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亮
(河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11)
(1)高速鐵路聯通大中城市,促進產業人口流動和集聚。截至目前,隨著京張、張呼、張大等高鐵通道的陸續建成,京滬、京港澳、京昆等國家高鐵主通道全線貫通,河北省各設區市及雄安新區全部融入國家高鐵網,實現了市市通高鐵,高鐵運營里程突破1 600 km。京津冀區域內,河北10個設區市(除衡水)及雄安新區與北京實現高鐵直達,8個設區市(除張家口、承德、衡水)及雄安新區與天津實現高鐵直達,6個設區市(除張家口、承德、衡水、廊坊、滄州)及雄安新區與省會實現高鐵直達,“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速鐵路的建設縮短了京津冀城市間的時空距離,促進了產業集聚和人口流動,有效支撐新型城鎮化建設。
(2)干線鐵路及公路聯通縣城及城鎮,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全省普速鐵路營業里程已達6 270 km,干支有效銜接的貨運鐵路網基本形成,鐵路對縣級及以上行政區域的覆蓋率達到82.7%。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8 000 km,面積密度達到4.2 km/100 km2,網絡格局更加完善,實現縣縣通高速。普通干線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萬km,技術等級進一步提升,二級及以上比例達到90%,覆蓋全省85%的鄉(鎮)。隨著普速鐵路、干線公路的加快建設,市與縣之間、縣與縣之間、縣與鄉鎮之間的路網聯通水平不斷提升,交通聯系更加順暢,縣域間網狀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助力縣域經濟加速發展。
(3)農村公路聯通鄉鎮及村莊,促進城鄉統籌融合發展。“四好農村路”建設卓有成效,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7.7萬km(含專用公路),等級公路比例達到99%,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比例達到96%,建制村完成窄路基路面改造14 324 km,通暢水平進一步提升,自然村通硬化路新增7 675個,比例達到89.6%。融合發展更加深入,截至2020年底,全省建成農村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共計1 500 km,建成涉縣“千里旅游大通道”、易縣“綠廊花谷龍西路”等一批安全、生態、優質的精品農村路。農民出行更加便捷,城市公交線網逐步向農村延伸,縣城20 km范圍內農村客運班線公交化運行率達到86%,縣(市、區)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AAAA級以上比例達到80%。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更加注重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更加注重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促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這些重要指示批示在指導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同時也對交通運輸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城鎮空間格局的優化要求綜合運輸通道網絡“空間布局上的協調一致”。城市群將成為城鎮化的主體形態,特大城市、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將得到進一步強化,大中小城市將協調發展。要求綜合運輸通道與城鎮體系發展在空間布局上統籌協調,區域綜合交通網由以北京為核心的“單中心、放射狀”向“多中心、網絡狀”轉變,構建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為骨架的能力充分、快速高效的城市群交通網絡體系,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合理布局。
(2)區域發展水平的協調要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時間序列上的先行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持續向縱深推進,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冬奧會等重點區域需進一步加快發展,全面脫貧小康進入攻堅階段。要求交通基礎設施在區域協調發展進程中適度超前建設,做到“蹄疾步穩”,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上的先行引領作用。
(3)城鄉發展差距的縮小要求城鄉交通發展“設施服務上的一體銜接”。隨著城鄉聯系的加深,農村人口不斷聚集,生產生活半徑日益擴大,對城鄉交通運輸服務均等化的訴求愈加強烈。要求加強城市交通與農村交通的便捷銜接,促進城鄉交通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農村人口的便捷出行和農業生產要素的高效流通,為城鄉融合發展和中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4)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要求交通運輸服務“質量水平上的顯著提升”。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隨著人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運輸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已經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出行需要。要求交通運輸著眼服務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要求,補齊交通公共服務短板,提升綠色、智能、安全發展水平,建設人民滿意交通,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高質量、多元化出行需要。
交通運輸行業應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先行引領和支撐保障的雙重作用,暢通通道、構建路網、打造樞紐、提升服務,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保障。
(1)突出先行引領,暢通綜合運輸通道。以京津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淮河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下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為基礎,考慮沿海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環渤海經濟圈發展潛力及周邊省市的通道銜接,結合全省城鎮空間和產業布局,在京津冀城市群“四縱四橫一環”復合型綜合運輸通道的基礎上,強化省域內外連通和延伸趨勢,推動形成全省“六縱六橫雙圈”綜合運輸通道格局,充分發揮“先行官”作用,有力促進城鎮空間布局優化。
(2)突出支撐保障,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統籌各種運輸方式,構建具有城際、通勤、集散等多種功能層次分明的綜合立體交通網。構筑以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為骨干的高效城際交通網絡,滿足京津冀城市群內各中心城市間的出行需求。建設以城市軌道、市郊(域)鐵路為骨干的覆蓋雄保廊、石家莊、唐山等現代化都市圈的通勤交通網,提升大城市輻射能力。推進縣域通道網絡化,加快縣域普通干線公路、重點縣鄉道建設,促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鎮發展。
(3)突出一體銜接,打造綜合交通樞紐。統籌機場、港口、高鐵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空港群、海港群和陸港群,有效促進生產要素集聚。發揮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國家發展新動力源的重要作用,完善石家莊正定機場基礎設施、航線網絡和集疏運體系,推進支線機場建設,發展通用航空,打造運行高效、協同發展的世界級機場群。推動津冀區域港口資源整合,促進港口功能合理分工和結構調整,建設陸海聯動、東西暢通的國際現代化港口群。推進綜合客貨運樞紐場站建設,促進客運零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打造布局合理、分工明確的綜合交通樞紐群。
(4)突出統籌融合,注重不同方式銜接。注重對外交通與城市交通的有效銜接,加強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銜接,探索研究不同制式鐵路兼容性,努力實現共軌運營;加強公路與城市道路銜接,完善城區周邊高速公路出入口,統籌解決高速公路城區路段與城市規劃建設不協調問題,優化繞城通道布局。注重對外交通與農村交通的有效銜接,加強干線公路與農村公路及村內道路銜接,提升縣鄉路路面狀況和技術標準,推動農村交通由“通達”向“通暢”轉變。注重城鄉交通一體化發展,促進城市公共交通向鄉村延伸,提升農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5)突出服務至上,注重提升服務品質。注重提供人性化聯運服務,優化樞紐接駁服務,探索聯程運輸票務一體化,努力實現旅客出行“一站購票”“一票出行”。大力發展貨物多式聯運,加強與“一帶一路”重要樞紐節點的對接,拓展內陸港共建共享,探索發展海鐵聯運、海空聯運、海陸聯運。推進智能化升級,提升傳統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發展新型交通基礎設施。加快綠色發展,加強交通運輸減塵、降耗、增綠工作,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大力推廣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備應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強化交通運輸本質安全,增強基礎設施系統韌性,提升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預防抵御、應急反應、快速修復能力。
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任重道遠,交通運輸行業任務艱巨,應當充分發揮紐帶作用,加快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注重服務城市和中小城鎮的產業集聚,在服務水平和質量上注重提升城鄉居民對交通的獲得感,為服務人民美好生活、促進共同富裕提供堅實保障,在推進全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中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