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妮 潘程程
肺結核屬于臨床常見的傳染性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低熱、咳嗽、盜汗、乏力等,具有復發(fā)率高、不易根治的特點,現(xiàn)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1]。目前,抗結核藥物是治療肺結核的主要方案,但受細菌耐藥性的影響,致使整體療效有所欠缺,甚至導致疾病反復發(fā)作[2]。復治涂陽肺結核是指初治抗結核化療方案失敗,患者仍持續(xù)排菌的肺結核,該病往往與治療療程不足、未規(guī)律性用藥、結核分枝桿菌耐藥等問題有關,具有較強的傳染性,且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嚴重危及了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3]。因此,探尋一種安全且高效的治療方案,強化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療效果十分必要。左氧氟沙星屬于三代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對于結核分枝桿菌旋轉菌活性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殺菌效果迅速,能夠有效促使病灶空洞化,達到痰涂片轉陰的目的[4]。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收治的27 例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分析應用抗結核化療聯(lián)合左氧氟沙星治療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來自于2018 年6 月~2019 年5 月本區(qū)定點醫(yī)院收治的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54 例。納入標準:符合《肺結核基層診療指南(2018 年)》中對于復治涂陽肺結核的標準,痰菌檢測呈陽性;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對于本次研究內容予以批準,且研究方案已向患者進行充分的告知,取得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與肝腎功能障礙;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既往使用過左氧氟沙星治療者;哺乳期與妊娠期女性;有精神疾病史。將患者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27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7 例,女10 例;年齡38~70 歲,平均年齡(47.6±7.5)歲;病程 1~8 年,平均病程(4.2±1.6)年。研究組患者中男16 例,女11 例;年齡36~72 歲,平均年齡(47.8±8.1)歲;病程 1~8 年,平均病程(4.3±1.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2(HZE+Mfx+Rfb)/6(HE+Rfb)常規(guī)抗結核化療治療方案,強化期用藥方法:0.3 g/d異煙肼片(深圳市新光聯(lián)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3163,規(guī)格:0.1 g/片)+1.5 g/d 吡嗪酰胺(沈陽紅旗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1022354,規(guī)格:0.25 g/片),0.75 g/d 乙胺丁醇(廣東華南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758,規(guī)格:0.25 g/ 片)+0.3 g/d 利福布汀膠囊(無錫福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40012,規(guī)格:0.15 g/粒)+0.4 g/d 莫西沙星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015,規(guī)格:0.4 g/片)治療,持續(xù)治療2 個月。鞏固期用藥方案:+0.75 g/d 乙胺丁醇+0.3 g/d 異煙肼+0.3 g/d 利福布丁,持續(xù)治療6 個月。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左氧氟沙星膠囊(海南普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7731,規(guī)格:0.1 g/粒)治療,口服,0.2 g/次,2 次/d。兩組均持續(xù)治療8 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參照《肺結核基層診療指南(2018 年)》中的標準對于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基本治愈:咳嗽、咯痰等癥狀完全消失,X 線下提示病灶吸收>90%,1 年內至少5 次持續(xù)痰培養(yǎng)呈陰性;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X 線下病灶吸收在55%~90%,1 年內至少3 次持續(xù)痰培養(yǎng)呈陰性;無效:臨床癥狀未見好轉,X 線下病灶吸收<55%,1 年內痰培養(yǎng)陰性≤2 次。總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治療時間時(治療3、5、8 個月時)痰培養(yǎng)涂片轉陰率。③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失眠、腹瀉、惡心嘔吐、頭痛、皮疹、白細胞降低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2.59%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不同治療時間時痰培養(yǎng)涂片轉陰率比較研究組治療3 個月時痰培養(yǎng)涂片轉陰15 例(55.56%),5 個月時20 例(74.07%),8 個月時26 例(96.30%);對照組治療3 個月時痰培養(yǎng)涂片轉陰7 例(25.93%),5 個月時11 例(40.74%),8 個月時18 例(66.67%)。研究組治療3、5、8 個月時痰培養(yǎng)涂片轉陰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09、6.135、7.855,P=0.027、0.013、0.005<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治療時間時痰培養(yǎng)涂片轉陰率比較[n(%)]
2.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研究組出現(xiàn)失眠、腹瀉、白細胞降低各1 例,惡心嘔吐2 例,發(fā)生率為18.52%(5/27);對照組出現(xiàn)頭痛、皮疹、白細胞降低、惡心嘔吐各1 例,發(fā)生率為14.81%(4/27);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33,P=0.715>0.05)。見表3。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肺結核是危害人們健康的常見傳染病,而復治涂陽肺結核則是其中治療較為棘手的類型之一[5]。復治涂陽肺結核不僅具有較高的耐藥性,且是造成疾病傳播的重要傳染源,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嚴重影響了患者的健康與生活質量,甚至生命安全[6]。有相關調查顯示,復治涂陽肺結核占我國肺結核患者的32.9%,其中多數(shù)患者因初治方案不合理致使結核分枝桿菌耐藥,繼而增加了治療的難度與復發(fā)幾率[7]。目前,抗結核化療方案是治療復治涂陽肺結核的主要方法,但其療效仍有欠缺[8]。如何通過高效且安全的治療方案強化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治療效果,促使痰菌轉陰已成為臨床學者研究的重點課題。
左氧氟沙星屬于三代氟喹諾酮類藥物,該藥主要在結核分枝桿菌脫氧核糖核酸旋轉酶發(fā)揮作用,可以阻斷細菌DNA 的合成,并使其降解,繼而產(chǎn)生細胞毒性反應,發(fā)揮出強效的殺菌作用[9]。同時,左氧氟沙星與血漿蛋白的結合率相對較低,其抗菌作用約為二代抗菌藥物的2 倍,口服后可被胃腸道快速吸收,并廣泛分布于體內,之后在短時間內穿透組織進入到病灶細胞內,保持高水平的血藥濃度,具有靶點明確、起效快速、抗菌作用持久等優(yōu)勢[10]。有研究發(fā)現(xiàn),結核桿菌對于氟喹諾酮類藥物具有較低的自發(fā)突變率,所以抗結核藥物與左氧氟沙星聯(lián)合應用不會產(chǎn)生交叉耐藥性[11]。本文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2.59%高于對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3、5、8 個月時痰培養(yǎng)涂片轉陰率分別為55.56%、74.07%、96.30%,均高于對照組的25.93%、40.74%、6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09、6.135、7.855,P=0.027、0.013、0.005<0.05)。結果可見,由于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的耐藥性較強,單純應用抗結核化療方案作用有限,無法達到滿意的抑菌作用,而在抗結核化療方案的基礎上應用左氧氟沙星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DNA 復制與合成,促使病原菌死亡,繼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加快其康復進程[12]。從安全性來看,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33,P=0.715>0.05)。結果說明,左氧氟沙星在體內具有較大的分布容積,長期用藥對于肝腎功能的損傷較小,所以并未影響治療的安全性。
總之,復治涂陽肺結核患者應用左氧氟沙星與抗結核化療聯(lián)合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且加快了患者的恢復進程,安全性佳,適于臨床推廣。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次研究隨訪時間尚短,加之樣本數(shù)量有限,關于左氧氟沙星與抗結核化療聯(lián)合治療復治涂陽肺結核的遠期療效與安全性,仍有待長時間、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