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丹 張國錦
(蘭州交通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當前,由于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升,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漢語考試納入國家的入學考試體系,越來越多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這也意味著,隨著國際中文的推廣,漢語教學不僅僅是停留在國內層面,也延伸到了國外。但是在國際中文推廣的過程中,漢語教學如何實現和國際語言教學出色的接軌,如何立足既有的漢語詞匯等級大綱基礎,科學合理進行相應的詞匯等級標準構建,如何科學合理地運用等級標準指導教學,成為人們關注的要點。
20世紀末,美國和歐盟先后提出了一系列外語教學標準體系的新理念,美國1996年正式公布了《2l世紀外語學習標準》。歐盟2001年正式公布了《歐洲語言學習、教學、評估共同參考框架》,這些標準的發布反映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外語教學的新潮流,代表了新型外語教育的理念。歐盟CEF則是以“行動為導向”的語言標準,因而強調在“交際活動”中實現交際任務。
從目前國際情況來看,早在上個實際末期的時候,在國際上,美國以及歐盟等國家就專門針對他國語言教學推出了相應的外語教學標準體系。通過這些體系的作用發揮,為推動外語的教學工作開展提供了支撐和幫助。但是無論是美國制定的標準,還是歐盟制定的標準,強調的是在進行語言教學上,更關注語言綜合交際能力培養,對于語言結構以及功能項目,則沒有太高的關注度?;谶@種理念驅動,致使如何實現傳統意義上教學重點的把控和理解,成為值得關注和探討的內容。
從當前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現狀來說,國外在外語教育領域中,很早就已經進行詞匯等級的劃分。目前也有不少學者對此進行了大量的觀點分析,為我們進行外語詞匯等級劃分奠定了相應的研究基礎。目前針對常用的2000個英語單詞,英美大學普遍使用的是學術詞匯表來完成單詞的詞匯等級劃分。
通過對學術界既有的研究剖析可知,國外事實上在詞匯等級標準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礎,也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績。但是國外既有的研究一般是都是立足英語這種語言基礎上進行詞匯等級的剖析和研究,較少會涉及到對其他語種詞匯等級分類的探討。立足這個視角來說,漢語作為全球目前除了英語之外的第二語言,在應用上,有較為廣闊的研究和發展前景。
(1)《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
在漢語詞匯等級的劃分上,早在1992年就已經完成餓了《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的編制。該大綱在編制的實現上,針對詞匯等級的界定,主要是立足詞頻基礎上來有針對性的篩選詞匯,并進行詞匯等級的針對性界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可以認為,《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在具體的編制實現上,主要是針對性篩選漢語詞匯以及相應的漢字,基于此完成漢語詞匯構建,并進行漢字等級系列構建的一種規范性水平大綱。在具體的實現上,其一般和《漢語水平等級標準》、《漢語水平語法等級大綱》等通過相互配合的方式使用。基于《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的編制,可以確保在漢語教學工作開展上,能夠清晰的教學整體教學設計的制定,并科學合理進行教材編寫,結合界定的教學總體設計內容以及教材來開展針對性的課堂教學。結合《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的內容規劃,其將既有的詞匯劃分稱四個級別,分別是甲、乙、丙、丁共計四個級別,對應的詞匯數量分別是1033、2018以及2202、3569個。通過詞匯大綱的制定,完成對應的漢字庫系統的規劃和設定。在所有納入范疇的漢字中,只有34個漢字不常用。
《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的編制,為漢語學習者提供一種規范性的詞表,在之前乃至目前的對外漢語教學領域中都有較為出色的應用,也有突出的權威價值和意義。
(2)《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
2010年《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成功完成編制。相較于《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而言,在進行《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編制的實現上,其也將字頻納入到編制依據范疇。這一點,也促使兩者在模式實現上有所差異。按照《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的內容,其在進行漢字詞匯等級劃分標準的界定上,有三個級別,分別是一級、二級以及三級。其中一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普及化等級,在這個等級中,共計納入的詞匯是505個,且這505個詞匯都是日常較為常用的最低的入門詞匯。這種設計,實際上和當前漢語的國際推廣進程有較高的一致性,能夠符合漢語國際推廣的路徑實現要求。
相較于《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而言,顯然《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有更為突出的優勢。從詞匯量構成角度來說,《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納入的詞匯總量是11092個,有更多的詞匯收入量,這一點也能夠充分契合當前漢語國際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教學現狀有較高的契合度。當前通過對國際漢語教學工作的現狀解讀,在所使用的教材中,其中中高級教材在應用上,會存在較多的超綱詞,針對詞匯是否超綱的判定,所參考的標準就是《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
(3)《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詞匯大綱
《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經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審定委員會審定,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發布,作為國家語委語言文字規范自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將學習者的中文水平從低到高分為三等,即初等、中等和高等,在每一等內部根據水平差異各分為三級,共“三等九級”,并以音節(1110個)、漢字(3000個)、詞匯(11092個)、語法(572條)四種語言基本要素構成“四維基準”,以言語交際能力、話題任務內容、語言量化指標形成三個評價維度,以中文聽、說、讀、寫、譯作為五項語言技能,準確標定學習者的中文水平。
《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詞匯表共收錄11092個詞語,其中初等2245個、中等新增3211個、高等新增5636個,與《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普及化初級、中級、高級以及高級的“附錄”三大等級的數量完全一致。
3.1《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詞匯表共收錄11092個詞語。根據教學和詞匯實際使用頻率反饋,《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刪掉了《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漢字詞匯等級劃分》中一些不常用的詞,如:公共電話、托兒所等,補充了近年來的常用詞和代表新生事物的詞,如:大數據、二維碼、人工智能、外賣、微信、正能量等。詞匯是漢語學習的基礎,詞匯大綱對教學的反撥作用、教學對大綱的更新反饋,最終都將指導新HSK的推行和改進。
3.2結合當前漢語國際推廣的現狀和背景,有針對性進行相應詞匯等級標準的構建使用,要求我們在進行詞匯的篩選、分級以及教學上,應該秉承的基本原則是:充分理解性以及產出性詞匯的區隔,詞匯等級和語言功能的充分結合。漢語教學,本質是讓學習者通過詞匯掌握,能夠具備運用漢語進行交流交際的能力,這也就意味著必須要重視引導漢語學習者做好理解性以及產出性詞匯的區分,從而出色將其運用到漢語交際應用環節。為此在針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生進行漢語教學上,要清晰的做好理解性以及產出性詞匯的劃分,明確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并立足差異基礎進行詞匯等級劃分。
詞匯對漢語教學和國際中文都有著重要作用,詞匯大綱的制定和修改都需要從漢語教學的實際角度出發,如何確保漢語的具體使用過程中能夠充分實現交際活動和交際任務結合,基于此完成詞匯等級標準是值得我們推廣和使用的。在詞匯的教學上,要充分充分理解性以及產出性詞匯的區隔,同時還要注意詞匯等級和語言功能的有機結合,基于此為更好地推動國際中文發展提供積極幫助?!秶H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的正式實施將進一步完善語言文字規范標準體系,并為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