張慧繪
(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 江蘇鎮江 212000)
乳腺癌發病率較高,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威脅婦女的身心健康。隨著工作壓力的加大、生活節奏的加快,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越來越年輕化,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死亡率,在女性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一[1]。乳腺癌術后放化療是一種常見的治療策略。臨床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對患者實施放化療能有效殺傷腫瘤細胞,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轉移,對疾病抑制具有積極意義。但長期化療會產生更多毒副作用,容易引起抑郁、焦慮等情緒,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對其機體健康等均產生消極影響[2]。相關學者表示,在對乳腺癌患者放化療期間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可以改善治療及預后。KTH整合式護理模式是集KABP(知信行模式)、TTM(跨理論模式)和HBM(健康信念)模式于一體的護理干預措施,是一種重要的臨床護理模式,在多種疾病的治療和康復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為進一步研究生上述措施的可行性,本文以80 例該類患者為例,旨在為今后的疾病護理工作提供參考。
以乳腺癌放化療患者80 例(2019 年12 月~2021 年12 月)為研究對象,在隨機分組下,分為研究、對照兩組。前者40 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專、本科及以上分別為7 例、14 例、15 例、4例;年齡39~57 周歲,平均(48.12±1.12)周歲。后者40 例: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高中、大專、本科及以上分別為6 例、15 例、13 例、6 例;38~57 周歲,平均(47.55±1.25)周歲。上述指標均納入SPSS22.0 統計學軟件中,P>0.05,研究組、對照組對比結果無意義。
納入標準:(1)入選患者均確診乳腺癌,符合放化療相關指征;(2)80 例患者及家屬均自愿配合;(3)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1)嚴重心、肝、腎等臟器病變者;(2)血液、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嚴重呼吸或循環系統疾病者;(4)依從性差者;(5)重大疾病史、過敏史者;(6)中途退出研究者;(7)精神、意識、智力以及語言障礙者;(8)服用抗抑郁藥物患者。
對照組:常規護理服務。主要護理內容包括口頭健康教育、營養支持、環境護理、用藥監督與指導、病情監測等。
研究組:實施KTH 整合式護理干預,具體落實措施為:
(1)成立KTH 整合式團隊,經過專業培訓才能上崗。整合HBM、TTM、KABP3 個理論模型,編寫護理干預手冊,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
(2)通過訪談了解其生活質量、健康信念、功能鍛煉依從性以及家庭角色等,以指導實施護理及效果評價,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發病機制、手術方法、不良反應等。
(3)實施步驟:結合以上評價結果,對患者進行分類和處理,總結患者的知識缺失和健康需求,列出護理目標,以家訪、健康教育的形式檢查患者的知識、信念、行為,并根據存在的問題實行不同程度的指導和加強。指導患者食用易消化、高維生素、低脂肪的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確保營養均衡。通過心理干預、音樂治療等措施消除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充分發揮家庭和社會支持的作用。術后初期,指導患者抬高患肢,微屈,間歇敲打患肢,沿患肢淋巴方向,由外向內、由下向上輕掐健食指和拇指。幫助患者制定身體康復計劃,告知患者乳房再造的可能性,為增強患者自信心創造有利條件。
對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本院資質自我護理能力量表,總分設置為100 分,分數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成正比)進行分析,研究內容包括:自護概念、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健康知識水平,上述指標總分均為25 分;選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患者負性情緒,其中SAS 的分界值50 分,SDS 的分界值53 分,分數越高說明抑郁、焦慮情況越嚴重;滿意度(總分設置:100 分):90 分及以上、70-90 分、70 分及以下,上述分值區間分別表示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SPSS22.0:P<0.05,表示對比有意義,反之(P>0.05)為無意義。
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分析有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對比(分,)

表1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對比(分,)
?組別例數自護技能自護責任感自護概念健康知識水平研究組4022.45±1.5623.38±1.2323.44±1.1522.56±1.36對照組4020.12±1.2520.33±1.2519.36±1.4520.12±1.12 T-3.371710.999613.94318.7590 P-0.00000.00000.00000.0000
護理前,分析無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對比有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情緒狀況對比(分,)

表2 兩組不良情緒狀況對比(分,)
SASSDS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研究組4062.33±1.2340.56±1.2363.23±1.4639.59±1.12對照組4062.25±1.2047.22±1.5963.30±1.4047.12±1.45 T-0.294420.95360.218825.9929 P-0.76920.00000.82730.0000組別例數
對照組低于研究組,分析有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
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在患病后抑郁和焦慮的風險較高[4]。數據顯示,約70%的患者在治療和康復方面存在一定障礙。放療和化療是乳腺癌的有效治療手段,可以抑制腫瘤生長,延長患者的生命。然而,許多放化療相關的不良反應嚴重影響了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影響治療效果、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5]。因此,有必要對化療期間存在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自我護理能力及滿意度較高,不良情緒評分較低,差異對比有意義(P<0.05)。其原因分析結果顯示:KTH 整合式護理干預是指將健康信念模型、理論模型與知識、信念與實踐模型相結合后的一種新的護理模式。通過評估患者的知識、信念、行為水平,設計健康教育內容,隨后結合患者實際狀況制定科學、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6-7]。鼓勵家屬訪視和家屬共同參與,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幫助患者正確認識放化療,逐步改變觀念,提高自我保健責任和自我保健能力,樹立疾病治療信心,增加患者對放化療的耐受性。
綜上所述,KTH 整合式護理可以有效緩解癌癥癥狀,改善負面情緒,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