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鵬
近幾年來,各級紙媒官方微信公眾號“自助餐式早新聞”逐漸興起,如“新聞早班車”“新聞早知道”“第一時間”“新聞早餐”等微信公眾號早新聞,采用“新聞自助餐”模式,按照固定欄目或板塊的形式,每天對新聞進行集納式推送,為讀者提供一份“濃度高、菜品豐、滋味足”的“新聞營養早餐”。
河南許昌時刻微信公眾號,是許昌報業傳媒集團的官方微信公眾號。從2021年9月16日起,為滿足讀者信息獲取碎片化、多元化、便捷化的需求,同時提高自身可讀性、閱讀量、轉發量的需要,許昌時刻微信公眾號正式推出許昌時刻“新聞早班車”。經過3個月左右的運營,許昌時刻“新聞早班車”的閱讀量,從最初的一兩千次,快速提升至7000至1萬次。短時間內,就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筆者作為責任編輯之一,全程參與了這一過程,積累了一些經驗,有了一些思考。
2021年,是許昌報業傳媒集團融媒體改革的元年。經過前期的調整,集團微信團隊于當年7月份才完成初步整合。在7月份、8月份,河南省疫情和汛情的洗禮中,許昌時刻微信公眾號充分發揮地市級媒體官方微信的作用,及時、準確、有效發布轉載本地和本省疫情、汛情信息,快速建立起品牌影響力和權威性,粉絲數量獲得較快增長。8月底,疫情和汛情熱度逐漸退卻之后,許昌時刻微信公眾號閱讀量和粉絲增量快速回落,短時間內就恢復到之前的狀態。在此背景下,急需對許昌時刻整體發布內容進行重新調整,許昌時刻“新聞早班車”欄目的設立,被提上議事日程。
許昌時刻“新聞早班車”欄目設置之前,微信團隊內部進行了充分討論。正反兩方均充分表達了意見:支持一方認為,在微信平臺沒有固定欄目的情況下,可以先從新聞早班車開始嘗試。同時,拿出大河報“大河早新聞”、襄陽日報“新聞早餐”、十堰日報“早安十堰·知天下”、三峽日報“新聞早餐聽”等官媒微信公眾號的“早新聞”為例,指出它們的閱讀量基本破萬,高的可以達到兩三萬。與許昌相鄰的漯河日報微信公眾號,在整體粉絲量、閱讀量遠低于許昌時刻的情況下,早新聞平均閱讀量也突破1萬。
反對一方認為,首先,新聞早班車分為市內、省內、國內、國際等板塊,每個板塊若集納2至3條短新聞顯得較為單薄;若集納4至6條短新聞,則整體版式過長,與時下讀者快速高效的閱讀習慣相悖。其次,集團媒體融合之前,曾通過許昌手機報和許昌頭條、許昌晨報等微信公眾號,做過集納式新聞早班車,整體傳播效果非常一般。最后,“新聞早班車”發布后的發酵時間相對較短,不利于其閱讀量破萬。
雙方經過多次討論,難以達成一致意見。最后的矛盾焦點集中在,大河報、襄陽日報、十堰晚報微信公眾號的早新聞閱讀維持在1萬至3萬次,但是它們粉絲數量是許昌時刻微信公眾號的3至5倍(當時粉絲量為19萬),從目前各級官媒微信公眾號的送達閱讀率和閱讀完成率來分析,在粉絲量差距如此之大的情況下,很難完成集團編委會設定的許昌時刻“新聞早班車”閱讀量平均7000至1萬次的目標。雙方意見僵持不下,最終將相關情況上報集團編委會后,由編委會進行專題討論決定,暫時擱置爭議,微信團隊先進行嘗試。
“‘新聞早班車’要打造成許昌時刻微信公眾號的第一個精品欄目”是許昌報業傳媒集團編委會給微信編輯團隊定下的目標。為了創出特色辦成精品,醞釀之初,央媒和省內外各級媒體的“早新聞”被擺上案頭,深入分析、認真對比、博采眾長。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的“來了!新聞早班車”風格清新儒雅、語言優美精煉;新華社微信公眾號的“早知天下事”制作精良,原創漫畫、圖表風格鮮明、獨樹一幟;大河報微信公眾號的“大河早新聞”版式疏朗簡練、信息量豐富,圖片、漫畫、動圖、海報、視頻等素材應有盡有,一個欄目就滿足了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需求。
經過反復討論、學習和對比,許昌報業傳媒集團編委會將“許昌時刻新聞早班車”定位為每天早上為讀者提供一份可讀性強、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優質“新聞早餐”欄目。該欄目從各級官方媒體網站、微信公眾號吸取精華、為我所用,聚焦本地時政要聞、民生焦點和社會暖新聞,傳遞正能量;博采省內國內國際新聞熱點,滿足不同口味讀者的閱讀需求;同時,提供天氣、生活類有用信息,充分體現新聞可讀、有用的屬性。最終,許昌時刻“新聞早班車”的板塊確定設置為“許昌城事”“省內熱搜”“國內熱搜”“國際熱搜”“天氣預報”“生活知識”,第一期于9月16日正式上線。
