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眾
(大連市碧流河水庫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000)
碧流河發源于遼寧省營口蓋州市的七盤山,經蓋州、莊河、普蘭店三市流入黃海,河長156km,流域面積2814Km2。流域平均海拔高度在1000m以下,內有大小支流近20條,控制面積超過100km2的支流有4條。流域內已建有碧流河、玉石兩座控制性水利工程。
碧流河流域地處北溫帶濕潤氣候區,春季回暖迅速、風多雨少,夏季多高溫高濕天氣、降雨集中,秋季涼爽,冬季盛行西北風、晴多雨少。流域多年平均氣溫8.4~10.3℃,平均風速12.5m/s,平均降水量746.6mm。
碧流河水庫位于碧流河中游干流上,最大庫容量9.34億立m3,正常蓄水量7.14億立m3,按500a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校核。是遼南地區最大的一座以供水為主,兼有防洪、發電、灌溉、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庫,是大連市城市供水的主水源地。
水庫主體工程建設歷時10a之久,樞紐工程包括一座主壩、三座副壩、三處泄水建筑物(溢洪道、輸水洞、放水底孔)及壩后式水電站。主壩全長708.5m,最大壩高53.5m,壩頂寬10.5m。水電站和輸水洞位于靠近右岸的重力壩段,總裝機容量5250kW,設計年發電量2200萬kWh。
大連市碧流河水庫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是按照大連市委、市政府關于“事轉企”的相關政策,由原大連市碧流河水庫管理局和臥龍水庫管理處合并成立,是大連市水務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目前,公司以保障城市原水供應為主業,兼有水力發電和漁業生產業務,同時承擔著防汛抗旱、工程管護、水質監測、水資源保護等公益性職能。
降雨量在不同時間、不同區域的不均勻性,流域在不同時期的自然現狀及發展趨勢,人類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對供水的實際需求,種種因素都決定著“興水利、除水害”是一項必須面對的基礎民生保障工作,也是我國發展史上的重要篇章。綜合開發利用是進行水資源規劃和開發時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1],是“興水利、除水害”的抓手和落點,更是我國從發展中國家邁向發達國家、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與生態發展緊密相連,不僅要符合國家未來戰略,更要符合現狀實際。
碧流河水庫作為我國第一批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在現階段水資源綜合開發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意義,代表了現今以維修改造為主、新建為輔的水利行業基本現狀。供水嚴重短缺、制約經濟發展是碧流河水庫的建設初衷,符合了我國社會主義初期水利工程防洪防汛、供水保障為主的基本需求。隨著現代化國家的經濟發展需求,單一的改造自然已不符合人類對水利工程的定位,如何在保證“除水害”的同時,充分發揮“興水利”效應,即改善生態、打造文化、豐富生活、創造營收等,這將是我們水利人今后工作的重點。由于河流自然條件的千變萬化,各地區水環境、水需求各不相同,因地制宜、精細管理是目前水資源綜合開發的有效途徑之一,牛寶昌等提出了水庫生態旅游開發,張敏提出了水庫水面建設光伏發電站。碧流河水庫如何借助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將之轉化為金山銀山,可從水、電、漁、游、供、養六大方面入手。
“事轉企”伴隨而來的兩年體制改革和機構改革是碧流河水庫公司的過去,市場化經濟意識缺乏是公司的現狀,斷奶盈利、現代化企業是公司的未來。碧流河水庫作為大連市人民的水碗,在現有水、電、漁業務的基礎上,如何做好水資源綜合利用開發,具有重要政治、經濟和文化意義。
供水業務是碧流河水庫的建設原起,也是大連市目前供水保障體系的橋頭堡,受供水體系上位規劃和調配,供水量及價格短時間內無法與市場接軌,經營收入無法主動調整。鑒于上述實際情況,公司未來應通過尋求政策支持以提高供水價格,借助城市發展良機以增加供水量,采用精細管理、優化用工以降低供水成本,實施精準調度、智慧運營以確保滿庫率。
發電業務是供水業務的附加產品,是碧流河水庫多年來穩定收入之一,并網發電至今最高年上網電量2343萬度,創造年收入700余萬元。綜合水庫發電業務的軟硬實力,未來可在3個方面進行拓展延伸:①深度挖掘棄水發電業務,將水利潤吃干榨凈;②積極尋求政策支持,推進企業自供電業務,適時延伸至域內雙塔加壓泵站,實現降本增效;③響應國家號召、大力推行新能源產業,合理利用水庫部分水面和建筑屋頂進行光伏發電,在增加發電收入的同時,可大幅降低因辦公場所分散而導致的高供電成本。
水產養殖作為水資源綜合開發的重要舉措,現已成為各大水庫的特色業務。碧流河水庫“野生放養+優質水域”造就了碧流河高品質魚類產品,但目前僅實施鮮魚批發銷售,已不滿足現今及未來的市場需求,制約了企業發展、戰略定位和品牌收益。綜合公司實際情況及水源地保護要求,可通過提升魚類產品的附加值以解決上述困境,向產業鏈下游延伸,拓展成品魚、半成品魚銷售業務。
