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周刊》記者 于海軍
老舊小區是城市發展的見證,但因建造年代久遠,難掩時光穿梭、歲月留痕。
自2019年以來,河南省開封市禹王臺區新門關街道辦事處,分批對轄區68個小區進行了改造升級,一個個小區舊貌換新顏,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洋溢在臉上。
“沒改造之前,我們這是坑洼不平的土路,院里住的老年人多,能不出門,就不出門了。現在好了,鋪上柏油路了,也修了花池,還安裝了健身器材,一到晚上院里的路燈也亮了,”家住磷肥廠家屬院的劉阿姨滿意地說。
新門關街道辦事處引進了物業公司進行管理,安裝了門禁。圖/于海軍
為此,劉阿姨家的姑娘專門把出嫁日期調到改造好之后,她覺得,這樣拍出來的結婚錄像才好看。以前阻礙大家出行的土路沒有了,如今,院里的老年人走來走去,心情也舒坦了許多。
二玻家屬院在沒改造之前,院里道路狹窄,私搭亂建現象嚴重,你家搭個車棚,他家壘個花池,出入小區經常堵車,夏天院里潮濕,地上雜草叢生,家里小孩也不敢在院里玩,就怕有個磕碰。
“小區也沒有大門,心里老惦記放在樓下的電動車,住著不踏實。現在私搭亂建拆除了,小區安裝了大門,還統一設置了集中充電車棚,電動車放在車棚,能睡個踏實覺。”家住二玻家屬院的張阿姨激動地說。
如今,二玻家屬院內種有觀賞樹木、有休閑娛樂設施、有飯后茶余歇息的亭子,大家每天出入小區聞著花香,看著孩子們跑鬧喊叫,張阿姨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她和大伙兒還組織了聲樂隊,在院外的小廣場自娛自樂,退休的日子充滿樂趣。
家住正陽小區的李女士說:“以前,我家孩子上高中,下晚自習放學,走在院里生怕坑洼不平的路崴著腳,影響學習。小區里每天都停很多附近商戶的汽車,我一到下班都發愁回家車停哪兒,院里汽車亂停亂放現象嚴重,經常出現被堵的現象。”
正陽小區改造后,新門關街道辦事處引進了物業公司進行管理,安裝了門禁,外來人員和車輛進不來了,不僅規劃了停車位,還定期對小區內進行消毒,并配備電動車集中充電棚、垃圾分類亭等設施。李女士家的孩子走在小區心情都不一樣了,能安心學習了。
李女士認為,當地的老舊小區改造是一件惠民的大好事,好事也辦得漂亮,她和家人都十分滿意。
自2019年以來,新門關街道辦通過改造老舊小區,讓5065戶居民受益。把好事辦好,彰顯的是民生溫度。
小區改造中,群眾也是規劃師。新門關街道辦在工作中,耐心聽取群眾對改造的意見,并仔細登記,讓老百姓真正參與到小區改造之中,讓改造方案更適合自家小區,工作成果讓老百姓更“可口”。
據了解,當地共征集群眾對改造的意見125條,采納86條,召開改造方案聽取會7 次。改造效果力求達到群眾當初的期望。比如群眾提出的“想多安幾個路燈”“院里多設置幾個收水井”“把健身器材設置到不擾民的區域”等,相關部門都現場進行整改,老百姓切切實實享受到了民生溫度。
由于轄區老舊小區居住的老年人較多,房屋建造時間久遠,私搭亂建現象嚴重,對進場施工產生了影響。
新門關街道辦主任史國防帶領工作人員入戶走訪,耐心向存在私搭亂建的群眾做工作、講政策,及時化解各種因老舊小區改造矛盾300 余起。新門關街道辦事處也被開封市委、市政府評為“2019、2020年度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先進單位”。
不僅如此,新門關街道辦白天盯緊有無隨意減少改造內容,重點查看有無降低改造標準,晚間查看施工是否對群眾出行造成不便、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及時處置安全隱患10余起,阻止夜間加班施工5次,監督施工方在干好工程的情況下嚴格落實“六個百分百”。
在改造過程中,新門關街道辦事處督促施工方拉滿弓、料下足,發揮“匠人”精神。每一件小事都體現民生溫度。
新門關街道辦負責人介紹,在改造正陽小區時,施工方在規劃的化糞池處,挖出一處地基,開發商提出此處是“8號樓地基”,因遺留問題“8號樓”未能建設,不讓對“8號樓”位置進行改造。
小區業主不想錯過這樣的“升級”機會,雙方意見出現分歧。新門關街道辦本著客觀公正態度,一方面為業主爭取改造空間,一方面考慮減少開發商損失,經過多次溝通,最終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通過客觀公正的改造,使得雙方都得到了滿意的效果。
據了解,在改造日用品家屬院時,施工方發現小區內雨、污管道與市政管道對接后,污水仍無法排至市政管網,小區內群眾到辦事處反映此事,表示“剛改造好的小區,下水道都不能用”。
新門關街道辦了解情況后,同業主代表、施工方逐一查看院內、院外污水井,通過高壓水槍反復疏通,判斷小區門口有一處市政管道因年久失修造成堵塞,新門關街道辦聯系市政、城管、施工方、業主代表,現場對院外堵塞區域進行破路挖掘,最終破損區域找到,原因在于市政管道破損造成堵塞,市政部門立馬修復。
改造二玻家屬院時,群眾在院內私自搭建各種樣式車棚、車庫,飛線漫天飛舞,在拆除的過程中群眾不理解、不配合,這給街道辦增添了難題,為拆違工作增添了難度。
考慮到群眾電動車充電、存放是民生問題,經新門關街道辦與設計部門對接,將綠化面積縮小,將車棚擴大,在小區內進行統一規劃,保證每棟樓前配套一處集中充電車棚,并且在未改造完之前,由街道辦協調附近廠房作為“過渡車棚”。充分為群眾考慮,改群眾迫切需要的,改群眾不可缺少的。
新門關街道辦負責人表示,在小區改造過程中,讓事實說話,讓施工方干得舒心,也讓群眾業主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