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智勤(上海大學)
自2020年1月起,受公共衛生的事件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對國家經濟的影響充滿了不平衡性及不確定性,其對經濟形勢的沖擊不可小視。事件對于市場中投資行為的信心的打擊也是不可避免的。創口的修復是需要時間的,投資者對于經濟增長的期望會相應減少,擔憂反而愈發增加。
在上述事件背景下,本文展開了關于在發生公共衛生事件時,企業社會責任履行對股票價格影響的相關研究。
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思想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而其明確的概念則是由英國學者歐利文·謝爾頓1924年在他的著作《管理的哲學》中首次提出,社會利益應當高于其盈利利潤,企業應當符合并遵守必要的道德準則。
目前學術界對于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尚未有一個統一的定義,有人認為公司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是出于自身道德準則的影響,也有人堅持企業社會責任目的依舊是創造更高的利潤,但公司行為方面大致方向上的認定還是趨于統一的,即公司應當在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同時考慮社會效益。
在我國,企業社會責任這一概念的引入較之國外還是相對較晚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的發展研究,學術界一般接受的是楊寶良總結的“四階段論”:改革開放之前的錯位的企業社會責任、20世紀80年代的雙軌制階段、正值市場經濟發展的九十年代以及新世紀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開始的高速發展階段。[1]
在理論學術的研究上,對于企業社會責任定義、內容的明確是在1987年至1990年分別由王秋丞和袁家方提出的,由于引入的時期較晚,西方企業社會責任思想已經由股東價值論占主導地位轉變成了利益相關者理論的主導地位,可以說中國學者的研究從開始便大多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2]
總而言之,我國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目前也沒有形成十分完善的標準系統,與西方成熟的責任體系還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向西方研究借鑒、學習。
針對企業社會責任對公司的作用,中外學者研究最多的還是履行社會責任與公司績效以及風險承擔水平這兩個方面的關系分析。中外學者都認為企業社會責任的積極履行可以正面地提高公司的績效水平。
其實在學術界,有關企業社會責任與公司承擔風險的關系有正向和反向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向討論。無論是國外學者還是中國學者,目前的主流觀念都更偏向“風險降低假說”,即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的風險承擔水平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兩者正相關。[3]
基于上文中有關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程度與公司績效和風險承擔水平關系的眾多研究,可以看出學術界普遍接受的觀點是公司良好的履行社會責任首先在外部社會環境中可以提高公司聲譽,增加品牌價值及公司社會影響力,積極地處理好與外部相關利益者的關系,與社會間保持更緊密的聯系,更好地適應社會上不斷出現的新變化;其次在內部公司環境中也可以優化公司的成本資本結構,并且與員工等內部利益相關者良好的關系可以凝聚公司的團結力,加深正面的企業文化影響。兩者內外結合,使得公司無論是在未來發展,還是遇到未知事件的風險承擔能力都有所提高,可以調動更多的內外部資源積極面對。
因此,本文合理地提出:在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更好的公司股價受到的負面影響更小,即企業CSR評分與股票價格變化正相關這一假設。
本文將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對公司股票價格的影響。
首先,確定本文的兩個事件期,分別是衛生事件最早出現的2020年1月份,以及副事件21年11月所出現的階段性爆發作為輔助證明,具體的發生日分別為2020年2月3日以及2021年11月26日。
其次,對于事件窗口的選擇則為事件發生的前兩個和后一個交易日,即估算此間四日[t-2,t1]的異常收益率及累計異常收益率等數據。
最后,估計期的選擇則是為了得出企業或市場在沒有受到事件沖擊影響時正常的收益率,本文選取了首個事件日前210個交易日至11個交易日作為估計窗口[t-210,t-11],在此基礎上構建模型估算無事件時的正常收益率。
本文中將采用多元回歸的分析模型進行實證研究,分析在事件沖擊下,企業社會責任對公司股票價格的波動影響。具體的多元回歸模型如下:

本文核心解釋變量是企業社會責任(CSR)指標,選取的定量數據為潤靈環球企業社會責任評級,文中對于CSR指標的計算數據使用CSR評分/100得到,表示公司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比率程度。
回歸模型中其他的控制變量包括以下:資產回報率(ROA)、賬面市值比(B/M)、固定資產比率(FAR)、公司規模(Assets)、企業杠桿率(LEV)。
首先,根據市場模型所得到的窗口預期收益率計算模型為:

其次,根據估算出的公司預期正常收益率計算得到窗口間的累積平均異常收益率都為負值,分別是-0.0031、-0.0066、-0.0143以及-0.0482,可以看出,公共衛生事件對公司的股票價格會產生負面沖擊,在整體上引起股價的下跌,特別是相較于春節前平緩的下跌幅度,在經歷了整個春節放假的10天里,人們對于事件有關的信息有了更充足的時間去吸收并做出反應,在節后的第一個和第二個交易日中股價發生了爆發式的下跌。事件日及其后一個交易日所受到的積壓的信息的爆發產生的負面影響是十分顯著的。同時,副事件的對應時段數據也與上述數據變化程度相接近,一定程度上佐證了事件的沖擊影響。可見,本次事件無論是從影響幅度還是持續時間上,都對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和沖擊。
