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露
(淄博市文化館)
近年來,網絡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人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公眾更加對傳統文化感興趣。自從中國戲劇傳播以來,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我國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對保護和傳播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方法進行明確,特別是新興的網絡傳播模式應運而生,使得傳統文化有了新的傳播平臺。在促進中國傳統戲劇傳播的過程中,還要實施必要的文化保護措施,這是推進傳統戲劇更好更快發展的關鍵。
從當前的中國傳統戲劇文化傳播情況來看,主要為戲劇文化類網站、使用手機軟件、自媒體平臺三種方式,具體如下。
通過調查和統計可以明確,傳統戲劇進行網絡傳播不同于其他傳統文化。目前,根據訪問量和網站特點,戲劇類網站可以劃分為權威網站、知名網站以及少數民族網站三種類別。主要的權威網站包括三種,即央視網、戲劇網和中國戲劇網。這種類型的網站是被國家授權和認可的,屬于權威網站[1]。正是因為其具備這個特點,所以網站風格嚴肅,讓觀眾感覺死板,不易吸引人們的興趣,在實際的傳統戲劇傳播的過程中,與其他的網站相比略顯遜色。知名網站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吹月網和中劇網,其所具備的主要特點是有很強的服務性能,網站布局明快活潑,色彩搭配能很好地吸引公眾眼球,在實用性方面比網站的權威性更優秀[2]。相比較于前兩者,小眾網站在內容和主體方面存在缺陷,主要是缺乏及時性,排版也不夠完善。
目前,在各大手機應用商店都能看到戲劇軟件,如“戲緣”和“黃梅戲”等等。這些應用APP中包括以視頻資源為主的多種資源,其還可以發揮輔助性的教學功能,主要包括廣場舞教學、服裝教學等等。這種類型的手機軟件主要的服務對象是老年人,因為他們喜歡戲劇,而且這種手機軟件的功能性和實用性都非常強。還有一些手機軟件交互性很強,這種類型的軟件一般具有直播和購物商城的互動功能,讓中老年人戲劇愛好者非常感興趣,所以對這個群體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然而,這些軟件的管理比較松散,中老年人群使用智能手機往往靈活度不夠,對于所存在的問題不能及時上報,因此,軟件開發人員不能及時處理彈出廣告現象。從當前市場上來看,令用戶非常滿意的手機戲劇軟件非常少,需要有關公司積極開發并不斷完善。
自“自媒體”產生以來,就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發揮其平臺作用使得傳統文化得以推廣,逐漸影響人們的利益取向,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不可低估。比如,微博作為自媒體平臺是具有典型意義的,在我國,其關注人數比較多,具有廣泛的影響力,但是從戲劇傳播平臺的強度來看,遠低于新型潮流文化。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微博用戶的年齡普遍比較小,對于戲劇不夠了解,因此也不能產生興趣,這就導致戲劇的傳播缺乏力度。
第二,與微博相比較,微信是比較受歡迎的。大多數中老年人也能夠熟練使用微信,從操作上來看,微信要比微博簡單得多[3]。公眾號的功能為戲劇的傳播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公眾號上的原創文章受到多數人關注,所呈現的戲曲視頻也博得中老年人喜愛。
現代的社會環境中,數字技術普及,處于這樣的環境中,合理應用數字技術保護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通過數字渠道將中國特色文化展示給世界,讓世界各個國家和各個地區的人們都能夠欣賞到中國傳統文化并產生興趣,促使中國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相比較于傳統的信息以及媒體傳播方式,數字傳播方式更容易被現在人接受,而且已經成為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主要在于,該技術更加方便,受眾覆蓋面更廣。人們應用移動網絡設備就可以對中國傳統戲劇文化進行觀察并深入了解,諸如敦煌壁畫、故宮博物院藝術珍品等等都可以采用數字實施保護和傳播。合理使用該技術,將傳統戲劇文化在虛擬空間中塑造出來。比如,“敦煌莫高窟”就是采用數字先進技術手段,游客仿佛置身于莫高窟的世界中。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敦煌藝術已經在全世界傳播,已經被更多的人理解、接受并獲得稱贊。
近年來,北京故宮博物院已經成為熱門旅游之地,所以,更加重視保護故宮博物院。在中國,采用數字技術對其實施保護。通過應用更加先進的技術,使參觀者能夠更好地了解館內的文物以及有關的歷史故事[4]。采用數字成像技術、觸摸交互技術、手持終端技術等等,使得信息傳輸方式發生了變化,從近距離接觸轉變為遠距離“融入”,游客操作智能手機軟件,就能夠實時了解照片中有關文物的信息,還可以對其背景予以掌握。通過應用數字技術,可以讓游客從各個角度了解故宮博物院每一幢建筑所在位置,其所發揮的作用,通過應用VR圖像,游客對古人的生活方式用這種方式予以體驗。通過應用先進技術,使得參觀者對故宮博物院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對故宮博物院歷史文化的宣傳與推廣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雖然已經出現了網絡技術,但是比較落后,口頭傳播是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重要傳播方式,也就是說,舞臺是重要的文化信息傳播載體,表演者將舞臺表演做到了延長、技術動作相結合,觀眾現場觀看,在臺下被動接受戲劇表演傳達的信息,這就是傳統的戲劇文化傳播方式。這種口頭交際方式很容易被各種因素所影響,諸如地域因素、時間因素、地點因素、觀眾因素以及表演者因素等等[5]。傳播范圍不是很大,受眾也非常有限,傳統戲劇文化的傳播不夠順暢。
