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秋
在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下,面對新興媒體的沖擊和挑戰,行業報的生存環境越來越艱難。新媒體時代,行業報要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歸根結底還是要在保持特色的基礎上,堅持“內容為王”。從某種程度來說,高質量的內容是行業媒體的生存之本。那么,在新的媒體環境下,行業報的深度報道如何做?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在日常新聞報道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行業內某一事件突然成為輿論的熱門話題,但是由于該新聞事件所涉及的內容專業性比較強,很多大眾媒體對該事件不能短時間內做出相對專業的新聞報道,以致在新聞報道中出現信息偏差或者錯誤導向。此時,行業報記者應該快速反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在最快的時間內,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對該事件進行專業、客觀的報道,搶占輿論制高點。
以《華夏酒報》為例,該報是唯一擁有國家正式刊號、全國統一發行的酒類報紙,作為酒業官方主流媒體深耕酒業30余年,如今已經發展成為集線上線下、文字視頻、活動策劃為一體的綜合性融媒體平臺。
2021年7月23日,貴州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集中通報典型案例。相關案例顯示,仁懷市白酒行業無序發展,污染治理推進不力,溪溝污染依舊,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7月27日,隨著《貴州茅臺酒生產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保護條例》)的審議,標志茅臺酒生產環境保護法規即將出臺。《華夏酒報》記者從《貴州茅臺酒生產環境保護條例》中看到,“開發建設等活動未采取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等措施”“三級保護區內焚燒垃圾”“二級保護區內網箱養殖”等行為,將開出最高10萬元的罰單。該消息一出,各大媒體競相報道。作為行業報,《華夏酒報》并沒有向其他媒體一樣簡單地報道通報中的典型案例和《保護條例》審議的消息,而是通過相關部門發布的這一前一后的信息,拋出了行業和消費者都十分關心的問題:醬香熱的當下,一千多家酒企加大馬力,開啟多拉快跑滿負荷生產模式,產業的發展要遵循生態的良性循環原則,超出了生態所能接受的范圍,生態污染的警鐘將時刻敲響。在《茅臺產區擬“立法”,八成酒廠將被整合?》一文中,《華夏酒報》記者通過采訪,并結合詳細的數據和事例對該問題進行了探討,既提出了擴容PK生態,能否開啟兼容模式?又從“和諧共生,無序發展將緊急叫停”“兼并整合,生態治理將更協調”等方面指出了環境立法、生態保護的必要性。文章刊發后,受到了行業人士和熱心讀者的廣泛關注。
此外,由于行業報的特殊性,業內不可能長期有可供報道的熱點新聞,因此,行業報應該跳出“有什么報什么”的慣性思維,多做一些專題報道,特別是深度報道的策劃選題。在做深度報道時,一定要選取那些社會關注度高、影響面廣的新聞事件,做選題策劃時必須牢記新聞價值這個原則。
行業報可以通過一期多個版面或系列報道的形式,給所服務的行業“設置議程”,把關注度高的領域展現在全行業面前,這樣既有助于行業的發展,同時還能提升行業報自身的品牌影響力。
例如,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華夏酒報》特別推出了《從兩會熱點看酒業風向》專題報道。本專題圍繞釀酒行業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在兩會期間的發聲,及時報道酒業兩會聲音,傳遞行業正能量。同時,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內容,結合我國釀酒行業的實際,從行業發展的角度,對報告中與酒業相關的內容進行了專業性的解讀和分析,讓釀酒人士更加深入地了解國家大事、行業動態。
還是以《華夏酒報》為例,2021年,白酒行業醬酒熱潮空前高漲,業內外資本紛紛介入,以求分得一杯羹,針對這一不正常現象,《華夏酒報》站在行業的角度,從多層面進行選題策劃,先后刊發了《北方醬香是瓶什么酒?》《“資本醬酒”踩點入場,玩出什么花樣?》《二線醬酒加速攻掠,誰能進階一線?》《百元檔醬酒,有幾分落地的可能?》《醬香20年后坐擁5000億市場?》《醬酒業最大的“爆點”將是它?》《求求你們高抬貴手,別把醬香炒成了芝麻香!》《小品類“染醬”,能分得多少紅利?》《寧為醬酒“鳳尾”的頭部企業,在考慮什么?》等多篇文章,對當下醬酒熱潮進行了理性思考,提醒白酒行業理性對待醬酒熱,不要盲從。
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是行業報新聞報道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與大眾媒體、新媒體等相比,行業報的信息源相對較少,受眾群體也比較特定,編輯記者通過對現有資料的整合優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受眾的需求,從而為讀者提供專業性、權威性的信息。
行業報對現有資源的整合,既可以整合行業內相關專家的最新觀點,也可以是相關資料和行業標準的整合解讀。有了素材,行業媒體的采編人員對這些有效信息進行加工組合,既能增加新聞的深度,還能增加新聞的專業性。
以《華夏酒報》為例,2022年以來,茅臺、五糧液、汾酒、今世緣等多個名酒企業發布了產能擴大計劃,這些涵蓋釀酒產能、儲酒能力、制曲能力的擴大計劃,粗略統計將投入超百億元資金,可獲取10萬噸級優質白酒產能以及相應的制曲能力。實際上,這一輪名酒擴產潮可視為2016年名酒回暖后所實施的擴產潮的延續。但在白酒業總產能下降的趨勢下,這些優質產能的擴張計劃能否如期實現?大規模的產能擴張存在哪些隱憂?