根據上文所計算的各時間段累積異常收益率,在之后的研究中選取了 值最大最顯著的時間段(-1,1)的企業累計異常收益率作為被解釋變量,參考之前建立的多元回歸模型進行計算,并控制了行業固定效應,得到的回歸系數依次為0.053、0.097、-0.03、-0.006、3.46e-14以及 -0.241,可以看出在受到事件的沖擊影響時,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更好的公司,由于平時所擔當的股東責任和客戶責任,面對負面的影響依舊可以為投資者及客戶帶去積極地信心;同樣更好的諸如合法納稅、安全生產等社會責任的履行都使得公司能與政府、社區的聯系更緊密、關系更融洽,事件發生時受到的各方面支持也會更大更有優勢;良好的責任管理能力也可以使得公司自身在組織應對時更為的從容,更容易調動更多的資源。
在其他的相關變量的回歸統計中,資產回報率和公司規模的回歸系數都為正,它們與公司股價的波動成正相關,而公司的賬面市值比、固定資產率以及杠桿率則與股價變化負相關。
為進一步研究分析不同行業公司在面對本次事件時,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程度對公司股票價格的影響,本文中將按照國家頒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把上述747家上市公司分為了20個門類,并且剔除了觀察值小于30家公司的行業以及金融行業,余下共計7個行業。另外,特別將制造業中的C27醫藥制造業單獨分析研究。
在上述八個行業分類里,受沖擊影響最大的是房地產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其累積異常收益率分別為-0.059以及-0.047。為防止事件的蔓延,人們的出行受到了極大的限制,無論是出行距離還是時間都大幅地降低,居家時間大大提高,在這一情況下人們對于房地產行業這種非剛性需求的有關產業的依賴幾乎降到了冰點。
受到負面影響相對較小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其異常收益率分別為 -0.015、-0.027以 及 -0.027, 這類行業的共同點是即使事件發生,但不會導致人們的需求量的減少,反而由于居家生活時間的增加,人們主觀上對于網絡、水電等需求的依賴相應增加。
相較于市場整體0.0412的累積異常收益率,采礦業和制造業(除醫藥制造)的累積異常收益率是處于市場平均水平的,這兩個行業分別屬于第一和第二產業,受影響波動不大,與市場整體表現的受影響程度大致相當。由于產業的特殊性,醫藥制造業在公共衛生事件的沖擊下反而取得了較高的正累積異常收益率,尤其是衛生材料及醫藥用品制造業的公司極為顯著。
進一步研究不同行業間公司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對事件發生期內股票價格變動的影響力度差異,在八個行業分類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這五類行業的CSR回歸系數都為正數,分別 為 0.066、0.052、0.078、0.17以 及0.08。這幾類行業對于與利益相關者之間關系的緊密聯系尤為重視,采礦業、制造業等行業對于產品上下游之間的運轉模式以及對象相對更為固定,平時利益相關者之間契約關系的良好體現在事件發生時帶來了可靠、穩定的回報和支持。
在剩下的三個CSR指標與股票價格為負相關性的行業中,醫藥制造業以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這兩個行業由于需求的增加,使得企業社會責任評級的影響力度大大減少。甚至在公司履行社會責任以及環境責任的過程中,會占用更多的資源而相對減少了主營業務資源的投入,導致了兩者負相關性結果的出現。而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由于本身利益相關者中客戶、伙伴等關系的不固定性,使得其在本次事件中反饋得到的支持力度并不大,同樣的履行程度相較于其他行業所獲得的正面效益更少。
結果表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水平與其股票價格的變化關系正相關,且影響力較為顯著,當然,價格的變化程度同時也與公司資產回報率等其他因素有一定顯著的影響關系。最后,不同行業受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的影響程度的結果表明,制造業以及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這兩個行業在面對事件沖擊時,對于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水平這一指標的依賴性最為顯著。
通過上述分析,本文肯定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積極、正面的影響作用。公司應當在平日的企業運作過程中,重視到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關鍵性。同時,考慮到中國國情的因素影響,由于西方偏向企業為導向的完全自由市場經濟,公司本身的管理理念可以很大程度影響社會整體的觀點偏向;而在我國,政府會在市場中扮演參與度更高的角色,相關政策的扶持對市場中公司的運行管理的影響也就顯得更為顯著。因此,政府與企業應當雙管齊下,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環境。
相關鏈接
公共衛生具體包括對重大疾病,尤其是傳染病(如結核、艾滋病、SARS、新冠肺炎等)的預防、監控和治療;對食品、藥品、公共環境衛生的監督管制,以及相關的衛生宣傳、健康教育、免疫接種等,例如對SARS的控制預防治療屬于典型的公共衛生職能范疇。公共衛生文化是公共衛生領域信奉并付諸實踐的價值理念。伍連德(1879年3月10日-1960年1月21日),為中國的現代醫學建設與醫學教育、公共衛生和傳染病學作出了開創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