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吉平
缺血性腦卒中是指由于腦供血動脈閉塞或狹窄,缺乏腦供血而引起的腦組織缺血性壞死的總稱。具體癥狀有突發性眩暈、虛弱、復視等,嚴重者還會出現意識障礙、偏癱、失語等,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特別是現階段,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患者的數量正在逐漸增加。因此,如何準確診斷缺血性腦卒中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后的關鍵。缺血性腦卒中是指由腦血管出血和缺血引起的局灶性腦功能障礙[1,2]。近年來,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近年來,經顱多普勒超聲和頸動脈超聲常用于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本研究選擇本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80 例疑似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分別采取頸動脈超聲聯合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及單純頸動脈超聲、單純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了解檢查的情況,探討頸動脈超聲聯合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80 例疑似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其中男45 例,女35 例;年齡43~80 歲,平均年齡(65.12±7.38)歲。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病歷完整;②患者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依從性差;②合并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的患者;③合并精神分裂癥等嚴重精神障礙性疾病的患者;④對檢查禁忌的患者;⑤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依次給予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超聲檢查與聯合檢查。
1.3.1 頸動脈超聲檢查 患者臥位,將枕頭放在頸后,頭向后仰,頸部充分暴露。用飛利浦HD15 或IE33 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的頸動脈,線性探頭頻率調整為3~9 MHz,沿患者的頸動脈行走。按自下而上的順序探查頸總動脈和頸內動脈顱外段。觀察有無斑塊及斑塊的形狀、位置、大小,動脈有無狹窄及狹窄程度。
1.3.2 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 采用Sonara/Tek 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2 MHz,指導患者仰臥位,經顳窗連續檢測8 支動脈,經枕窗連續檢測11 支動脈。各指標間隔2 mm。記錄動脈血流速度,以最大血流速度作為血流參數。
1.4 觀察指標 以血管造影診斷為金標準,比較三種檢查方法的診斷效能(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率)。靈敏度=真陽例數/(真陽例數+假陰例數),特異度=真陰例數/(真陰例數+假陽例數),準確率=(真陽例數+真陰例數)/總例數。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血管造影檢查顯示,陽性40 例,陰性40 例。以血管造影診斷金標準,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超聲檢查與聯合檢查的診斷靈敏度分別為70.00%(28/40)、72.50%(29/40)、92.50%(37/40),特異度分別為65.00%(26/40)、67.50%(27/40)、95.00%(38/40),準確率分別為67.50%(54/80)、70.00%(56/80)、93.75%(75/80);聯 合檢查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均高于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超聲檢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三種檢查方法的診斷效能比較(%)
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疾病,其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且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根據相關研究,顱內外動脈狹窄是缺血性腦卒中的首要原因,動脈粥樣硬化是形成顱內外動脈狹窄的危險因素,因此,及時診斷,為患者爭取更多的治療時間,已經成為醫學領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經顱多普勒超聲是診斷顱內血管動態變化的常用檢測技術。主要探討大腦前動脈、頸內動脈顱內段和大腦中動脈的血流方向、流速和形態,為腦血管病的判斷提供科學依據。然而,這種檢測方法雖然能有效地檢測出動脈狹窄,但對顱內動脈的異常血管和受損斑塊的檢測效果不佳。頸動脈超聲是一種無創性診斷方法,能客觀顯示頸動脈管壁和管腔狀況,及時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大小、位置、范圍、形狀和回聲,為斑塊評價提供可靠依據。此外,頸動脈超聲還可以在早期發現易損斑塊,從而促進臨床診療的發展,預防和控制患者的病情。在缺血性卒中的診斷中,經顱多普勒超聲和頸動脈超聲各有優勢。鑒于此,可以將這兩種檢測方法結合起來,提高臨床診斷的實用效率。有研究顯示,經顱多普勒超聲和頸動脈超聲聯合檢測診斷缺血性卒中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率均明顯高于經顱多普勒超聲和頸動脈超聲單獨檢測,提示經顱多普勒超聲聯合頸動脈超聲對缺血性卒中的診斷具有較高的價值[3,4]。
頸動脈狹窄會導致供體腦血流中斷,從而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頸動脈超聲以其無創性、有效性、準確率和可重復性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腦血管疾病的診斷,但已有研究發現存在一些假陽性,這往往會延誤最佳治療時間。經顱多普勒超聲對顱內動脈血流變化敏感,能直觀反映動脈血流速度,可為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診斷提供有力依據。一些研究還表明,經顱多普勒超聲結合頸動脈超聲檢查可以為臨床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和預后提供有力的依據[5,6]。
本研究中,選擇本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80 例疑似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分別采取聯合應用頸動脈超聲及經顱多普勒超聲、單純頸動脈超聲及單純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了解檢查的情況。經統計,以血管造影診斷為金標準,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超聲檢查與聯合檢查的診斷靈敏度分別為70.00%(28/40)、72.50%(29/40)、92.50%(37/40),特異度分別為65.00%(26/40)、67.50%(27/40)、95.00%(38/40),準確率分別為67.50%(54/80)、70.00%(56/80)、93.75%(75/80);聯 合檢查的診斷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均高于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超聲檢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頸動脈相對較淺,超聲檢測較為方便,因此頸動脈超聲是診斷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標。相關研究發現,頸動脈超聲的假陰性率和假陽性率較高,影響了對本病的判斷。經顱多普勒原理是利用超聲的多普勒效應檢測和分析顱內大血管血流動力學的一種新技術[7-9],它具有無創、操作簡單、重復性好等特點。它可以對患者進行連續、長時間的動態觀察,摒棄了傳統腦電圖的不準確和腦血管造影的創傷,分析了腦血流動力學的變化。為腦血管疾病的早期診斷、監測和治療提供參考信息[10-12]。但經顱多普勒對操作人員有較高的技術要求,尚未建立起正常與異常MAP 的統一評價標準。可見頸動脈超聲與經顱多普勒各有優勢,聯合應用可形成互補效應,對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數據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經顱多普勒超聲和頸動脈超聲對缺血性腦卒中診斷的敏感性和陰性預測值均有明顯提高。總之,二者結合為該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依據,具有臨床應用價值[13-15]。
綜上所述,聯合應用頸動脈超聲及經顱多普勒超聲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價值高,優于單純頸動脈超聲及單純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可有效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