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啟龍
(新疆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某水庫流域集水面積2 112 km2,庫區范圍4.5 km2,于1987年興建,1997年建成蓄水運行。水庫原總庫容3 770萬m3,死水位1 563.55 m,死庫容1 000萬m3;興利水位1 570.55 m,興利庫容2 524 萬m3;汛限水位1 569.55 m,相應庫容2 268.3 萬m3;設計洪水位1 572.05 m,相應庫容3 040 萬m3,非常運行期水位1 574.10 m。水庫主要任務是攔蓄布谷孜河洪水和冬閑水,解除流域的洪水、干旱雙重災害,保證水電站引水發電,同時兼顧養殖、旅游。溢洪道為開敞式溢洪道,布置在大壩西面約70 m 處,由進口段、控制堰(控制堰采用駝峰堰、弧形閘門控制)和泄槽組成,總長102 m,堰頂寬3×12 m,堰頂高程1 566.50 m,泄槽縱坡0.038。
根據工程特點,對胸墻式直升門、胸墻式弧形門、涵洞式3 種閘室結構型式進行方案比選。新建溢洪道閘閘室采用胸墻式直升門結構,閘孔總凈寬24 m,共3孔,每孔凈寬8 m。閘底板頂面高程4.50 m,厚1.4 m。閘中墩厚1.1 m,邊墩厚1.1~1.4 m。閘室順水流方向長18 m,垂直水流方向寬29 m。閘門偏下游側布置,采用平面定輪直升式鋼閘門,配備卷揚式啟閉機啟閉。工作閘門上游側設檢修門槽,檢修門為浮箱式疊梁門,采用汽車吊啟閉。閘門上方設工作橋,橋面高程22 m、寬5 m,上設啟閉機房。
考慮兩岸防汛交通要求和日常管理工作需要,在閘身上游側布置凈寬7 m 的交通橋,汽車荷載等級采用公路-Ⅱ級,為現澆板式結構,橋面高程14.5 m。交通橋與閘兩側堤頂道路相接,閘室兩側均設路堤墻,墻頂高程14.5 m。啟閉機房東、西側分別設控制室和橋頭堡。
新建溢洪道閘閘室采用胸墻式弧形門結構,閘孔總凈寬24 m,共3 孔,每孔凈寬8 m。閘底板頂面高程4.50 m,厚2.0 m。閘中墩厚1.1 m,邊墩厚1.1~1.4 m。閘室順水流方向長20 m,垂直水流方向寬29.0 m。閘門偏上游側布置,采用弧形鋼閘門,配備QH-2×160 kN 弧門卷揚式啟閉機啟閉。工作閘門上游側設檢修門槽,檢修門為浮箱式疊梁門,采用CDI-20 kN-12D 電動葫蘆啟閉。閘門上方設工作橋,橋面高程21.0 m,寬5.0 m,上設啟閉機房。閘身下游側布置凈寬7.0 m的交通橋,汽車荷載等級采用公路-Ⅱ級,為現澆板式結構,橋面高程14.5 m。交通橋與閘兩側堤頂道路相接,閘室兩側均設路堤墻,墻頂高程14.5 m。啟閉機房東、西側分別設控制室和橋頭堡。
新建溢洪道閘閘室采用矩形箱涵結構,共3 孔,每孔孔徑8.0 m×4.0 m(寬×高),閘室底板面高程4.5 m、厚1.5 m,頂板底高程8.5 m、厚1.1 m。閘中墩厚度1.1 m,邊墩厚度1.1 m。整個閘室順水流方向長度17.0 m,垂直水流方向寬度28.4 m。工作閘門采用平面直升式鋼閘門,配備QP-2×250 kN-11m 卷揚式啟閉機。工作閘門上游側設檢修門槽,檢修門為浮箱式疊梁門,采用CDI-20 kN-12D電動葫蘆啟閉。閘門上方設工作橋,橋面高程21.5 m、寬5.0 m,上設啟閉機房。閘身下游側布置凈寬7.0 m的交通橋,橋面高程14.5 m,汽車荷載等級采用公路-Ⅱ級。交通橋與閘兩側堤頂道路相接,閘室兩側均設路堤墻,墻頂高程14.5 m。啟閉機房東、西側分別設控制室和樓梯間。
3 種閘室結構方案投資比較詳見表1,綜合比選詳見表2。

表1 溢洪道閘3種閘室結構方案投資比較

表2 溢洪道閘閘室結構方案綜合比選
經比較,3 種方案技術上均可行,方案1 閘門偏下游側布置,有效利用了上游水重來滿足擋洪期閘室穩定要求,節省了工程量,且啟閉機房位于下游,和管理所同側,方便管理。方案2、3 閘室結構無法有效利用上游水重,為滿足閘室穩定要求,需加長加厚底板或在涵洞上部空箱內填土壓重,且投資均比方案1高,故本次擬選用方案1。
本次復核計算所用水位組合,詳見表3。

表3 溢洪道閘復核計算水位組合
根據《水閘設計規范》(SL265-2016)第4.2.4條,閘頂高程計算結果為13.77 m,實際閘頂高程14.50 m,溢洪道閘閘頂高程滿足要求。
根據《水閘設計規范》,溢洪道閘的過流能力計算結果詳見表4。