帶著這些問題,《華夏酒報》記者通過對各大酒企的擴產公告、近幾年的年報情況等相關資料的梳理對比,以及近年來白酒行業的產能情況的分析,對此輪以名酒為代表的擴張潮,進行了全方位、深入的、理性的、專業的探討。《名酒領銜,百億資金帶來十萬噸級產能擴張!》一文刊發后,受到業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并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思考和共鳴。
用專業的新聞報道服務受眾,是新時代賦予行業報深度報道的一個重要使命。不同于大眾媒體的記者編輯,行業報采編人員除了要具備基本的新聞素養,還必須具備基本的行業素養。特別是做深度報道,對記者的要求更高,其不僅要掌握常規的新聞報道方式,還要熟悉所采訪的領域,在某種程度上,他還應該是一個內行,是專家型的記者。因此,要做好深度報道,行業報必須加大相關人才的培養,努力打造一支具備深厚的新聞專業和豐富的行業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培養在業內有影響力的名編輯、名記者,提高行業報在業內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除了學習書本的基礎理論知識,行業報記者編輯隊伍業務素質的提高還需要多實踐,多下基層,深入一線市場,深入相關行業的企業進行實地走訪學習,多參加行業相關的培訓活動,并將書本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打造出一支強有力的專家型采編隊伍,做出更有影響的、更貼近行業的深度報道,提高行業報的品牌影響力。
當下,媒體融合發展已經成為行業報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行業報要生存發展,必須在傳統報紙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新媒體,對行業新聞進行多平臺、多形式傳播,形成差異化發展、協同高效的融媒體傳播體系。
在資源整合上,行業報應深度整合各種外部資源,以及報紙、網站、微信、微博、視頻等內部資源,打造專業報融媒體傳播矩陣和信息采編播一體化平臺。
以《華夏酒報》為例。《華夏酒報》目前已形成了以報紙為依托,網站、微信、微博、視頻號、抖音、快手、今日頭條、百家號等多平臺發展的融媒體傳播矩陣。
具體來講,“華夏酒報”微信公眾號、中國酒業新聞網、華夏酒報視頻號、抖音號等新媒體,第一時間對行業發生的熱點、焦點事件做出反應,及時對相關新聞進行推送。之后根據新聞價值決定是否繼續跟進。若跟進,相關策劃稿件則必須在當日或次日的“華夏酒報”微信公眾號推出。如果新聞事件還有進一步挖掘的價值,可以策劃深度報道,稿件刊發在當期出版的《華夏酒報》。
每周編輯出版的《華夏酒報》則以深度報道為主,策劃報道行業企業關注的內容,深入挖掘新聞背后的新聞,形成獨家報道。
這樣,華夏酒報融媒體矩陣根據不同受眾的需求,將相關信息或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后,再依照不同媒體平臺特征與受眾偏好,進行內容的生產制作,把新聞內容有針對性地推送,使不同閱讀喜好的受眾都能獲取到自己想要的新聞,真正達到信息多元化、多平臺傳播的效果,同時也擴大了《華夏酒報》的影響力。
總之,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形勢下,行業報要多思考、多研究、多實踐,做好深度報道以及融媒體平臺建設,這樣才能走出一條媒體融合、創新發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