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芳
教育部等9部門2020年9月16日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文件指出,要“推動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并重”,“支持職業學校承擔更多培訓任務,實現優質職業學校年培訓人次達到在校生規模的2倍以上”。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自2015年實施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以來,辦學規模已達3萬余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萬余人,各類社會培訓、鑒定、繼續教育超過2萬人次,形成“四元聯動、育訓并舉”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舉并重在河北省的推廣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及實踐支撐。
一、成果背景
(一)育訓并舉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2019年10月,《職業院校全面開展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創業行動計劃》指出“實施學歷教育與培訓并舉是職業院校的法定職責。職業院校面向全體勞動者廣泛開展職業培訓,既有利于支持和促進就業創業,也有利于學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能力,是深化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
(二)育訓并舉是解決技術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
按照育訓結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廣泛開展職業培訓,將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有機融合,是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撐的必然之舉。
(三)育訓并舉是提升工學結合育人水平的重要方式
大力推進產教深度融合,落實育訓結合、德技并修,培育學生(學員)的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提升工學結合育人水平。
二、成果主要內容
本成果在“政行企校”多方共商共建共享基礎上,基于學院培訓中心、工學中心、鑒定中心、學習成果認定中心,建立了“理論培訓—實踐操作—技能鑒定—學分銀行”四元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師資融合、技術融合、資源融合、目標融合”,解決了“教學內容與企業崗位標準脫節、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脫節、教師專業水平與企業技術要求脫節、考核評價方法與實際需求脫節”等問題。做到整體模式高質量運行,充分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并舉、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為破解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難題,提出可借鑒、可推廣的解決方案。
(一)形成“政行企校”聯合體
“政行企校”四方,在尊重各方利益訴求的基礎上,形成共商共建共享、多方合作共贏的聯合體。政府主導,加強統籌規劃。行業企業與院校對接需求,分類施策。針對行業發展對人才的差異化需求,多角度全方位整合各種資源,共同商定發展目標,共同建設工學中心,制定培養方案、對接專業教學標準,建設課程資源、師資隊伍、教材等,共用師資資源、工學中心,提升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質量,共享培養成果。
(二)建立“四元聯動”培養模式
基于學院培訓中心、工學中心、鑒定中心、學習成果認定中心,建立職業技術技能人才“理論培訓—實踐操作—技能鑒定—學分銀行”四元培養模式。
理論培訓主要由學院教學部門和培訓中心共同承擔,面向全日制在校生、企業員工和社會學員開展短期政策法規培訓、崗前培訓、轉崗再就業培訓、崗位晉升培訓、各工種技能鑒定前的理論培訓、簽訂就業協議的學生崗前培訓等。
實踐操作練習主要在工學中心(河北省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完成。工學中心兼具公共實訓、職業培訓、技能競賽、師資培訓、就業創業、科技開發等功能,建有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智能制造、電工電子、電梯檢修、現代物流6個行業領域116個實訓場室,可以滿足服務區域經濟90多個工種的實踐操作練習。
技能鑒定中心共有4個內設機構,分別是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交通運輸行業職業技能鑒定站、鐵道行業第十七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河北省職業資格培訓評價組織機構。鑒定范圍涵蓋城市軌道交通列車司機、鐵道行業全部74個特有工種以及初中高、技師、高級技師5個級別,20余個通用職業(工種)的5個級別。
