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玲玲 王愛英
摘要:自從改革開放之后,山東濰坊市的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始終處于穩定提升的狀態,相較于其他類型的產業發展而言,農業的發展有著良好的支撐。為了進一步推動農業開放發展的目標,就需要進一步推動現代化建設水平提升。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濰坊地區的開放發展現狀和問題,之后提出相應的解決方式,以此為當地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與意見,滿足區域市場競爭力提升的需求。
關鍵詞:農業開放;產業發展;農業現代化;濰坊市
濰坊自古以來都是我國農業發展較為先進的地區,目前已經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濰坊農業發展形勢。近些年的發展進程當中,濰坊市始終對新一輪的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機遇,有著一定的統籌處理需求,特別是在當下“一帶一路”的推進過程中,需要對內主動符合我國戰略的發展方針,同時在外逐漸形成大循環為主體,將國際與國內相互結合,使兩者形成相互促進的工作開展模式,進而形成一種農業發展的全新格局。
1 農業開放發展的現狀
1.1 企業規模與數量的擴大
在現階段的發展中,全市已經超過了3100家龍頭企業,同時全年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1700億元。這樣的農業發展背景下模式的農產品的加工轉化率,也相應的高達68%的水平。同時,農業的發展過程中,也擁有食品生產資質的企業,達到了748家。在區域性特色農副產品的出口過程中,實現了2.8萬hm2地的加入。這樣的發展規模下,凸顯出了濰坊當下在農業開放性上做到了較大的領先地位,并在近些年的發展中,依然保持著較高的發展態勢。
1.2 產業特色較為明顯
現階段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大量類型的農業產品種類,例如出現的壽光蔬菜、安丘蔥姜蒜、諸城肉雞等類型的產品,已經成為了出口生產基地的重要內容。在全市區域當中的特色農副產品的出口過程中,其基地已經達到了120多處,特別是在出口蔬菜的備案種植場地設置中,高達1400多處。在出口的禽肉備案養殖場設置中,也相應的達到了220多個區域。在發展的過程中,接入了國際化的養殖標準,進行了產業鏈的系統性升級。在全市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農業標準規范的相關落實,因此已經廣泛的應用到了大宗商品和一些農業特色的產品。
1.3 蔬菜品種國產化發展
在我國20世紀90年代,基本上國外蔬菜品種始終占據著我國市場較大份額。但是也是由于這樣的發展背景,使得我國在農業對外開放的發展形勢出現了一定的提升,全面加強了濰坊市與國際化的經濟交流,特別是推動了一系列民族農業企業的出現,讓濰坊地區的發展過程中,逐漸進入到了國際化的市場發展中。在全市當下的發展進程中,其種子的研發企業已經超過了19家,同時在育苗領域的企業,也相應超過了200余家,這樣就使得濰坊地區蔬菜品種研發市場中,占據著較大的份額。在很多特色型的蔬菜品種培育過程中,都已經建立出了境外的研究種植基地,以此為國際化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4 國際之間的合作交流
長期的發展歷程中,濰坊市積極的采用國際縣級模式,以此加快了壽光蔬菜產業的發展與進步,特別是在一些地區構建出了國家化的蔬菜孵化器項目,這樣的合作交流方式,極大的提升了濰坊市當下農業發展的開放性程度,為之后的各種國際化的項目交流工作開展,創造出了更高的空間和條件。并在項目開展的過程中,培育出了一批高素質的研究人員。
1.5 農業合作交流廣泛
全市當下的農業發展過程中,已經累計投入7000多萬美元的投資資金。例如,壽光蔬菜企業的發展中,就已經在蔬菜以及園藝作物的種植過程中,進行了較為深入研究,并提升了投入的成本量。其次,在其他企業的發展進程中,也相應的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了相應品牌的營銷與銷售,積極的對外界市場環境進行對接,是提升當下濰坊市農業開放效果的有效途徑,發揮出了較為重要的價值與作用。
2 現存問題分析
濰坊地區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前線陣地,并在世界范圍的農業發展中,順應變革內容,積極的與國際進行對接,以此進入到了國際競爭的先列當中,但是在發展中已經面臨著一定的問題與弊端。
2.1 外向型農業企業的轉型困難
在濰坊市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歷程中,雖然在我國的起步比較早,使得在當時順應我國改革開放的大環境,積極的進入到了國內與國際的市場環境當中,這樣持續形成了大量外向型的龍頭企業。但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使得受到國際化發展背景的影響,一些企業缺乏對先進技術的創新能力,進而在產品、技術以及工藝方面,無法做到及時的升級與改造,這樣就會導致產業在聚集度、有機結構方面,都存在著短板問題。其次,對于一些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而言,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受到管理、產品品質的影響,在勞動力方面存在著成本投入不足的問題,這樣低成本的投入方式,會導致企業出現競爭優勢的之間下降,進而在激烈的市場環境當中,出現明顯的劣勢。
