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蜜安
(泗洪縣融媒體中心,江蘇 宿遷 223900)
新聞記者需要完成的首要工作就是第一時間收集信息、報道新聞。新聞記者在媒體領域中一直扮演著主導者的角色,其就好比工作性質決定了要做社會輿論的引路人,將輿論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為政策信息的傳遞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與保障。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的報道存在很大的弊端,收益也在不斷下降。因此,需要新聞記者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學習全新的技術與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更加高效細致地完成所擔負的任務,為新聞媒體行業的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融媒體是將報紙、電視、廣播以網絡新媒體的形式進行整合,在此基礎上達到“資源共享、內容兼融、宣傳共融、利益互融”的新媒體形式。融媒體不僅僅代表著一個獨立的媒體,更是一個將網絡新媒體資源融合、使得媒體發揮自身的作用與價值的載體。因此,廣播新聞行業若將融媒體應用到日常的傳播、宣傳工作中,既可以高效完成輿論引導工作,也能更加快速地傳遞信息與數據[1]。
在當前的融媒體時代,由于網絡技術的不斷更新與發展,人們在獲取、瀏覽、查閱信息數據方面也逐漸發生了轉變,并且對信息的內容與獲取途徑是否便捷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與標準。同時,移動終端與網頁中的新聞平臺更加受到人們的喜愛與青睞。上述信息獲取模式可以讓人們更加快捷、高效地查閱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與數據,使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喜好選擇信息的內容,也可以在任何的時間與地點隨時隨地觀看新聞信息。由此可見,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已經不再是人們獲取信息的唯一途徑。現階段,信息時代正在影響著人們自身的觀念與行為,其更加偏向于使用自媒體傳播方式,如利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公眾號、抖音、微博等傳播信息。這樣一來,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多種的選擇機會,而且也會使得傳統的廣電媒體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新聞記者若還依舊使用固有、基礎的傳播與播報方式,就難以滿足現階段人們的需求。因此,廣電新聞記者需要快速適應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趨勢,尋找轉型的切入點,努力突破現階段廣電新聞行業的發展困境。
在當今社會,信息傳播速度較快,人們可以更加便捷地查詢資料,同時對于新聞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加。因此,現階段的廣電新聞行業競爭較為激烈,很多企業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以保證自身的正常運行,就需要新聞記者不斷增強新聞觀念與意識,這樣才能為企業后續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2]。
首先,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其自身在播報信息的過程中,必須確保新聞的精準性,使受眾可以獲取優質的新聞信息與數據。其次,需要具備專業的職業素養,學會主動挖掘有價值、有看點的新聞與材料,這樣才能為企業帶來相應的新聞效益。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每一天都有新奇的事件發生,人們對于周邊甚至世界各國發生的事件都抱有好奇、求知的心理,所以新聞記者需要掌握新聞的傳播動向,第一時間為人們播報有看點的新聞。在之前常規的工作中,可能很多記者會接收到新聞宣傳的線索,然后深入新聞發生的地點進行周邊采訪、報道。但在現階段,需要記者自行去發掘存在日常生活中的大新聞。最后,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還要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其自身必須深入到受眾中,獲取真實的數據與信息。因為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很多時刻記者并沒有真正看到新聞的發生,從而只能針對現場的群眾進行調查與分析,這樣才能真實、客觀地報道新聞。
在當今時代,人們一直在接收全新的事物與知識,因此廣電新聞行業也需要創新自身的傳播、宣傳方式,在原有的基礎上針對內容進行整合與匯總,這樣才能更加吸引受眾,以此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在傳統媒體時代,人們借助廣播電臺或報紙獲取信息,但現階段紙質媒體發展速度緩慢,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年輕人的閱讀需求與個人需要。因此,在融媒體背景下的新聞記者需要制作出與社會發展需求相符合的新聞內容,以此增加閱讀量,如今日頭條、新浪新聞等都是受到人們喜愛與青睞的新聞平臺。由此可見,作為新媒體時代的新聞記者,需要不斷學習全新的知識與技巧,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工作者[3]。
傳統媒體與融媒體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差距的,想要從根本上完成轉型,就需要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融媒體除了包含文字信息外,正在逐漸地向短視頻新聞、插圖新聞發展,這樣就需要記者學會使用音頻、視頻、編輯圖片等技能,不僅僅需要掌握報道的技能,而且也需要知曉該如何進行后期的制作和編輯,這樣才能成為專業化人才,使得新聞的形式更加豐富。在此基礎上,還需要認識到自身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如在生活中,很多新聞都是在相關網站上進行發布的,所以記者還需要學會利用移動設備播報新聞,通過媒體將相關信息和數據進行匯總和整合,使新聞內容更加多元化。除此之外,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還需要與當下各大主流媒體進行密切的聯系與溝通,盡量拓寬自己的工作范圍,這樣才能鍛煉自己,促進廣電新聞媒體的創新發展[4]。
