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曉

《乘務英語口語》課程作為空乘專業的基礎必修課,在思政育人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文章通過重新修訂課程標準及教案,優化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等,深入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相融合,達到價值觀引導與知識技能培養相融合的人才培養目標。
一、《乘務英語口語》實施課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課程方面
《乘務英語口語》課程是空乘專業的基礎必修課,它結合客艙服務的工作程序,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崗位英語表達能力,為學生今后在航空公司相關崗位從事服務工作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
該課程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為培養民航高素質雙語人才奠定基礎。
(二)學生方面
《乘務英語口語》課程授課對象為空乘專業大二學生,隨著國際全球化、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他們每天受到不同文化、觀念的沖擊,專業課教師要承擔起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培養家國情懷,樹立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
(三)行業方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民航業的國際性特征日益凸顯,其對于促進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發展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培養一批政治素養高、專業技能強的民航從業人員是保障中國民航事業在世界民航市場中處于領先地位,實現民航強國夢的重要基礎。
二、《乘務英語口語》課程思政的實施
(一)修訂《乘務英語口語》課程標準和教案
在原來課程標準和教案基礎上,梳理挖掘出《乘務英語口語》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與融入點。通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案設計,將這些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并應用到課程教學過程中,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二)挖掘《乘務英語口語》課程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
對課程中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進行不斷地挖掘和更新,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相結合對整門課程進行設計,達到寓德于教、立德樹人的最終目的。《乘務英語口語》部分章節課程思政教學內容選擇與建設安排如表1所示。
(三)優化《乘務英語口語》課程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
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通過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情景模擬、企業專家連線等教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的方法,利用超星學習通、騰訊課堂等信息化手段,搭建課程思政平臺,實現立體化滲透。
在學習Unit 8 Dealing with emergencies緊急情況處置時,將教學過程分為課前線上學習、課中線下討論、課后拓展延伸三個部分。
課前線上學習階段,利用超星學習通平臺推送《中國機長》視頻片段,通過四川航空3U8633案例,引導學生理解當代民航精神的內涵,幫助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安全意識,培養學生沉著冷靜、隨機應變的能力。
課中通過師生互動交流,發表對四川航空3U8633事件中機組人員采取的應急處置措施的看法,同時開展大愛無疆、危情守護主題演講活動,請學生上臺展示,在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同時,達到思政育人的目標。
課后學生自主選擇觀看超星學習通平臺上關于《南航6小時》《緊急迫降》《薩利機長》的視頻資源,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自我總結。
(四)不斷更新《乘務英語口語》課程思政案例庫
以《乘務英語口語》主要教學內容為載體,以思政教學目標為指導,不斷梳理出最新的課程思政教育元素,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課程思政案例庫,確保課程思政的適用性。
在講授Special passengers service內容時,結合行業內最新出現的特殊旅客服務案例,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以2021年4月30日南航CZ6820航班為例,在航班準備起飛時,接收到一名因手臂被拖拉機絞斷急需救治的旅客,南航本著“生命至上,以人為本”的原則,順利將旅客送往醫院進行搶救。通過該案例,講授特殊旅客服務的流程及航空公司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同時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及人文情懷。
三、《乘務英語口語》實施課程思政教育的效果評價
(一)教學內容實事求是,思政元素時效性強
《乘務英語口語》的課堂思政建設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以民航真實案例為依據,通過多渠道多角度廣泛搜集最新、最全、最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當代民航精神的案例,并將真實案例形成圖文及視頻,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上傳到平臺供學生自主學習。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號召學生用實際行動踐行當代民航精神
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組織學生前往機場地面服務部門實習,做防疫志愿者,為抗擊疫情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當代民航精神,彰顯新時代準民航人有魄力、有擔當的家國情懷。
(三)教學效果明顯,得到校企一致認可
通過在《乘務英語口語》教學內容中融入思政元素,使課程教學目標更趨合理,課程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式更加新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積極性都得到切實提高。
通過課程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專業知識技能,還幫助他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明確了職業目標。在課程教學評價過程中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滿意度較高,通過與企業的溝通交流發現,學生去各單位實習,其表現也得到一致好評。
四、結語
《乘務英語口語》課程由于本身具有豐富的思政元素,有利于開展課程思政改革,在教學過程中需實事求是,挖掘每一處蘊含的思政元素,在專業知識講授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價值觀引導,達到價值觀塑造與知識技能培養有機融合的目標。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2020年度校級“‘金課’子項目《乘務英語口語》課程思政教改項目”(編號:J61101002024);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教改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教育信息化2.0環境下高職《乘務英語口語》課程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編號:JG201945)。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N].人民日報,2016-12-19(01).
[2]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0-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孟斌,路娜,張黎,等.民航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以“民航概論”課程為例[J].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4):29-32+109.
(作者單位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3751501908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