表4 溢洪道閘過流能力計算成果
由表4可知,該閘過流能力均滿足要求。
3.4.1 溢洪道閘防滲長度驗算
溢洪道閘閘基地下輪廓布置,如圖1 所示。該工程持力層為粗中砂、灰礫石,局部有少量黏土,根據規范允許滲徑系數取7。

圖1 溢洪道閘閘基地下輪廓布置示意
因L實= 32.99 m、ΔHmax= 7.51m(設計工況下H上=13.01 m、H下=5.5 m),故C=L/ΔH= 32.99/7.51=4.39<[C]= 7,閘基防滲長度不滿足要求。
3.4.2 溢洪道閘滲流復核計算
根據地下輪廓的特點,采用改進阻力系數法計算,地下輪廓簡化和分段如圖2所示。

圖2 溢洪道閘地下輪廓簡化、分段布置示意
由于地基土為粗中砂及礫石,取[J0]=0.40~0.45、[Jx]=0.15~0.17。經計算,閘身出口最大滲透坡降J0=0.272/0.55= 0.49>[J0]=0.40~0.45,閘身水平段最大滲透坡降Jx= 3.877/20= 0.19>[Jx]=0.15~0.17,閘身水平段、出口滲透坡降均不能滿足要求。
根據《水閘設計規范》,消能復核計算成果詳見表5。

表5 溢洪道閘消能復核計算成果
由表5 可知,消能Ⅰ、Ⅱ工況的消力池池長不滿足要求,池深、底板厚度及海漫長度均滿足要求;消能Ⅲ工況的消力池池深、長度不滿足要求,底板厚度、海漫長度均滿足要求。
3.6.1 溢洪道閘閘室結構
取溢洪道閘閘身上游段為計算對象,閘室共分為4孔,加固前,閘孔凈寬6.0 m,總凈寬24.0 m,底板為反拱底板,順水流方向長20 m,垂直水流方向長27.1 m,中墩厚0.7 m,邊墩厚度0.5 m,設胸墻,胸墻高程為8.5 m。加固后,閘孔凈寬為5.8 m,總凈寬23.2 m,底板厚0.6 m,反拱底板采用混凝土填平,中墩厚0.9 m,邊墩厚度0.6 m,底板頂高程為4.5 m,閘上布置工作橋、公路橋和工作便橋。閘室結構,如圖3所示。

圖3 溢洪道閘閘身上游段結構布置
3.6.2 溢洪道閘閘室穩定計算成果
根據《水閘設計規范》,閘身上游段穩定計算成果詳見表6。

表6 溢洪道閘閘身上游段穩定計算成果
由表6 可知,溢洪道閘閘身上游段的抗滑穩定安全系數、地基應力不均勻系數均不滿足要求,地基承載力滿足規范要求。
3.7.1 溢洪道閘閘室結構復核
采用有限元法對閘室結構進行受力分析,經計算,閘室配筋成果詳見表7。
由表7 可知,門槽附近底板、其他位置底板面層、上下游段閘墩、排架、撐梁等結構經過配筋計算,其結構承載能力均滿足要求。其他位置底板底層實際上未配鋼筋,但其混凝土抗拉強度基本能滿足要求。

表7 溢洪道閘閘室結構配筋計算成果
3.7.2 溢洪道閘工作橋結構復核
(1)工作橋結構。工作橋橋面高程16.0 m、寬2.95 m,采用梁板現澆的C25 鋼筋混凝土結構,具體結構如圖4所示。

圖4 溢洪道閘工作橋結構
(2)橫梁配筋計算。橫梁和縱梁整澆在一起,與縱梁的連接為半固定狀態,計算內力時可作簡化處理,計算正彎矩時按簡支考慮,計算負彎矩時按固定支座考慮,計算成果詳見表8—9。由表8—9 可知,工作橋橫梁強度滿足要求。

表8 溢洪道閘橫梁底部縱筋配筋計算成果

表9 溢洪道閘橫梁頂部縱筋配筋計算成果
(3)縱梁配筋計算。①正截面強度復核:縱梁兩端擱置在排架上,可按簡支梁計算,結果詳見表10。由表10可知,縱梁正截面強度滿足要求。②斜截面抗剪強度復核:實際φ8@200 的箍筋沿全梁布置,則Vcs=0.7ftbh0+1.25fyv Asvh0/s=202.24 kN>KV=193.2 kN,故縱梁斜截面抗剪強度滿足要求。

表10 溢洪道閘縱梁正截面承載力配筋計算成果
經計算分析,溢洪道閘頂高程滿足要求,在各種工況下過流能力均滿足要求。該閘消能Ⅰ、Ⅱ工況的消力池池長不滿足要求,池深、底板厚度及海漫長度均滿足要求;消能Ⅲ工況的消力池池深、長度不滿足要求,底板厚度、海漫長度均滿足要求。閘基防滲長度不滿足要求;閘身水平段滲透坡降基本滿足要求,出口滲透坡降不能滿足要求。溢洪道閘原設計標準低,且已運行超過40 a,混凝土病害嚴重,被評定為四類水閘。建議盡快立項實施拆除重建,確保工程安全運行;同時,應加強安全觀測,必要時采取應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