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煜
隨著市場經濟蓬勃發展,職業經理人制度已經成為當今商業社會成熟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放眼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其職業經理人制度總體呈現出高度的專業性、職業性、市場性、契約性和領軍性五個主要特征。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時代前沿把握時代脈搏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為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隨著國企改革進程不斷加快,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已成為國企改革突破的重點方面和激發國有企業內部活力的重要推手。立足新時代,國有企業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要適應新形勢、應對新變化、解決新問題。
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是國有企業構建一流現代企業制度的必然要求。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國有企業更是起到了實現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企業內部分工逐步呈專業化精細化發展趨勢,對企業管理人員的知識體系、思維認知、品行修養、管理方略等方面要求也不斷提升,通過上級領導管理部門直接指派人員經營管理企業已經無法適應企業現實發展的需要,更不能滿足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要求。世界一流企業需要一流的現代企業制度作保障。要構建一流的現代企業制度,亟待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吸納一大批德才兼備、善于經營、充滿活力的職業經理人進入企業經營管理層,參與公司治理,為國有企業改革注入活力。
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是國有企業實現一流治理效能的迫切需要。近年來,國有企業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和實踐探索,按照《公司法》和國企改革要求,逐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企業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能否發揮作用,企業治理效能能否實現最大化,關鍵取決于企業經理層的工作能力。一流的治理效能,是支撐國有企業邁向世界一流企業的基礎,也是搶占未來企業競爭制高點的制勝法寶。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通過一系列專業化考評、遴選產生經理層人選,并將其薪酬與經營業績直接掛鉤,進一步提升國有企業管理層的執行力,無疑將有助于國有企業治理效能的大幅提升。
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是國有企業建立一流人才機制的重要舉措。企以才治,業由才興。國有企業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歸根結底要依靠人才;人才活力的充分迸發,離不開一流的人才機制。從目前來看,國有企業人才機制還存在國有企業經理層的選拔使用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經營業績缺乏科學客觀的評判標準、所承擔的責權利不對等等問題,還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新形勢新變化帶來的新要求,距離一流人才機制還有距離。只有不斷推進職業經理人制度,持續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才能夠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幫助國有企業實現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最大程度激發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活力。
放眼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其職業經理人制度總體呈現出高度的專業性、職業性、市場性、契約性和領軍性五個主要特征。
高度的專業性。高度的專業性是世界一流企業職業經理人必備的基本特征,也是世界一流企業對職業經理人的基本要求。只有具備一流的經營理念、高超的管理技能、優秀的專業素養等特征的職業經理人,才是具有高度專業性的企業經營管理者,才能夠以行業內最專業的水準履行好世界一流企業委托人賦予的職責。
高度的職業性。高度的職業性是職業經理人的基本內涵,是職業經理人發揮作用的內在動力。高度職業性要求職業經理人能夠擁有高度忠實于企業的職業操守,并具備一流的經營管理企業的職業能力。一名具有高度職業性的經理人,具備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把企業經營成功視為職業理想和目標,想方設法通過自己的專業知識、寬廣事業、商業直覺和創新能力,在商業社會活動中,客觀研判、相機行事、高效履職。
高度的市場性。市場性是職業經理人作為一種社會化的公共資源,為其實現契約化管理的手段。具有高度市場性的職業經理人能夠通過完備的職業經理人市場來實現交換和有序流動,并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個人的職業價值。高度市場性要求職業經理人能夠在完備的職業經理人市場中進行有序流動,并通過市場機制實現個人的職業價值。
高度的契約性。“職業經理人”履約的本質是“契約精神”,其管理過程的關鍵是“契約化管理”。企業通過契約將職業經理人與公司結合為一個整體,約定雙方的責任、權利和義務;職業經理人通過契約授權范圍管理他人、調動資源、進行決策。嚴格執行契約是約束職業經理人行為、防范職業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
高度的領軍性。職業經理人一般享有比較充分的經營權,處于企業經營管理團隊的頂端。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條件下,出資人把企業經營權授予職業經理人,一方面有利于充分發揮職業經理人的聰明才智,另一方面,授權后經營目標好確定、履職業績好考核、利益分配好兌現,雙方的責權利更清晰。只有具備足夠勝任能力、處于經營管理團隊頂端的高層管理者,才是企業經營權的適合的承載主體。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同時,也要看到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仍存在主體職責模糊、職業經理人難以適應國有企業文化、“雙軌制”差異難以調和、市場化定薪難以實現等問題。下一步,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制度。
一是構建職業經理人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職業經理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人才獲取、選聘、管理和退出四個環節。在人才獲取方面,企業要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不斷拓寬職業經理人獲取渠道;在人才選聘方面,企業要建立健全職業經理人任職資格標準,制定選聘流程,明確管理組織機構的權責等;在人才管理方面,企業要持續推進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建立適合職業經理人發展的文化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經理人薪酬和績效管理辦法等;在人才退出方面,企業要建立有效的退出機制,促進職業經理人“能上能下”。
二是強化法人治理結構和企業文化培育。一方面,企業要不斷健全法人治理結構。通過規范董事會建設,落實董事會職權;建立明確的權責體系,保障經理層的經營自主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相統一;完善問責機制,構建監督閉環;解決企業規范化管理問題,為推行職業經理人改革夯實基礎。另一方面,企業要積極建設符合時代要求的職業經理人文化環境。通過構建企業內部環境,厘清職業經理人與組織任命領導人員的關系,提高企業經營班子的匹配度;提升職業經理人認知,使職業經理人個人訴求與企業發展目標相統一,逐步縮小職業經理人認知偏差;去除職業經理人改革推進羈絆,助力現代職業經理人制度順利推行。
三是加強職業經理人隊伍政治素質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隊伍的培養開發,要堅持政治素質和職業素養并重。在提高政治素質方面,既要做好統籌規劃,有計劃有組織安排職業經理人參加不同層次的政治理論學習,增強貫徹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堅定性;也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職業經理人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事業觀、業績觀。在提升職業素養方面,既要聚焦國企職業經理人忠誠度提升,把追求企業成功作為職業理想,忠實于出資人,有做強做優中央企業的強烈事業心和使命感;也要聚焦契約精神強化,增強法治思維、契約觀念和規則意識,帶頭重約、護約、守信踐諾。
四是健全職業經理人監督約束機制。一方面,要著眼于降低契約風險,強化契約約束。國有企業要將董事會制度與職業經理人制度有機融合,既要明確職業經理人的職責范圍、權力邊界和履職目標,還要對職業經理人的違約責任作出明確說明。真正推進企業管理制度化法律化,通過法律解決職業經理人違規違約糾紛,維護職業經理人聘任協議的嚴肅性。另一方面,要著眼于降低執業風險,完善內部監督。要通過建立科學的責任追究機制,對職業經理人出現的違規違紀問題,嚴格追究其責任。要完善內控和監督機制,強化公司董事會、黨組織對職業經理人的監督,形成監督合力,增強監督成效。要探索風險抵押金或執業風險金制度,當出現重大經濟損失或者企業經營失敗且須由個人承擔經濟賠償責任時,由風險抵押金或執業風險金予以賠付,實現出資人與經營者之間的風險共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