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新聞記者在采訪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突發情況,為了應對這些情況,需要在采訪前與被采訪者主動溝通,若是遇到采訪偏離主體或者被采訪者不配合的情況,需要利用自身良好的應變能力帶回話題,且無論遇到什么情況,新聞記者都要保證采訪活動順利進行、保證稿件及時刊發。新聞記者需要有應對采訪中突發情況的能力,把握好新聞采訪的方向,了解新聞采訪對象及內容的相關背景,從而為受眾提供高質量、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因此,通過合適的措施提高新聞記者采訪應變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每個行業都有其職業素養,采訪應變能力是新聞記者必須具備的能力和素養,需要記者利用自己的這一能力解決采訪中的突發狀況,確保采訪活動正常進行,并且在采訪中獲取真實、準確的新聞信息。具體表現為兩點:一是記者的職業要求,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的主要目的是獲取新聞信息,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記者只有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才能挖掘出更加真實、有價值的新聞。二是新聞采訪的不可控性較為突出,被采訪者對事件吐露內容的多少、被采訪者的時間安排等都具有不可知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聞記者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完成采訪計劃,就需要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
其次,記者在新聞現場經常會遇到一些計劃之外的狀況,需要其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對于應變能力的特點,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敏銳感受被采訪者的行為和語氣變化,進而對采訪的內容、方式以及深度等進行適當調整;第二,通過觀察被采訪者的面部表情來分析其心理狀態,以便及時調整;第三,在調整采訪內容和方式等過程中,記者需要保持從容,把握好自己的節奏,牢牢掌握主導權,從而保證采訪質量。新聞記者需要不斷強化自己在采訪中的應變能力,以便更好地面對新聞采訪現場的突發情況,這也是記者需要具備的職業素養。
新聞采訪中常常伴隨著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這就需要新聞記者在采訪時及時觀察被采訪者情緒和周圍環境的變化,及時采取科學且有效的應對措施。但是,縱觀現階段的記者工作,個別記者的觀察能力還不足,無法及時掌握被采訪者情緒變化帶給新聞采訪的影響,加上實踐經驗不足,在采訪時會出現過度緊張的情況,導致采訪工作難以順利進行。此外,有的記者很難及時且準確找到問題所在,提出的問題缺少具體性及客觀性,問題的表達也不夠清楚,影響收集新聞信息的效果。
在新聞采訪實踐中可知,有的記者不能對自身的情感進行有效把控,容易將自己的情緒帶入新聞采訪工作中,導致新聞報道的信息缺少一定的客觀性。與此同時,采訪現場的環境也會對記者的情感產生影響,導致記者容易出現一些情緒,使新聞報道中個人情感比較豐富,缺少公正性和客觀性。此外,有的記者可能會對新聞事件表現出過于冷漠、理性的態度,使用一成不變的表情以及語氣報道新聞,很難引發受眾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度,難以在情感上引起共鳴。
有的記者在采訪時會表現出一些主觀情感特征,進而影響新聞采訪活動,無法與被采訪者交心,無法深入了解采訪話題內涵,難以達到預期的采訪效果。此外,對于工作經驗不足的記者,經常會對個人情況表現出過度關注,導致在采訪工作中故作深沉或者忽視采訪任務,沒有將采訪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很難保證采訪質量。
部分新聞記者在采訪前沒有做好準備工作,導致其在采訪時不能很好地把控主題脈絡。新聞本身就具有突發性、時效性,新聞記者多是在事件發生之后介入,若是不能做足準備工作,則會導致記者無法準確分析情況,影響采訪效果。
基于新聞記者采訪中應變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利用多元化的方法提高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的應變能力,進而保證采訪質量、保證整個采訪順利進行,最終保證新聞報道的質量。
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是提高新聞記者采訪中應變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新聞記者需要提前了解被采訪對象的家庭情況、人生經歷以及性格等基本信息,從而在采訪中快速找到切入點,以便深入采訪,還能在面對突發情況時,快速解決問題,進而在采訪中占據主動權。其次,如果想要在采訪的過程中保證雙方良好的互動性,營造比較輕松的采訪氛圍,需要記者使用語言技巧,提高采訪問題的藝術性,避免被采訪者出現抵觸、防備等情緒。這就要求新聞記者在采訪之前提煉、梳理好問題,做好充足準備。
在新聞采訪活動中,記者占據著主導地位,因此其能決定新聞傳遞內容的價值。記者采訪的方法、技巧以及觀察能力等都會對新聞質量產生影響。在實際采訪過程中,被采訪者情緒等方面的細微變化,都可能會影響整個采訪活動的質量,記者可以通過被采訪者的肢體動作或者語氣等情況來控制采訪的節奏、內容,及時進行調整,爭取獲得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同時,記者還需要集中注意力,密切注意采訪現場的環境變化,并對其作出判斷,爭取提前做好應對。
記者想要在采訪的過程中靈活且自然地應用自己的應變能力,使其成為自己的本能反應,就需要記者提高對新聞信息的敏感度,善于抓住有價值的新聞,從容應對采訪時的突發情況。新聞敏感可以通過后天的訓練來培養和強化。具體方法有:第一,對之前價值較高的新聞進行分析,認真觀看新聞采訪的記錄,以此提高對新聞信息的敏感性。第二,在采訪開始之前,了解采訪的主要方向和現場的基本情況,爭取在采訪過程中更好地應對突發情況。第三,學會并且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多元化渠道獲取各類型信息,及時篩選和處理信息,以便對新聞進行更加準確的把控。在新聞采訪中,提高記者對新聞信息的敏感度,能夠提升新聞采訪質量,增加新聞對受眾的吸引力。
在采訪時,新聞記者多數是獨立完成整個采訪過程,如果在采訪時出現突發情況,就需要記者將展示新聞價值作為主要目標,打破自己原本的思維模式,擺脫思維束縛,快速做出決策。此外,記者在采訪時不能不知變通地按照采訪提綱進行,而要能夠在采訪過程中發現新的線索,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密切觀察被采訪者的肢體語言以及表情等方面的變化,挖掘出更多更有價值的信息。
采訪的過程中各類型因素都是具有動態性特點的,被采訪者的配合程度和情緒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把握好采訪的時機非常關鍵,只有這樣,才能控制好采訪的方向和內容,從而獲取價值更高的新聞信息。新聞采訪活動的靈活性很強,不能保證每一個步驟都按照預先設定的情況進行,因此需要記者靈活應變,準確分析和把控采訪現場的情況,對采訪的內容及時進行調整,確保被采訪者處于身心放松的狀態下,主動傾訴自己的故事,從而提高新聞內容的飽滿性和真實性。
新聞記者采訪時的應變能力會直接影響采訪的效果,因此需要記者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在采訪過程中善于觀察被采訪者的狀態及現場氛圍的變化等,擺脫采訪思維束縛,不局限于采訪大綱的限制,靈活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從而保證采訪活動的順利進行,確保新聞質量。記者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和經驗積累,能夠有效提升對新聞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辨別能力,保證采訪問題的合理性與有效性,使新聞記者的采訪應變能力更加符合新媒體時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