2.2 出口市場集中化
濰坊當下在出口貿易領域,基本上涵蓋了日本、東盟、歐盟以及韓國的農產品重要出口份額,但是在其傳統優勢農產品的出口過程中,始終僅僅集中在日本以及歐盟的地區,因此使得出口市場呈現出集中化的效果,無法實現出口市場的多元化的發展,這樣使得在國際化的市場競爭中,面臨著一定的困擾。
當下,在農業發展進程中,由于始終缺乏一個核心競爭力,就使得在無法全面提升農產品的品質,特別是在農業效益方面,也會由于無法應用適用性的技術,而導致效益下降,對農民收入的增加造成阻礙。在農業地區的發展進程中,始終面臨著技術方面的限制,特別是無法針對技術進行系統性的應用,就會導致一些高產優質蔬菜,無法具備較強的培育能力。在當下集約化的培育規模中,缺乏一個較大的培養規模。例如在濰坊地區的大棚蔬菜種植中,基本上都是使用的外來種子,因此就會導致在實際種植中,無法形成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最后,在農產品精深加工的處理中,對于大量高端食品的研究力度并不充足,因此就會導致農產品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潛力。
2.3 出口產品單一化
當下在出口的產品種類進行分析后發現,其普通產品的種類比較多,同時出口的品種較為單一。例如,在濰坊市的出口蔬菜方面,占據著總體出口的40%左右,同時作為農產品的勞動力密集型的冷鮮蔬菜,一直都是出口當中的重要資源。而在蔬菜精深加工領域的出口發展中,始終與濰坊市的出口總體發展呈現出不匹配的效果,因此就會導致在日后進行轉型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難題[1]。
2.4 出口產品品牌意識較低
在濰坊市的出口企業發展中,雖然數量方面比較豐富,同時品種也較為的多元,但是在其實際發展中,基本上都是采用依靠境外貼牌的方式進行銷售,以此導致自身的出口品牌無法形成一定的競爭力,進而喪失了在國際市場當中的競爭力[2]。
2.5 疫情之后的發展
受到疫情的影響,使得一些原材料企業受到了開工的影響,進而導致上游的供應鏈一度出現斷裂的問題。企業的復工時間較晚,就會導致延緩企業訂單量的成交效率。其次,在國外疫情始終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很多訂單都被迫取消,因此就出現了更多出口轉內銷的問題,一些研發新產品的投入成本較高,就會導致在未來進行其他市場的拓展中,受到一定的影響。其次,一些崗位還出現工作人員的缺口問題,無法進行科學合理的招聘,嚴重影響到企業的未來發展。
2.6 安全監管力度不足
在濰坊市的發展進程中,始終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領域,面臨著一定的問題。其中,在基層監管與法治體系的不完善,一直都直接影響到工作的開展。例如,在缺乏一個良好的執法體系,就會導致之后的執法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工作盲區,進而導致雙數群眾無法形成較強的安全意識。另外,在一些部門的工作開展中,始終著眼于自身的眼前利益,以此就會導致很多化肥的使用中,對農業生產造成了直接的影響。另外,在一些地區的建設中,也會受到這些監管力度不足的影響,直接導致農業生產與市場化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無法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3 未來發展的途徑分析
濰坊市在未來的發展中,由于一直都是我國農業產業強市,使得需要在新時期的發展背景下,進一步的提升自身的優勢,全面擴展出口,讓農業的開放程度實現新的水平。特別是在進入到新時期之后,更加需要基于出現的發展問題,進行全面的研發以及處理,通過創新手段,進一步的提升發展能力。
3.1 促進外向型企業的發展
當下農業正在面臨著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因此就需要進一步的發揮出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以此能夠有效的針對不同的發展措施,讓其省級以上的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讓各個龍頭企業發揮出帶動性的作用。在具體的落實中,就是要不斷的引導企業,進行轉型和發展,并基于國家化的相關規范和標準,保障為其構建出精細化的管理模式,同時加強對產品品質方面的把控力度。在實際的生產加工中,還要積極的形成國家化的農業行為規范,以此打造出一個較高水平的農產品品牌形象。這樣的發展模式下,進一步的推動了當下產業的集群化的發展,特別是幫助企業進行協同化發展,例如形成一系列聯盟組織,這樣就可以促進農產業可以形成一定的發展標準,在市場當中進行科學合理的競爭,全面提升農產品品牌的影響力[3]。