想要高效地完成新聞采訪與編寫工作,廣電新聞記者需要積極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并且嚴格遵守相應的法律條文與規定,將上述內容與道德規范相結合,以此約束、規范自身的行為。這樣才能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新聞服務。在此基礎上,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端正自身的心態,意識到自己所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制定與之相對應的解決策略,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將難題一一解決。除此之外,新聞記者還需要針對本行業的發展趨勢、轉型方向進行關注,根據媒體與新聞內容之間存在的聯系進行調整與優化工作,構建一個較為優秀的品牌形象,進而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首先,記者需要提升自身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素養,而新聞記者想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是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和沉淀的,在面對一些情節較為復雜的新聞時,需要及時作出判斷與決策,找尋新聞背后存在的線索。其次,良好的新聞靈敏度對于他們而言,同樣也是其自身需要具備的一項技能,不僅僅需要具備敏感度,還需要提高對于新聞的反應速度,這樣才能保證新聞的有效性。新聞的敏感度最為關鍵的一個作用就是可以將有價值的新聞挖掘出來,而不是針對熱點新聞進行分析,并且在挖掘的過程中提煉線索與關鍵信息。因此,想要達到上述效果,需要新聞記者針對新聞事件進行反復觀察和分析。在媒體融合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較快,并且新聞信息涉及到的內容較多,所以新聞記者需要提高自身的反應能力和敏捷程度,對于一些辨識度較低的新聞,需要第一時間發現其中存在的線索與重點信息,這樣才能第一時間將信息與數據進行整理,及時地發送出去。對于一些突發的新聞事件,新聞記者可以判斷其中存在的道理,或者在一些看似較為平常的新聞中發掘出有價值的線索。最后,新聞記者面對著不同的媒體形式,其自身的報道形式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且每一名新聞記者都有著特有的播報方式,所以在進行新聞傳播工作的時候,作為報道者,應當選擇與人們生活緊密相連的新聞內容,讓其產生共鳴,從而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例如,在收到新聞內容后,首先要分析內容的種類,并且根據種類確定閱讀的人群,按照受眾的接收方式,選擇合適的表達方法和傳播手段,整合年齡、信息、性別等因素,保證閱讀內容的瀏覽量;還要加強與受眾群體之間的互動,通過評論、轉發、回復等方式,知曉受眾的內心感受與想法,這樣才能確定后續的播報形式與方向,以提升自身的工作價值,并對信息內容進行審核,保證準確度和有效性,創新多種閱讀方式,不斷提高新聞內容和稿件水平,保證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方向[5]。
為實現廣電媒體的可持續發展,基層記者需要及時獲取新鮮資訊,全面學習融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思維,還需要對網絡資源和資訊信息保持靈敏度,確保各項新聞報道與社會主流發展趨勢的步調基本一致。廣電媒體中心的新聞記者,需要滿足時代和社會的多元化發展需求,對各項融媒體時代中的互聯網思維進行探究和深度學習,保持端正的學習態度,還需要定期突破自身業務瓶頸。在融媒體時代,廣電新聞記者需要具備謙卑心,才能夠從不同的崗位視角認知和理解互聯網思維的重要性,但是不能夠浮于表面,更需要深耕新型互聯網技術的核心驅動力和產業化應用優勢,結合自身的業務知識,逐步提升對新鮮資訊的整合與篩選分類能力,對不同類型新聞信息資源均保持一定靈敏度和深度學習、處理意識。
在新媒體時代,微博、微信、抖音、網站等各個媒介,都有著不同的受眾群體,不同年齡、不同階級、不同認知水平的人們,對于新聞報道的要求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作為新媒體時代的新聞記者,其自身需要掌握新聞發展的規律與動向,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群眾的喜好,創作出不同的新聞作品,并且針對受眾群體喜歡的查閱方式進行調查與分析,選擇他們喜歡的方式將作品發布出去,這樣才能讓人們在第一時間就能獲取到相應的信息與數據。發布新聞、撰寫新聞,需要記者具有一定的策劃、編輯、排版能力,在進行策劃、編輯、排版的時候,應當選擇較為簡潔、新穎的內容,能夠讓受眾快速地抓住新聞中的主題內容,并且對重點和非重點的地方進行區分和總結,在基礎內容上進行大膽的創新和改革,對事件的背景和內容進行多個角度的挖掘和解讀,對不同的內容進行版面上的創新和整合,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例如,張家川廣播電視臺與張家川縣新聞網站在2019年聯合成立融媒體中心,采用“一次采集、多種方式、多元傳播”的方式,將同一條新聞在不同的網站上進行發布,并且以不同的形式進行發表與刊登,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需要,而且擴大了新聞自身的覆蓋面,增加了新聞自身的播放量,提升了點擊率,以此占據新聞熱點榜單。
在融媒體的影響下,需要轉變新聞報道的語言風格,使得語言風格可以激發受眾強烈的共鳴,這樣才能讓其意識到新聞存在的價值。在此基礎上,需要盡量結合人們的生活實際,避免較為專業的詞匯、語言,這樣才能優化新聞傳播的方式,與社會受眾的關系更加密切,并且針對受眾感興趣的新聞熱點與社會要點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挖掘。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轉變自身的語言風格,需借助信息技術,調研用戶的建議、意見,選取與之相符合的傳播語言,這樣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除此之外,還需要精準地把握每種語言的使用方式,讓社會受眾在聆聽,觀看的過程中可以快速地知曉傳播的內容,以此推動媒體健康發展,鞏固媒體的受眾基礎。
當今社會中存在的新聞需要記者自行挖掘,因此只有與相關當事人密切聯系,才能從中獲取具有價值的新聞內容。但是溝通與交流是部分新聞工作者自身的短板,并且對于以前的新聞記者而言,他們的本職工作是負責撰寫稿件,不存在相應的競爭,他們已經習慣于上述工作模式,很難適應現代媒體行業的工作內容。因此,新聞記者需要與相關當事人加強溝通,維持雙方的關系,這樣才能挖掘全新的素材與信息,為后續的新聞報道創造良好條件。
在當今的融媒體時代,廣電新聞記者需要將自身的價值與優勢發揮出來,努力完成一系列的轉型工作。需要緊跟國家與社會的發展趨勢,掌握市場中的動態信息,把握轉型方向。積極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有效提升采訪工作質量,嚴格按照相應的規章制度與政策播報新聞。在日常的工作中,規范自身的行為和舉止,在此基礎上主動搜集、整理、編輯新聞信息,從而為受眾提供優質服務,為政策傳播和輿論引導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