1)與知名食品加工企業深化合作、互利共贏,按長期、中期、短期進行分階段實施,以盡可能減少拓展初期收入下降產生的影響,實現經營方向調整平穩著陸、落地生根。長期實現水庫魚品全部直銷,中期批發、直銷相結合,短期以現狀批發形式為主、直銷形式為輔。
2)按照魚品黃金比例進行初步加工,將當前整魚銷售調整為魚頭銷售,主打尖端產品,在符合消費者日常飲食習慣的同時,更有利于提高售價、提升品級和拓展市場。
3)推出成品魚頭、半成品魚頭兩種產品,成品魚頭定位快餐、露營、戶外、團建等市場,魚頭和魚湯調味加工、分裝密封,搭配錫紙盒、酒精塊等配件,簡單操作后可直接食用。半成品魚頭定位宴會、聚餐、禮品等市場,生鮮魚頭真空密封,搭配紅燒、清蒸、剁椒等調料包,主打鎖鮮直達、盡享美味。
4)強化品牌意識,采取產品激光打碼、外包裝張貼防偽標識等措施保護品牌,以天然野生、生態有機、魚水同源、孕期滋補、美味多樣等亮點樹立品牌,講好“碧水魚頭”故事。
水是人類生命之源,水資源以它特有的魅力,成為最寶貴的旅游資源之一。碧流河水庫于2004年成為第四批國家水利風景區,加上地理位置優勢、環境優勢、資源優勢,具備成為4A級旅游景區的基礎條件。考慮到公司尚處于改革過渡期,可制定立足長遠、先易后難的長期、中期和近期三個階段計劃,按照功能獨立、界限清晰的原則劃分壩上、壩下、界內和周邊四大模塊。
1)長期計劃。將環境影響評價作為工作起點和重點,在做好水環境保護的前提下,全力推進總體開發方案的編制工作。進行多方式、多渠道資金籌措,填補景區基礎設施空白,加大水環境保護投入,適時爭取簽訂“普蘭店區-碧流河水庫-莊河市”旅游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結成利益鏈條,實現合作共贏。完成壩上觀光、壩下娛樂、界內服務和周邊文化四大模塊的開發建設,以達到4A級景區的規模和標準。持續拓展水工程與水文化建設,發揚、宣傳新時代水利精神,從行業角度出發,實現文化、旅游雙驅動。適時與系統內11座水庫進行聯動,實現“十二座水庫、十二處美景”,為大連打造城市名片。
2)中期計劃。逐步完成壩上觀光、壩下娛樂兩個模塊的全部開發和界內服務模塊的起步。充分利用公司計劃投入的純電動工作船,開展水上“觀光游”,打造零排放、零污染的壩上水面旅游路線。結合生產運營,打造工程科普(上壩參觀)、泄洪發電、捕魚參觀等特色線路。進一步開發壩下水上資源,引入冬季滑冰、賽龍舟、水上摩托、水上飛傘等主體娛樂項目。盤活水庫管轄內閑置土地,建造生態公園、主體樂園,引入熱氣球觀光、森林氧吧、射擊、露營、攀巖等多項喜聞樂見的娛樂項目。利用水庫山奇水秀特有的自然資源,配上享譽盛名的碧流河魚品,推出以吃魚、看魚、釣魚、養魚為主的休閑漁業,宣傳集觀光、休閑、品文于一體的旅游項目。
3)近期計劃。首先,依托現有“一館一夢一詩墻、兩賦四園三廣場”為主體的“碧水文化長廊”,開展水工程和水文化主題旅游線路,并積極溝通行業主管部門,確定現有旅游線路的收費標準。其次,尋求戰略合作伙伴,通過引進垂釣、農家樂等娛樂項目以初步開發壩下水上資源。
鄉村是水利樞紐面對的主要大環境,也是碧流河水庫及周邊的現狀,地緣條件決定了水庫與鄉村之間相互依存、難以割裂。黨的十九大報告已明確將鄉村振興列為國家發展戰略,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上位政策指引了水庫水資源綜合開發的具體方向,即通過自身農副產品供給業務帶動周邊鄉村振興,以實現“產業興、百姓富”。“生態化供給”將是碧流河水庫供給業務的首要準則,流域內種植土地必須嚴守生態環保、水源保護紅線,兼顧供水安全和產品收益下方可實施。“專業化運營”將是水庫供給業務長久發展的重要保障,通過積極引入戰略合作伙伴來發展現代化農業,適時協調當地村委會向村民推廣新產品、新技術,打造區域特色農產品,遠期借助物流體系輻射全市、省內和省外。
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讓我國如期而至的養老問題雪上加霜,同時加速了推進社會化養老、改變了養老認知,為康養業務提供了發展機遇和挑戰。通過對目前國內城市養老機構情況進行分析,碧流河水庫康養業務的劣勢是距離市中心較遠和醫療條件匱乏,優勢是水庫“旅游+供給”產業基礎和允許個性化硬件設施。水庫康養業務開發的重點主要包括3個方面:①與結合“旅游+供給”產業深度融合,可在旅游體量達到一定程度后逐步實施,以有效控制運營風險;②參照星級酒店標準設置房間,依托未來4A級景區規劃活動場地,借助生態供給產業配置餐飲食材,打造自然生態、綠色健康、高性價比的硬件條件;③通過醫療人員駐點服務購買,結合全屋智能化設施、全天候個人健康監測,構建康養智慧醫療保障體系。
水庫水資源綜合開發是我國水利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落實擴大內需、鄉村振興等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本文通過深入分析和研究國家政策、行業特點、市區部署和企業實際,依照“水、電、漁、游、供、養”六大發展方向,提出統籌兼顧、循次而進、切實可行的具體方案和實施要點,對碧流河水庫水資源綜合開發具有重要作用和戰略意義,同時對大連市水務集團“358”發展目標的實現和大連市3年挺近“萬億GDP城市”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