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晗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興國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我國正從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實施科技創新驅動戰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科學研究和成果的轉化水平,需要一大批與國家科技重大項目相銜接的出版項目來支撐。[1]作為文化產品的生產者,理應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局中找準自身的定位,更加自覺地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堅定文化自信,錘煉工匠精神,著力打造精品出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
河南鄭州大學出版社于2021年12月出版的《中華創傷重癥醫學》(上、中、下卷)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202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本書是一部比較全面系統充分反映我國創傷學領域在創傷重癥基礎研究和臨床救治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和成就的大型標志性學術專著。它的編寫和出版對開啟我國創傷重癥醫學教育、救治培訓和科學研究的新局面可以起到引領與推動作用;對于促進我國創傷學專業人才培養、提高創傷重癥的整體診療水平將會發揮積極的重要作用。下面筆者將以《中華創傷重癥醫學》來闡述如何錘煉工匠精神,著力打造精品出版。
俗話說得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圖書能否成為精品或品牌,與選題的含金量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只有重視并善于策劃選題,培育出精品圖書,并不斷推出各種品牌圖書。[2]
美國著名的創傷外科專家瓦爾特教授曾說過:“如果死亡和交稅是人生逃避不了的兩件事,那么第三件事就是創傷了。”可以說,任何一個人,從出生后學走路起,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能遭遇意外。它既可能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一起意外的事故,也可能是火災或地震,或者是暴力的襲擊等,這些意外,老人、成人、兒童甚至嬰兒都有可能發生。既然人類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創傷,就必然會出現一門醫學分支——創傷學。
為此,我們在與付小兵、王正國院士創傷醫學團隊合作的2015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中華戰創傷學(11卷)》(榮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2019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創面治療新技術的研發與轉化應用系列叢書(26冊)”的基礎上開發了此項目。
2017—2019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對出版本項目的目的、意義和目標進行充分論證后,呈交王正國院士、張連陽教授、蔣建新院士審查確定了編著方案。采用總主編負責下的各分卷主編負責制。總主編負責叢書的總體規劃、內容選擇、分卷主編遴選、統稿、出版,以及申請國家出版基金和重點圖書項目等事項。分卷主編負責各自分卷參編作者遴選、整體規劃、寫作、審稿和統稿及出版事宜。各分卷本身是一部獨立的專著,所有分卷匯總是一套叢書。以國內軍地創傷和修復醫學領域(學會)醫學專家為骨干,在全國范圍內吸收有關單位相關專業醫學專家按照策劃方案撰寫書稿。以期比較全面、系統地把涉及創傷重癥醫學的基礎理論與國內外最新的、先進的實踐經驗和新思維、新觀念及新技術介紹給讀者。其內容既繼承前輩們在該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成熟的治療經驗,也吸收近年來在這一領域或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既有國內外同道們的經驗,同時也體現參與編著者自己的成果;既有相關的理論描述和最新進展介紹,也有臨床實用新技術和治療方法的展現。
專業、權威的作者群體是打造精品出版的關鍵。首先,作者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圖書質量的好壞,要想打造出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原創性精品著作,必須精心遴選出一批實力雄厚、學術造詣精湛,并且在該學術領域有重大突出貢獻,能代表國家水平的作者團隊。其次,主編的編寫經驗和統籌能力尤為重要,由于書稿涉及內容較多,參與編寫人員眾多,所以主編的編寫經驗和團隊領導力、溝通協調能力決定了書稿體例格式是否全書統一、全書內容形式是否一致。
所以,分卷主編要長期從事本專業一線實踐工作,有豐富的科研和臨床實踐經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在本專業有較高的知名度和重要影響力,應具有正高以上職稱;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曾參編過本專業學術專著和教材。分卷副主編要從事本專業臨床實踐工作不少于10年,有較豐富的科研和臨床實踐經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在本學科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正高以上職稱;曾編寫過本專業的學術專著和教材,或發表過本專業學術論文。分卷編委要正在從事本專業實踐工作,有一定的科研和臨床實踐經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在本專業有一定的造詣,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博士;曾參與編寫本專業的學術專著或教材,或發表過論文,寫作能力較強。
