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虹
(晉中市新奧交通設計所有限公司,山西 晉中 030600)
公路沿河路基穩定性影響因素有很多,很多研究學者深入展開研究和分析,結合工程經驗做出總結分析,具體來說,包含下述幾個方面:第一,地形地貌、地質結構、巖土結構等,會給沿河路基的穩定性造成很大的影響。第二,非地質方面的因素,比如氣候條件、自然災害、人類活動等等,這些是地基失穩的主要誘發因素,主要是通過水的作用而造成路基失穩的問題。第三,綜合作用影響,各個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路基發生失穩的問題。
河水沖刷與淘蝕是公路沿河路基破壞的主要形式,在路基邊坡的位置上,長期或者周期性的存在水流沖刷侵蝕作用,尤其是在汛期,大量的降水造成河道內水位升高、水流量比較大,而邊坡中的塊石比較小,石屑與土壤的含量較少,坡度也比較陡,所以在這些物質被沖走后,很多情況下都會導致路基坍塌的事故問題,如果出現了缺口或者損壞超過一般,都會給沿河公路造成很大的損壞。
翻漿是目前公路沿河路基出現路基坡腳損壞的重要因素,多數都是在水的浸泡之下而產生的,土內的水分不斷的向上移動,路基上部含水量日益升高,比如春融期間,因為路基內含水量比較高,強度會快速的下降,再加上車輛行駛的作用之下,導致路面出現彈簧、裂縫、鼓包、冒泥等病害問題,這就是翻漿。在沿河公路項目中國,翻漿問題主要是路基潮濕、河水浸泡之下所引發的,導致路基結構性能下降。
由于沿河公路項目建設區域的地形條件異常復雜,坡陡彎急,路面狹窄,防護工程不到位的情況比比皆是。而河流的變化是無常的,尤其是在洪水期內,會導致水漫過路面而發生侵蝕的問題。同時,洪水中還會夾帶樹枝、泥石等,造成河道的淤堵,某些部位水位突然升高,加上連續降雨造成河流水位升高,產生巨大的沖擊力,使得路基失穩、坍塌。
泥石流的發生是非常嚴重的自然災害,在暴雨地區短時間內會形成較大的山洪,在積水落石區有比較多的松散堆積物,在坡面受到沖刷作用下而產生坍塌、崩塌、損壞等問題,這就會引發泥石流的災害。這是常見的山區災害,對于公路再次致命性的沖擊,交通斷絕無法通行。
第一,嚴格落實現場勘察工作,對于地形地貌、水文條件全面掌握,獲取充足的地質資料性信息,對于不良地質條件的路段,應加強設計與分析,從而規避不良地質條件的影響。考慮到公路項目建設的標準,進行多方面的方案對比,選擇最優化的線路設計方案。路線必經的沿河路段,可以選擇使用換土或者摻白灰、水泥等方式提升結構強度,從而降低災害的影響。第二,確定最佳道路斷面形式。因為填挖現場的情況有差異,道路橫截面的形式也會不同,可以分為路堤、路塹、填挖結合的方式。路堤是應用巖石填筑而形成的路基,路塹則是通過天然地面開挖所形成的路基,這是基本的路基形式。如果天然路基的橫坡度較大,而路基寬度也比較大,這就需要在一側開挖另外一側填筑,這就是填挖結合的路基,以提升結構的性能和質量。第三,保證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合格,應該確保不會因為地面水、地下水、毛細水、凍脹等作用導致穩定性不合格的情況,遵循道路設計的規范和要求,考慮到土基的干濕類型以及毛細水位的高度,保證最小填筑高度滿足要求,在路基填筑高度無法達到標準的情況下,要選擇合適的處理措施,提升防水效果。第四,確定路基填料的質量標準。在公路工程設計方案中,確定路基填料的最小強度與最大粒徑的要求。在路基填筑中,種植土、腐殖土、淤泥土等劣質土禁止應用到施工中。礫類土是優先選擇的路床填筑材料,通常要將土質較差的材料鋪設在底部。第五,路基邊坡的高度符合要求,做好邊坡質量控制,并落實穩定性計算和分析。填方邊坡高度較高的情況下,可以在邊坡中間的部位上設置邊坡平臺,底部設置碎落臺。第六,全面落實工程防護的設計,在路基邊坡的設計中,要加強擋土墻的設計,符合地質條件的需要,并進行滑動、傾覆穩定性與應力計算,從而提高結構性能,滿足工程運行安全性標準。此外,周邊的地質、水文、自然環境等條件,結合區域地形和水系情況,在不破壞工程周邊河流水系的基礎上,堅持經濟適用原則,進行道路路基排水系統設計,根據路基排水系統的不同用途和功能,將其分為地下排水系統和地表排水系統,采用高低差系統建設方式,有效降低道路路面積水高度,防止地表水向路基內部滲透;另一方面,路基防護設計工作,在路基周邊建設防護坡,對路基進行加固和支擋,重點對挖方邊坡及填方路段進行防護設計,根據邊坡風化程度和性質采取具體的防護措施,提高道路路基的整體穩定性。
(1)加強現場組織設計,明確施工工藝流程和標準,確定結構物與路基的關系,合理優化高填方路段,確保各項工作順利實施,同時加強現場的人員、設備、材料的調配和使用,促進項目保質保量的完成。(2)在項目實施前進行準備,對于現場各個區域的填、挖情況進行全面分析,關鍵性部件實施勘察,明確地質條件,確保項目施工順利的進行。(3)將現場地表的不良土質清理干凈,并進行壓實施工,地表沒有存在任何的植被、樹根與垃圾,同時加強壓實度控制,使用大噸位振動壓路機完成壓實施工。(4)水對于路基的強度、穩定性存在直接影響,很多沿河路基病害都是水的侵蝕而造成的。因此,在路基施工前,對現場做出合理規劃與分析,設置截水溝、排水溝等設施,尤其是雨季應加強巡視和檢查,并根據情況布置暗溝、盲溝、滲溝等。(5)路基填筑實施前,應加強填土性質的分析和試驗,不會有不合格的路基材料應用到填筑中。在項目實施前,進行測量放樣,設置臨時水準點與坐標點,并進行現場記錄。路基坡腳放樣的精度合格,路基寬度符合設計標準,將表面的雜草、樹根、淤泥清理干凈,并開展整形壓實施工,達到技術標準要求。(6)路基填筑才能分層填充、分層壓實的方式,每一層厚度控制在15 cm左右為宜。同時,不同性質的材料不能混合填筑施工。在填筑時采用全幅填筑的方法,一次性完成整個寬度結構的填筑施工,不能存在幫寬的情況。現場施工環節,結合壓實機具展開現場檢驗和分析,每一次取土坑的土運輸到施工現場后開展攤鋪施工,測量松土厚度尺寸,并且每填筑一層都要檢測路堤寬度,從而達到路基結構壓實度標準。
綜上所述,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組成結果,強度、穩定性、剛度必須滿足要求,才能達到交通通行的標準。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沿河公路建設的數量增多,對于山區交通狀況的改善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要重視公路沿河路基的設計與施工,提高結構的穩定性,具備較高的防護能力,符合現場運行的標準,對于現代道路交通事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