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偉
(沈陽音樂學院 遼寧 沈陽 110818)
教育部等八部門在2020年4月,發布了《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明確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關鍵在于建立和完善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機制,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任務,這順應了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的發展要求,也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規律。
“三全育人”它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它即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也是一種系統化、全面化、立體化的育人指導思想和遵循的原則。通過整合學校各方面的教育資源,形成有效的合力,發揮育人機制,構建高校立德樹人的育人體系,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組織領導機制是“三全育人”落實與實施的根本保障。其目的就是高校黨組織要牢牢地把握對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從組織上和領導上積極推進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設。所以高校各級黨組織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力,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組織展開和實施常態化、持續化的“三全育人”工作,從整體上謀劃、統籌、領導、組織和實施“三全育人”的工作方案。同時要協調院系之間的配合與聯動,打破院系之間的相互壁壘,樹立全校一盤棋的思想和工作機制。
合力機制是指整合全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建立系統化、一體化的育人體系,形成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全校要凸出彰顯各項工作、每個領域、各個部門的育人功能,建立全校的共享價值和責任清單。共享價值的建立,就是讓全校教職樹立“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在思想上和價值觀上達成共識,成為育人思想的基礎。建立責任清單,根據高校各部門的工作屬性、工作內容、服務對象,制定相對應的具有針對性和差異性的育人責任清單制度。以價值共享為引領,以責任清單為任務,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實現“三全育人”工作合力機制。
融入機制是指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過程、全方位地的融入到大學生在樣期間的生活、學習、工作與實踐活動之中。首先是思想價值的融入,把國家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社會公德、人性的良好品德等這些社會共享的價值,轉化為大學生主流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并進而維護和推動社會價值的承傳與再生產。其次是將“教書育人”的專門性的知識,通過一定有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轉化為大學生的必須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進而推動和強化知識的轉化與再生產,形成大學生自主的知識體系。如何把國家的思想價值、知識價值有機銜接起來,這才是我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所在。
(1)樹立立德樹人理念
立德樹人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高校育人的根本目標。所以高校要緊緊圍繞著立德樹人這一育人中心開展一切工作,把全校的思想意識集中統一到立德樹人上來,讓立德樹人的理念成為每一個人的主流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成為育人的需要與行動。在思想上要堅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把“塑德”“育德”和“養德”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把立德樹人的理念貫穿到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過程之中,形成良好的立德樹人工作氛圍。
(2)樹立“三全育人”理念
在立德樹人理念指導下,高校要不斷地拓展育人的廣度,加厚育人的深度,在黨黨委的正確領引下,樹立“三全育人”的理念,樹立“三全育人”的思想意識,把“三全育人”理念融入貫徹到辦學思想、辦學定位、政策制定、課程設計、人才培養、發展戰略等教育全過程之中,從體質上、制度上、管理上、保障上、執行上構建一整套“三全育人”的工作機制,從而讓立德樹人的理念和行動在“三全育人”工和作中得以落實。
(3)樹立為師長友的理念
高校不僅要充分發揮領導、學生工作者、思政教師、輔導員、教師的育人主體作用,還要充分發揮行政管理人員、教輔人員在“三全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讓全校教職工樹立人人皆為師長友的理念。盡管行政管理人員和教輔人員不是直接承擔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他們在學生心中也具有老師的角色與身份,所以他們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有著極大的重要影響作用。所以高校要積極推動樹立人人皆為師長友的理念,發揮全員育人的工作效率和作用。
(1)做好頂層設計,構建“三全育人”組織機構
高校黨委要把“三全育人”作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來抓好,從學校層面到各院系、各部門都要建立“三全育人”工作領導小組,充分做好“三全育人”的頂層上設計,統籌規劃、總攬全局,制定政策,組織實施,統一協調,整合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協調各方面的育人力量,強化監督、檢查、評價的力度,明確分工責任,精準把握育人方向和方法,在各項工作中做好“三全育人”工作機制的運行,在全校范圍內穩步推進“三全育人”工作。
(2)突出基層黨組織在“三全育人”中的領導權
在高校黨委做到“三全育人”的頂層設計基礎上,更要突出抓好基層黨組織在“三全育人”中的領導力,這是“三全育人”的落實與實施的根本保障。在基層黨組織在組織上和領導上,穩步加強和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設,結合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點,強化組織的領導權,組織、領導、實施開展常態化、長效化的“三全育人”工作,落實工作分工和主體責任制,使“三全育人”工作落到實處。
(3)構建育人隊伍體系,提高育人隊伍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了六個方面的標準: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強、人格要正,這為高校“三全育人”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在高校育人隊伍建設中,要形成育人主力隊伍、育人教師、育人輔助人員等層次化、立體化的育人隊伍體系,并按照崗位要求,構建準入標準,把住政治可靠這一底線,強化政治標準和人格品性,確保政治品質強、素質高的人員作為思想政治育人隊伍成員。
(1)以制度建設保障“三全育人”落地生根
制度建設是“三全育人”落實落細的有效保障。高校要結合自身的特點,緊緊圍繞“三全育人”工作要求,制定完善的“三全育人”工作的政策和體制體系,結合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形成新時代高校“三全育人”一系列的配套文件和綜合實施改革治理方案,并融入到高校工作計劃與發展規劃之中,形成系列性的制度、常態化的機制、長效性的舉措,在制度層面上確保“三全育人”工作能夠堅定地落到實處。
(2)構建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三全育人”評價體系
高校在創新“三全育人”工作過程中,要密切對標《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構建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三全育人”評價體系,將“三全育人”成效作為考核評價的核心指標,并作為“晉級考核、評先評優、教學評價、職稱評審”等方面的重要指標與內容。制定“三全育人”考核評價方案,完善評價機制,特別要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主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從而引導全校教職工全心的做好育人工作。
(3)建立“三全育人”的責任清單和落實制度
“三全育人”工作制度的建立,其目的就是將“三全育人”工作能夠貫徹執行,落地生根子,做細做實,賦有效果。所以高校更要建立“三全育人”工作主體的責任清單和落實制度,將育人工作任務分解細化,明確部門責任,把責任與任務落實到人。加強“三全育人”落實制度的評估監督的執行力度,重視在育人工作運行中提出負面清單和問題清單,并定期加以解決和突破,從而實現育人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和長效化,讓“三全育人”工作有質量有成效。
(1)育人目標協同
將人才培養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目標、價值目標有機的融合與融通,充分發揮“理想價值,品德在先,能力為本、責任擔當”的人才培養體系中的目標統領地位與作用,做好“分階段”、分年級開展的不同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實現分年級且目標協同一致的育人工作方向。
(2)育人內容協同
要以“明、信、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重點,以“懂、透、化”社會主義以社會主義核心觀為抓手,將堅定理想信念、提升品德修養、厚植愛國情懷、增長知識見識、提高專業能力、培養工匠精神、增強綜合素質等教育內定融為一體,構筑“大學科”一體化的育人“同心圓”。
(3)育人方式協同
通過不同的育人方式、不同的育人渠道,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科思政與課程思政、線上與線下、課上與課下、校內與校外等多個方面的加以協同,發揮各自的優勢,相互補充、取長補短,同構一體化協同聯動的“大思政”育人體系,實現育人方式的精準化和育人資源供給系統化。
高校在“三全育人”工作過程中,要在立德樹人理念指導下,突出加強“三全育人”工作機制建設,強化 “三全育人”工作機制的聯動與協同有效運行,創新育人體系和實踐路徑,才能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