現在,更多的傳統戲劇文化傳播中,主要發揮載體作用的是影視媒體,使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有更好的體驗,也推進了戲劇的更好的傳播和發展。處于當前的社會環境中,在電視劇以及電影中往往蘊含著戲劇元素,以多種多樣的形式展示出來,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特別是舞臺背景采用了蒙太奇的手法,或者使用全息技術,使得舞臺設計更加精彩,對受眾更有吸引力。戲劇電影是戲劇藝術與電影文化結合和推廣的重要產物,長期以來對傳統戲劇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6]。隨著中國網絡技術的持續發展,數字媒體的出現對戲劇電影的持續穩定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創新力度加大,很多的年輕觀眾在觀看電視劇以及電影的時候就已經有機會接觸戲劇元素,觀看創新手法呈現出來的戲劇。在影片中,將戲劇元素融入場景中,實現完美結合,通過更加生動逼真的信息傳達方式,使得戲劇故事內容更加豐富,促使觀眾產生共鳴,所以更加得到觀眾的喜愛。與此同時,近年來國內大片市場快速發展起來,在影片中含有戲劇性元素,使得電影的內容更加豐富,也為電影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如,很多戲劇元素被融入電影“霸王別姬”中,讓觀眾通過“霸王別姬”,就可以享受到京劇的優雅以及所釋放的藝術魅力,這部劇有其獨特之處,即其中的戲劇是不可替代的。將戲劇元素加入電影中,不僅可以發揚戲劇文化,而且還可以促進后代的繼承,讓更多的人了解戲劇文化,由于戲劇文化的應用,豐富了電影內容,藝術性更強,其中的傳統文化積淀讓整部電影的文化層次提升[7]。傳統的戲劇元素在新的電影鏡頭中用新的方式呈現,使得戲劇重新煥發生機。
此外,越來越多的傳統戲劇文化已經不再是原汁原味地傳播,而是用各種藝術形式呈現,將戲劇元素融入電視節目中,在各個電視臺播出,用播放電視劇的方式予以推廣。觀看電視節目的觀眾通過看電視就可以對戲劇文化有所了解,明確其發展狀況,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播放節目組互動,通過24小時不間斷播出,以廣泛覆蓋的方式對傳播傳統戲劇文化產生一定的影響,互動效應非常強,使得戲劇文化有效傳播。電視臺每天播放大量的節目,這些節目有不同的主題,內容也更加新穎,主要的目的是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在電視節目中加入戲劇元素,使得節目內容更加豐富,做到了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傳統的文化元素用現代的方式呈現,讓觀眾更好地解讀傳統戲劇,不會產生排斥感。可以說,傳統戲劇文化采用播放影視劇的形式進行傳播,可謂是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可以促使戲劇的生命力在現代社會環境中延續并不斷發展,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8]。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精神追求更加重視,影視戲劇文化正以一種新的方式向觀眾展現,古代戲劇文化中融入時尚元素,綻放著獨特魅力。
中國傳統戲劇文化是具有典型意義的文化遺產,實施保護的主要作用是對其進行整體的保存并廣泛傳播。中國傳統戲劇文化充滿了古典韻味,又與現代生活相適應,做到了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個系統化工程,操作非常復雜,在工程系統運行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實際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9]。具體的工作中,要對中國傳統戲劇文化予以全面了解并深入掌握,所涵蓋的內容包括文化資源所屬類型、資源的數量、在各個地區的分布情況以及所傳承的文化信息等等。利用現階段的先進技術對傳統戲劇文化予以處理,通過文本以及視頻技術和語音技術對戲劇進行加工處理,將中國傳統戲劇文化按照不同年代或不同戲劇形式進行系統的整理、分類和歸檔,并存儲在數據庫中。
此外,將藝術博物館建立起來,對中國戲劇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這種方法的實施并不局限于場地和時間,既可以是線下實體博物館,也可以是通過開設網站建設在線博物館,博物館中有關戲劇的元素都可以立體化呈現[10]。博物館作為收集傳統戲劇文化并予以保存的場所,實體博物館對中老年游客非常具有吸引力,使其到現場參觀并對傳統戲劇文化深入研究,這些游客對戲劇非常感興趣,而且有著很深的感情,通過參觀實體博物館,博物館館員對傳統戲劇文化深入淺出地講解,并實施現場互動,促進交流,從而更加了解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網絡博物館應用數字技術呈現,對年輕人更有吸引力,使其對傳統戲劇文化產生興趣,年輕人使用智能手機軟件就可以觀看,也可以在網站上瀏覽,這有助于傳播傳統戲劇文化,而且予以有效保存。通過建立博物館,使得不同年齡段對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魅力能夠充分感受到,由此傳承傳統文化瑰寶并予以發揚[11]。
此外,還可以開展相關的戲劇表演活動,以有效保護中國傳統戲劇文化。處于特定的節日中,基于傳統戲劇文化進行藝術表演,也可以在具有特殊意義的節日組織文化活動,都起到了宣傳傳統戲劇文化的作用。
通過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確,傳統戲劇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種類繁多,派別劃分比較細。對于今天的年輕人而言,在了解傳統戲劇的基礎上繼承是非常重要的,以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近年來中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度重視,通過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努力,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歌劇表演工作中,并承擔傳承責任。通過應用數字技術實施保護,實現中國傳統戲劇的有效傳播,并立體化展示。數字傳播模式促使傳統戲劇更為多樣化呈現,與傳統的傳播模式相比較,更加適應時代環境,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