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偉 毛志海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患者椎間盤退變,導致髓核突出至椎管,而壓迫脊髓、馬尾神經,而引起神經根受到刺激和壓迫的一種臨床綜合征[1]。其多發于青壯年,且男性多于女性,病程長,無法治愈。患者發病后會出現腰痛、下肢放射神經痛、下肢麻木、腰椎活動受限等感覺障礙,并且伴有肌力下降、反射改變等臨床表現,甚至出現尿失禁、下肢癱瘓等癥狀[2]。L4、L5、S1是椎間盤突出的主要節段,研究表明,其是引起坐骨神經痛的主要原因,會導致患者存在活動功能障礙,生活自理困難,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3]。目前,非手術治療坐骨神經痛,其在臨床治療中占據主導地位,其可暫時緩解臨床癥狀,但易對患者腰椎結構和穩定性造成損害,引起不同程度的并發癥,遠期療效較差[4]。針刺與推拿療法具有簡單、方便、有效及副作用小等特點,是臨床公認的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見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60 例腰椎間盤突出合并坐骨神經痛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30 例。對照組男15 例,女15 例,年齡29~57 歲,平均年齡(39.18±5.94)歲。試驗組男15 例,女15 例,年 齡29~58 歲,平均 年 齡(39.15±6.2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中醫病診斷與治療標準;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康復指南診斷標準;經X 線、磁共振成像(MRI)或CT 檢查證實,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年齡18~65 歲;患者知情同意,自愿治療;依從性好,能按本研究進行全程治療;無腰椎結核、骨折等并發癥,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嚴重傳染病者;存在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孕婦或哺乳期婦女。
1.3 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治療方法,理療、牽引、止痛藥物等。試驗組采取針刺結合推拿治療,推拿:患者采取臥位,沿脊柱兩側自上而下推拿,推拿到痛點使用彈撥和點按,以患者耐受為度?;颊吒淖凅w位為側臥位屈膝,使用肘部按壓臀部,使用手指按壓椎間盤突出節段,以突出節段作為中心,肩部向前,壓臀的肘部同時向后,在脊柱縱軸上旋轉用力,之后伸直下肢,進行兩側髖部的屈伸和外展動作。推拿后采取針刺,常規消毒,采取平補平瀉法,針刺華佗夾脊穴,得氣之后進行30 s 捻轉,之后針刺八髎穴,腎腧穴,環跳穴,委中穴,陽陵泉穴,阿是穴,留針30 min。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臨床指標,包括簡易麥吉爾疼痛量表評分、ODI 評分、VAS 評分、直腿抬高角度評分。直腿抬高角度評分,根據日本骨科協會相關評分量表,直腿抬高<25°為0 分,25~50°分為1 分,51~70°為2 分,71~90°為3 分,>90°為4 分。ODI 評分由10 個問題組成,包括患者疼痛感覺、生活自理能力、提重物能力、行走速度、坐姿、站立筆直程度、睡眠狀況、性生活和諧程度、社交生活態度、旅游距離強度等,每個問題有4 個選項,每個問題的最高分為3 分,選擇第一個選項的得分為1 分,依次選擇,最后一個選項,得分為3 分。如果回答了10 個問題,總評分方法為實際得分相加,評分越高,表明功能障礙越嚴重。采用簡易麥吉爾疼痛量表評分疼痛評分問卷,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包括跳躍痛、重度疼痛、灼燒痛、刺痛等9 個感覺詞,其中輕度疼痛為1 分,中度疼痛為2 分,極度疼痛為3 分。難受、疲勞、不開心、恐懼等6 個情感詞,輕度不適為1 分,中度不適為2 分,極度不適為3 分,得分越高,疼痛得分越高,疼痛越重。采用VAS 評分,評價患者治療后腰腿疼痛的治療情況,其靈敏度高,具有可比性,臨床制作長度為20 cm 的視覺模擬量表,從左端點開始,代表無痛感;終點代表最難以忍受的疼痛;中間部分依不同程度的疼痛,根據疼痛強度,在量表上標記一個點,測量到左端點的距離,記錄為疼痛強度評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嚴重。②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按國家相關標準,中醫內科疾病常規診療,關于腰椎間盤突出癥伴坐骨神經痛的臨床療效標準確定。具體評價標準為:治愈為患者腰腿痛的癥狀體征完全消失,患者腰腿功能活動正常;顯效為患者腰腿痛基本消失,但仍有不適,功能活動基本不受限;有效為患者腰腿痛癥狀存在減輕,腰腿功能活動輕度受限,但病情不穩定;無效:患者腰腿功能等臨床癥狀體征無變化,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顯效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試驗組簡易麥吉爾疼痛量表評分、ODI 評分、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直腿抬高角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分)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髓核突出到椎間或椎管,刺激或壓迫神經根,引起局部炎性粘連水腫,而導致腰、腿疼痛和麻木[5]。在腰椎間盤突出合并坐骨神經痛患者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降低腰椎間盤突出對其周圍神經的壓力,從而減少刺激感。該病在中醫學中歸于“腰痛”、“痹癥”范疇,針刺經絡穴位可以促進患者經絡氣感傳遞的改善,幫助患者疏通經絡,促進健康,幫助其排除致病因素,從而幫助患者減輕疼痛[6]。目前臨床大力提倡采用針刺療法。采用針刺治療后,可促進患者病區血液循環更加通暢,從而消除局部炎癥引起的水腫,達到減壓止痛的效果[7]。坐骨神經痛的經絡辨證原則主要是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陽膽經,包括其循環范圍。作者選取的穴位為針刺部位的夾脊穴,起到活血止痛通絡的作用,八髎穴為治療腰痛的常規用穴,腎腧穴在治療腰痛的同時還可以起到培補腎精的作用,從臟腑方面相調節,環跳穴對作用神經痛效果顯著,委中穴為治療腰痛的常用穴位并且可以減輕腿部麻木癥狀,陽陵泉為膽經穴,也是治療腰痛的常用穴,局部取阿是穴,以上穴位同用,活血,止痛[8,9]。研究表明,運用針刺療法可以促進患者脊髓內源性活性物質的充分釋放,幫助促進神經遞質的分泌,并充分調節其成分,有效阻斷患者的神經痛傳導[10]。推拿可以改善患者腰椎的微環境,有利于促進突出椎體炎癥吸收,改善神經受壓癥狀[11,12]。推拿結合針刺是將中醫傳統外治法相融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合并坐骨神經痛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采取針刺結合推拿對存在腰椎間盤突出合并坐骨神經痛的患者效果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