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在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及未來十幾年時期里,國家始終要立足“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思考和解決問題。文章基于新時代“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三個維度,結合高校圖書館工作特點,重點論述新時代高校圖書館創新發展策略,以期為推動高校圖書館創新發展提供借鑒。
一、立足新發展階段,重新審視高校圖書館發展定位
精確把握圖書館新發展階段。現階段,高校圖書館面臨“內外”兩大局面:“外”是中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戰略全局,是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歷史定位。“內”是國家圖書館事業由數字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發展的窗口期。在新發展階段,高校圖書館將何去何從?
從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中可明確高校圖書館在學校辦學中的定位。“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校園文化和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基地。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應與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相適應,其水平是學校總體水平的重要標志。”由此可見,高校圖書館是高等學校的重要辦學條件之一,高校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要與其學校的發展同步共振。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圖書館作為現代文獻信息資源中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藏書樓,而是多類型、多載體、多元化的信息集散中心,是現代科學技術與文獻資源工作結合中心,是新技術應用體驗中心。自20世紀90年代起,以全球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熱潮為契機,國內圖書館界搶抓機遇,建立起全國范圍內的數字文獻資源服務網絡,實現從傳統圖書館到數字圖書館的轉型發展。現階段,借助現代科技所蘊含的“技術智慧”,構筑立體化、全方位、廣覆蓋的知識服務體系,著力提升“圖書館智慧”與“用戶智慧”共贏是智慧社會帶給圖書館的歷史機遇與時代挑戰,意味著圖書館事業由數字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發展的窗口期已經來臨。因此,高校圖書館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轉型,努力建成智慧圖書館,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有效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二、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圖書館內涵建設上層次
新發展理念就是發展的指揮棒,通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破解高校圖書館發展難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挖掘潛力,推動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
(一)關于內涵建設
著名教育家梅貽琦曾說“大學之大,非大樓之大,乃大師之大”。圖書館之發展,不僅要從館舍硬件建設出發,也應注重內涵軟實力提升,“軟硬兼施”,才能齊頭并進謀新篇。高校圖書館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為文獻信息服務和教育職能。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戰略指引下,圍繞核心價值,高校圖書館的業務內涵應包括:其一,在做好為全校師生科研學習提供全方位文獻保障和信息服務日常服務的前提下,強化以信息素養教育和閱讀推廣活動為抓手實現教育職能;其二,積極拓展館舍的物理空間功用,為師生提供多功能的學習空間、交流空間、展示空間等;其三,圖書館精神文化建設與圖書館人才隊伍建設等。
(二)關于上層次
上層次重點是要強化頂層設計。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及智慧圖書館建設進程中管理模式改變帶來的問題使圖書館人面臨新挑戰,如何深入分析自身優勢和短板,進一步明確圖書館發展的重點內容和主攻方向,從具體實踐出發,因地制宜地提出新方法、運用新手段,這些工作都充分體現了高校圖書館領導干部的治館能力和管理水平。現階段,各高校要以數字圖書館向智慧圖書館轉型為契機,以圖書館內涵建設為抓手,以現代化管理理念為指導,創新發展模式,增強圖書館活力,提升圖書館核心競爭力。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進一步轉變思維,真抓實干,注重“苦練內功,整體布局,突出優特”,堅持“協調資源配置,深化信息服務,重視用戶體驗”,走深入推進和優化發展的道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以強化頂層設計、增加投入、引進高層次服務人才為保障,展現高校圖書館應有的管理水平與服務能力,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在學校教學科研、文化創新和經濟社會服務中的職能和作用。