學習成果認定中心包含“1+X”證書制度試點和校內學分銀行。依據學院《雙證書管理辦法》《學分制教學管理辦法》《學習成果轉換辦法(試行)》《X證書與學歷專業(課程)之間的轉換規則》,實現專業課程和培訓項目的學分互認互換。同時,承認學習者已有的學習和職業實踐經歷、技能證書,可以兌換對應崗位理論課程學分。實現了職業教育階段化學習結果與技能培訓終身學習結果對接,打通“育訓并舉”最后一個堵點。
(三)促進行企校三方“四個融合”
《河北省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中提出:推動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資源,形成命運共同體,支持企業深度參與教師能力建設和資源配置。根據文件精神,學院與行業企業三方開展“師資融合、技術融合、資源融合、目標融合”,一是打造專兼結合、雙師多能教師團隊;二是將行業企業引領的四新技術融入教學與培訓內容,將學校科研創新能力融入企業生產實踐;三是開發共用教材、課程包、資源共享課、視頻公開課、實訓軟件;四是將人才培養與職工培訓目標融合,讓“工匠精神”引領技術技能人才成長。
(四)實施P-D-C-A質量管理
在制訂計劃(Plan)階段,通過行企校三方專家共同進行頂層設計,依據崗位需求,確立教學標準,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或技能培訓方案,作為質量管理的計劃與目標;在計劃執行(Do)階段,主要是通過“四元聯動、育訓并舉”培養模式實現;在計劃檢查(Check)階段,通過多渠道(管理人員、教師、企業技術專家、學生、企業員工、社會學員等)多方式(定期督導檢查、隨機抽查、網上問卷、人員訪談等)收集信息,對人才培養和技能培訓質量做出評價;在問題處理(Action)階段,行企校三方專家完成質量評價報告,指出存在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反饋給涉及的部門或人員,改進提升下一周期工作。
三、成果的創新點
(一)“四元聯動”培養模式創新
“培訓中心、工學中心、鑒定中心、學習成果認定中心”四位一體,形成“理論培訓—實踐操作—技能鑒定—學分銀行”的“四元聯動”培養模式,同時健全配套的保障機制和制度,確保整體模式高質量運行,實現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并舉、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培訓中心整合學院師資力量,對接崗位技術標準、技術規范,開發教材、課程包、資源共享課、視頻公開課、實訓軟件、育訓之間共享課程資源;工學中心創建真實生產環境,引進虛擬現實技術,虛實結合使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鑒定中心負責組織學生(學員)職業技能的鑒定或認定,合格后獲取規定的職業資格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解決了職業培訓與職業鑒定“兩張皮”問題,提升了培養培訓質量;學習成果認定中心負責學分認定轉換,將學生(學員)所獲得的學分形成學習成果,計入個人賬戶,避免了重復學習培訓,減輕學習者壓力,節約教育資源。
(二)虛實結合實訓方式創新
生產性實訓基地12306客服中心,與鐵路生產設備并網對接,采用企業真實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流程,可以完成教學、培訓、生產三種功能統一;基于真實生產運營環境的城市軌道交通三站兩區間、高速鐵路調度培訓中心、機車駕駛員培訓基地、客運員培訓基地,可以實現全部關鍵崗位的理論教學和技能培訓。基于VR+微信環境制動系統診斷及故障處理培訓系統、接發列車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城市軌道列車模擬駕駛系統、動車組一二級檢修虛擬仿真實訓系統、CRH380A司機室仿真實訓系統,能夠實現模擬真實生產環境。虛實結合,提升實訓效果。
(三)開放共享資源利用創新
切實打破教育資源在專業之間、學校之間、校企之間的封閉性,著眼于學生(學員)全面終身發展的要求,為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真正有機整合服務。城市軌道交通三站兩區間,一個實訓系統可以為城市軌道交通6個專業、40個關鍵崗位完成教學和實訓;石家莊鐵路高級技校等兄弟院校利用學院資源進行教學、培訓和技能鑒定;北京局、太原局、京鐵肅寧公司、華鐵公司、河北省工信廳、河北煙草、北國商城等行業企業利用學院資源進行培訓和鑒定。
(四)學分互認評價方式創新
制定《學分制管理辦法》《學習成果轉換辦法(試行)》《X證書與學歷專業(課程)之間的轉換規則》,建立學分互認互換平臺,實現專業課程和培訓項目模塊的互認,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歷教育課程之間的互認,承認學習者已有的學習和職業實踐經歷、技能等級證書,可以兌換崗位對應的理論課程學分、學歷教育學分,實現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成果對接。
參考文獻:
[1]趙佩華,張興.“政行企校四方聯動”高職人才培養機制探索:以江蘇信息職教集團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2(8):12-14.
[2]徐建.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四元聯動人才培養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12):160-162.
[3]葉鑒銘.“校企共同體”的實踐探索:以友嘉機電學院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09(12):62-64.
(作者單位 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
312850190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