上線之后的近一個月時間內,許昌時刻“新聞早班車”的閱讀量始終在兩三千左右徘徊,閱讀次數突破5000非常少見。為了有效提高閱讀量,盡快完成目標任務,微信編輯團隊多次對許昌時刻“新聞早班車”的內容進行深入討論。首先,進一步明確本地新聞板塊“許昌城事”的屬性。經過對本地新聞內容的深入分析發現,在“許昌城事”板塊中,加入時政類新聞,對閱讀量影響較大。許昌時刻,是許昌報業傳媒集團官媒第一大號,但除此之外,集團旗下還有許昌日報、許昌晨報兩個微信公眾號,許昌日報微信公眾號重點發布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活動和重要時政類要聞;許昌晨報微信公眾號則側重發布本地文化類、生活服務類稿件。3個微信公眾號,本地粉絲群體重疊度較高,許昌時刻再發布時政要聞類等信息,無疑會造成信息發布的重復性。其次,由于始終難以擺脫官媒思維和工作習慣,微信編輯團隊在省內、國內、國際新聞的抓取過程中,思想不夠解放、手腳難以放開,抓取的新聞,熱點不足、亮點不夠,內容上乏善可陳。再次,是編輯時間和發布時間不合理,“新聞早班車”的編審時間仍然在白天正常工作時間內,這導致我們的“新聞早班車”難以囊括每天晚間的熱點新聞事件。最后,就是設定的發布時間較晚,每天早晨8點左右發布,至中午12點,“新聞早班車”的發酵時間只有4個小時左右。
找到問題根源后,微信編輯團隊及時進行調整,第一是“許昌城事”板塊的內容,精準定位為許昌本地民生熱點和社會焦點。第二,省內、國內、國際新聞,緊盯微博熱搜、今日焦點、抖音熱榜等排行榜,從排行榜中抓取讀者關注度高且符合許昌時刻“新聞早班車”調性的信息。第三,微信編輯團隊對編輯時間進行調整,每天安排專業人員值夜班,確保晚間重要信息和新聞的有效獲取;發布時間從早8點左右,提前至早6點半,目前已提前至早6點。
經過這輪從內容到編輯和發布時間的調整,許昌時刻“新聞早班車”的閱讀量得到了穩步提升,在11月中下旬,就基本達到了平均閱讀量7000至10000的水平。
在打造和運營許昌時刻“新聞早班車”的過程中,通過多次學習、探索和實踐,對于官方媒體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和發展,筆者思考如下。
目前,各級各類官方媒體的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均以各類新聞為主,說通俗一些,仍然是一個“信息大雜燴”或“信息大賣場”,缺乏垂直領域的信息。受到信息來源范圍、粉絲數量等因素限制,級別越低的官方媒體公眾號生存越困難。這也是時下,很多地市級、縣區級官方媒體微信公眾號,發布內容嚴重同質化的原因之一。此外,很多官方媒體旗下有多個微信公眾號,比如河南日報旗下的河南日報微信公眾號、大河報微信公眾號;十堰日報旗下的十堰日報、秦楚網微信公眾號;許昌日報旗下的許昌日報、許昌時刻、許昌晨報微信公眾號……這些公眾號在運營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定位不明晰,內容重復或同質化的問題,這必然會導致運營過程中,集中精力做好粉絲量大的微信公眾號,不重視甚至放棄粉絲量少的微信公眾號,最終的結果就是平臺資源的浪費。
與其如此,是否可以嘗試將官媒旗下的多個微信公眾號功能化。不同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化,可以使信息發布更垂直、更細化、更專業,比如許昌報業傳媒集團旗下的許昌日報微信公眾號,可以定位為時政大號,目標緊盯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中心工作,目標讀者群體就是本地各級各類行政事業企業單位;許昌晨報專注本地文化傳播,重點介紹許昌作為曹魏故都的深厚歷史文化;許昌時刻專注提供市民有用的民生、社會新聞類產品。
可以嘗試進行微信公眾號的欄目化。官媒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定位明確之后,可以嘗試進行微信公眾號的欄目化。欄目化可以讓官媒微信公眾號推送的內容更加精準高效,堅持不懈地欄目化,可以增加讀者的黏性,提高官媒微信公眾號在特定領域的影響力和權威性。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感嘆官媒大號粉絲量、閱讀量贏不過個人營銷號。經過對比不難發現,個人營銷號最大的優勢就是垂直,專注某一個領域,不求大而全,只做小而精。時下,微信公眾號受到短視頻直播平臺巨大沖擊,生存空間被極限壓縮的情況下,要想生存,必須做出改變,必須進行探索。官媒微信公眾號的功能化和欄目化,只是筆者不成熟的拙見,希望能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