三、構建圖書館新發展格局,全力保障學校教學科研工作
其一,強化資源服務協同創新,盤活校內校外兩盤文獻信息資源大棋。在校內,院系資料室也是學校文獻保障體系的組成部分,應面向全校師生開放。圖書館應強化院系合作,在業務工作和資源配置方面,指導與協調好各院系資料室,盤活院系資料室文獻資源,優化經費使用,提升文獻資源建設質量,提高全校范圍內的文獻資源保障水平,合力下好全校資源保障這盤棋。在校外大環境下,更要轉變觀念與思維,加強兄弟院校交流和合作,與相關信息機構開展聯系溝通,強化業務合作,互通信息有無,有效拓展學校師生文獻保障渠道,從“共享共建”到“共享共贏”,從“獨角戲”轉向“大合唱”,相互取長補短,打造文獻需求牽引文獻信息服務創新,文獻信息服務創新創造文獻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共同推動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
其二,教育和信息服務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新發展階段,圖書館屬性及工作內容發生明顯變化,呈多元化,反映在具體工作中,就要求圖書館專業人員思考:如何尋找圖書館和學校教學科研最佳結合點?學科和學問如何在教學科研中發揮更大作用?筆者認為,圖書館不應只抓信息服務一個職能,應該是教育和信息服務兩個職能都要抓,且兩個職能都要硬。只有將教育職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才能充分發揮圖書館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信息服務保障作用,扮演好文化教育的主力軍角色。
其三,提升圖書館吸引力,增強師生獲得感。“一本好書照亮一個人生,一個好圖書館培育一所大學”。高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創造條件吸引讀者進館,使進館讀者擁有較強獲得感,形成良性循環,不斷提升圖書館吸引力,可從“始于顏值,敬于才華,終于人品”三方面入手。
“顏值”是指圖書館的內外環境。圖書館館舍內整體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圖書館精神風貌和管理水平的象征。新時代圖書館的空間發展不應局限于傳統物理空間發展,要結合高校師生學習需求、科研需要、社交需要等功用,打造人性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新型高校圖書館空間。例如,創客空間、24小時不間斷學習區、小型會議室及研討間等。這種打破傳統服務功能,優化空間服務,能使圖書館輻射范圍變大,真正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為教師的教學科研活動提供更好的幫助。
“才華”是指圖書館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和齊全的信息服務范圍。文獻信息資源是圖書館開展信息服務的基礎,文獻信息資源的數量與質量,直接影響著圖書館信息服務能力的高低。因此,豐富且高質量的文獻信息資源是圖書館最吸引人的魅力之處。隨著數字化、網絡化快速發展,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呈多樣化、精準化、層次化、個性化。齊全的信息服務范圍,如學科信息服務、教學信息服務、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社會化信息服務、區域性信息服務等,吸引廣大讀者前往。
“人品”是指圖書館較強的綜合信息服務能力。圖書館綜合信息服務能力指根據讀者所涉及的問題及文獻需求,利用圖書館所具備的各種資源和設備,通過挖掘、整合有效信息,幫助讀者解決問題,助力讀者自身綜合素養和工作學習能力的提升。圖書館綜合信息服務能力直接制約著圖書館的穩定發展。通過提升圖書館綜合信息服務能力,以點帶面,打造圖書館核心競爭力、擴大圖書館影響力,可有效吸引讀者注意力。因此,強化圖書館綜合信息服務能力應作為圖書館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要緊抓不放,一抓到底。
四、結語
總之,新時代高校圖書館應緊跟時代變化,緊抓機遇,挖掘自身發展特點,破舊立新,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實現新跨越,使高校圖書館這一高校支柱真正強而有力,發展再上新高度。
參考文獻:
[1]王愛春.新時代高校圖書館的創新服務[J].鄂州大學學報,2021(6):73-74.
[2]臧萌,陳水泉,孫志梅,等.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管理創新模式初探[J].技術與市場,2021(11):161-163.
[3]陳璞奕.信息化時代圖書館圖書資料的管理與建設[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19):267-268.
[4]馬楠.新時代智慧圖書館建設路徑探究[J].傳媒論壇,2021(19):142-143.
[5]黨恬甜.探析大數據時代圖書館的精準服務策略[J].數字技術與應用,2021(9):234-236.
[6]湯國梁.新時代高校圖書館綜合素質探討[J].理論觀察,2021(9):155-157.
[7]王陽.新業態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專業館員職業能力研究[J].林區教學,2021(8):56-59.
(作者單位 河南農業大學圖書館)
375650190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