3.2 提升農產品的海外市場占有率
當下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為了保障農產品可以基于多元化的方式進行發展,往往要在相關技術以及發展理念上,進行全面的創新。首先,要積極的引入一些國家貿易的新模式,以此進行海外市場的研發與擴展。例如,積極開展對市場調研、營銷策劃以及產品推介等活動的制定,這樣就可以尋求一個全新的銷售渠道[4]。同時,對于占比較大的日韓貿易、歐盟貿易,還要加大研究力度,通過順應一帶一路的發展目標為基礎,加強一些優勢農產品的出口量。
其次,還要做好農產品貿易的營銷促銷工作。例如,積極的開展一些國際性的農業展覽會,邀請一些國家化的機構,參與到農業的交流活動當中,以此為濰坊地區的農業發展進行一定的宣傳。這樣的活動開展,可以很好的讓農產品進行產銷方面的連接,提升濰坊市在國際市場當中的影響力與地位。對于外貿產品而言,還要積極的對產品結構進行全面的優化處理,以此形成精深加工產品的出口。特別是在經營外貿企業的境外貿易過程中,需要積極的贏得一些產品的出口主動權,并擴展更多的產品銷售渠道。只有不斷的對其農產品的營銷方式進行創新,并構建出一個農產品的特色產品銷售形勢,可以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
現階段已經進入到了信息化的時代當中,因此在進行農產品的銷售過程中,全面加強對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應用,實現對市場采購貿易的擴展,將市場空間形成多元化的發展效果。
3.3 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形象
現階段在農產品的對外推介過程中,需要加強相應的宣傳力度,特別是在進行品牌形象的宣傳過程中,要塑造出“濰坊蔬菜”“濰坊禽肉”等品牌形象,并重視對單一優勢產品的塑造。例如,大姜一直都是濰坊地區的優勢農產品,在進行宣傳的過程中,就需要保障對其深加工以及產品的優勢進行大面積的宣傳,同時加強在市場環境當中的宣傳力度,通過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塑造方式,關注價格在變動過程中的合理性。在價格出現嚴重變動的過程中,往往會直接對大姜產業的發展造成影響。因此,進行品牌宣傳策略的制定過程中,就需要積極的利用優勢之處,當作大姜品牌的形象要點,并將出口作為重要的發展導向,形成全產業鏈的發展模式,讓其可以在國際化的競爭環境中,占據著有利的地位。
3.4 農業國際化合作交流新機制
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需要不斷的發揮出相應的企業優勢,以此形成濰坊市與集團的戰略合作協議,這樣是保障在未來的現代化農業建設進程中,可以形成一批重點合作項目,積極的將一些優質的技術、人才、種子以及標準和管理方式,引入到濰坊市的發展進程中,以此讓生產管理工作的開展,全部由農民自身進行開展。而在產品的出口方面,需要重點加強與國際化的溝通與交流,這樣才可以滿足當下企業在市場環境的未來發展需求。
3.5 加強疫情之后的企業扶持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之后,使得企業無論是在出口方面,還是在復工復產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阻力。因此,就需要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文件,降低UI企業自身的稅收力度,同時再讓工資擔保、貸款貼息,以及在穩崗返還的過程中,要加強對企業自身的精準扶貧力度,以此有效的緩解企業在讓發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資金不充足的問題,并提升企業發展的動力。特別是對于國際化的競爭環境,更加需要全面提升競爭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濰坊地區的農業開放發展進程中,只有不斷的提升當地企業的開放力度,特別是做好疫情之后的恢復工作,才可以在國際化的市場競爭中,發揮出品牌的影響力,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企業發展中,能夠積極的應對各種發展中問題。
參考文獻
[1] 思韻.建立濰坊綜合試驗區打造中國現代農業樣板工程——農業農村部與山東省政府在農業農村部新聞辦舉辦解讀《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總體方案》新聞發布會[J].中國食品,2018(22):30-37.
[2] 王坤.濰坊創新提升“三個模式”打造國家級農業開放發展新樣板[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2):4-6.
[3] 石瑩.阡陌之間起新城——聚焦濰坊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J].走向世界,2020(48):26-30.
[4] 張成毅.山東濰坊市社強化服務平臺建設促進農業開放發展[N].中華合作時報,2018-11-20(A06).
38555019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