在此基礎上,本項目確定了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王正國院士、張連陽教授、蔣建新院士擔任總主編。蔣建新、王正國院士擔任《創傷重癥醫學概論》(上卷)主編;張連陽、侯立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長征醫院)、余斌(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教授擔任《創傷重癥》(中卷)主編;邱海波(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劉蕾(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教授擔任《嚴重創傷并發癥與創傷重癥護理》(下卷)主編。作者隊伍由170位創傷及創傷重癥醫學方面的專家組成,他們是創傷及創傷重癥學領域學術造詣深厚、實力雄厚的領軍人物,從事創傷及創傷重癥醫學專業教學及科研、臨床工作數十載的專家和優秀的中青年技術骨干,有著豐富的創傷及創傷重癥的臨床救治經驗,并積累有一手的臨床治療和研究資料,從而保證了本書的權威性。基于此,本項目才得以成功申報2020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并在2021年順利出版。
精品圖書的打造是建立在書稿原創性強、觀點新穎權威的基礎之上的。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能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經得起市場檢驗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3]
本項目最顯著的特色就是以創傷重癥為題材,分上、中、下三冊分卷(約550萬字),涵蓋了創傷重癥醫學的主要內容,比較全面、系統地把涉及創傷重癥醫學的基礎理論與國內外最新的、先進的實踐經驗和新思維、新觀念及新技術介紹給讀者。上卷介紹了創傷重癥醫學基礎理論與創傷重癥基本診治技術,較系統介紹了災害創傷重癥及救援、院前救治與轉運、院內緊急救治、嚴重程度評估等技術;中卷介紹了常見和特殊創傷重癥臨床基本理論與救治實踐,包括重癥多發傷、重癥復合傷、沖擊傷、火器傷等,擠壓綜合征、高溫高濕環境重癥創傷、海戰傷與海水浸泡傷等創傷重癥后應激障礙;下卷介紹了嚴重創傷后并發癥與創傷重癥護理基本理論與臨床實踐,包括嚴重創傷后各種相關并發癥的臨床基本理論與診治技術與方法等。其內容既繼承前輩們在該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成熟的治療經驗,也吸收近年來在這一領域或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既有國內外同道們的經驗,同時也體現參與編著者自己的成果;既有相關的理論描述和最新進展介紹,也有臨床實用新技術和治療方法的展現。
自策劃編輯提出選題思路后,鄭州大學出版社領導十分重視該項目的運作,對該項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首先,確定項目負責人,負責整個項目的協調與溝通,及時解決項目運作中出現的問題。其次,擬定參與項目人員的職稱和工作經驗,由于本項目專業性強、圖表多、質量要求高,編、審、校耗時長且難度較高,僅醫學專業名詞、單位符號的統一規范和內容修改就十分耗時費力,[4]所以參與該項目的醫學專業編輯有20人,復審專家均為醫學界有較高威望的知名學者和編審,均具有正高職稱,從而保證了該項目高質量地出版。
每一個出版項目的推進過程,都不是編輯可以單兵作戰完成的。需要與作者溝通,需要協調社內相關部門配合,需要調動媒體協助宣傳,需要團結協作、凝心聚力,及時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問題。[5]
1.服務能力
出版行業其實也是一個服務行業,服務作者、服務讀者,如編輯向作者約稿、與讀者進行溝通交流以利于圖書能更有效地服務社會。本項目是在與付小兵、王正國院士長期建立合作的基礎上才誕生的,此項目的成功出版也間接證實了作者對編輯的信任,也充分說明了對編輯服務水平的認可。
2.業務能力
(1)策劃能力:編輯的策劃能力決定一個項目能否按時高質量地完成。第一,策劃編輯要熟悉該領域最新的發展趨勢,深入調研該類書的出版情況與市場價值,準確預判該項目出版后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第二,策劃編輯的統籌能力,如本項目從2017年起,策劃編輯與總主編多次溝通,最終確定編著的指導思想、大綱和說明、組織形式與原則以及實施計劃方案,其間多次召開編寫會、統稿會,最終于2019年10月將三本初稿交給我社。第三,策劃編輯要提前制定好編寫要求,如內容、圖片質量、參考文獻、索引、著作權、字數、交稿時間等,制定編寫要求要突出重點,必要時可附以案例,以便作者更好地理解。
(2)編校能力:一本書的編校質量是否合格取決于參與人員的編校能力。首先,作者雖然熟悉自己研究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但是對于出版物的常用標準、規范一般了解得不多,在寫作書稿的過程中容易使用一些不太符合出版物規范要求的表述,[6]例如,圖表、名詞術語、參考文獻、量和單位的用法、數字用法、計量單位、引文等不符合出版要求,這些都需要編校人員對書稿進行認真加工。其次,編輯要提升專項通查能力,如發現書稿中一處錯誤時,要利用計算機軟件對全書進行通查,特別對一些大型項目,專項通查非常重要,往往能發現校對過程中不易發現的不統一問題。
(3)團隊合作能力:大規模、大項目的圖書一般會組成一個項目小組,項目小組成員之間的信息互通有助于圖書能更高質量地出版,如編輯和校對人員發現書稿中共性問題時要及時交流,發現疑難問題時要及時查閱權威文件和工具書,并告知其他參與人員。項目組可以組建微信群、QQ群等,不僅能方便大家交流,而且涉及版式、封面等問題時,也能集思廣益,充分發揮項目組成員的作用。
一本高質量書籍的出版需要經過選題策劃、三審三校一通讀(重點項目需要增加四校)、裝幀設計以及印刷裝訂。其中裝幀設計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如出版家范用所言:“讀者不但希望買到好書,而且要求買到裝幀好的書,應當受到出版社的重視。”[7]所以要想一本書很好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需要編輯與設計人員充分地溝通,用更精準的設計體現書的內在精神。一個好的裝幀設計不僅能展現書籍的主題思想,還有助于后期的銷售發行。所以設計人員平時不僅要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還需要通過實體書店、網絡等多向優秀圖書學習,以激發自己的靈感。
《中華創傷重癥醫學》本著推動科學文化建設、服務讀者的理念,采用國際大16開本(成品尺寸210mm*297mm),內文用105g銅版紙全彩印制,封面用布質材料燙金字,護封用105g銅版紙,裝訂方式為精裝。
綜上所述,精品圖書出版需要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策劃編輯的深入調研、責任編輯的工匠精神、排版設計人員客觀的視覺經驗等。在建設文化強國的過程中,精品出版物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作為出版業的一員,我們理應承擔起這一光榮的使命,堅定文化自信,錘煉工匠精神,著力打造精品出版,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