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鵬
(濰坊市旅游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山東 濰坊 261061)
資金安全風險存在于資金籌集、資產分配、資金使用的各個環節,資產安全管理缺失,企業經營就會受到負面影響,降低企業發展質量。資產安全管理是所有企業管理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防范資金安全風險,確保企業資金安全,才能為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提供充足資金。為適應市場經濟環境,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國有企業不斷擴大規模,嘗試對外投資,資產不斷擴張和膨脹,負債壓力越來越大,資金安全方面暴露出了諸多問題,不利于國企健康發展。為規避風險,國企應完善資金管理機制,做好資金安全管理工作。
(1)統一籌劃
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是籌集足夠的資金,合理利用資金,維持的企業的生產經營[1]。為了確保資金鏈的穩定性,規避資金安全風險,資金安全管理中要做好資金籌劃工作。企業要統一籌劃資金的籌集、分配、使用,嚴格管控每筆資金,杜絕擅自調項、擴項、縮項,更不準挪用、擠占、扣壓企業資金。籌資階段,企業要根據生產經營情況、資本結構,做好籌資策劃,合理選擇籌資渠道、籌資方式,有效為企業籌集所需資金。資金使用階段,要做好資金分配與投放籌劃,盡可能減少資金運行過程中的損失,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2)突出重點
多數企業自有資金比例小,需要依靠外部資金支持。而使用外部資金,必然要付出相應代價,支付利息。資金安全管理不善,流動負債總是被長期占用,企業就需要支付更多利息,降低資金使用的效益[2]。因此,資金安全管理中要做好預算管理工作,集中財力辦大事,保障重點支出,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高回報、低風險的主營業務中。保障主營業務的穩定運行,保持應有的盈利能力,確保收入資金安全,企業才能實現穩定發展。
(3)講求績效
績效是資金安全管理的重點,資金安全管理中要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3]。資金分配與使用環節,要強調支出責任,削減低效無效支出,才能充分發揮資金價值,利用有限資金,為企業創造更多利益。因此,資金安全管理中要講求績效,根據管理需要,實施績效管理。企業要合理設計績效指標,根據績效目標對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和績效評價,審查資金使用效益,找出管理的不足,從而減少資金管理漏洞,確保資金安全。
(1)資金集約化管理
集約化管理是指,將資金進行統一管理、調度、運作。常見的管理方式有:統收統支模式、結算中心模式、內部銀行模式等[4]。集約化管理,可防范部分資金安全風險,提高資金流轉規范性。但集約化管理模式下,分支機構使用資金自由度低,支付款項需上報總部審批,財務權限受限,就容易導致分支機構不分大事小情都向總部上報審批。且資金申請審批時間跨度大,資金在途時間長,會影響資金使用的效率,增加資金安全管理工作量。
(2)賬戶集中管理
除了要對管理權限進行集中管控外,還要對賬戶進行集中管控。實際上,企業規模越大,地域分布越廣,資金就越分散,勢必增加資金安全管理的難度。如果無法及時獲取到資金運行信息,就可能會誘發安全風險。因此,企業要通過網絡銀行和現金管理平臺,對各賬戶進行統一管理,監控資金的流入與流出情況,實時了解資金信息,掌握資金狀況。
(3)資金預算管理
為確保資金安全,降低資金使用成本,在賬戶集中管理的基礎上,國有企業還要實行資金預算管理。資金預算管理,是通過預算管理手段,提前預測企業資金狀況,根據資金盈缺,及時調整投融資計劃,合理配置資金。這樣的資金安全管理方式,具有較強的預見性、前瞻性,可以使資金分配與使用更加科學、有效,能幫助企業規避部分資金安全風險。
(4)建設信息管理系統
財務信息化是必然趨勢,很多企業經濟業務開始走向信息化,資金安全管理也將全面轉向信息化。因此,很多企業建設了一體化資金信息管理系統,通過銀企互聯的方式,對資金計劃、資金計算、投融資、票據、利息計算、資金流轉進行監管,構建集約化管理模式。通過信息系統實時監控資金信息,做到事前計劃,便可運籌帷幄,加快資金的周轉。
若把企業比作人體,資金就是“血液”,有源源不斷的血液,人體才能存活,企業也是同樣道理[5]。主營業務開展中,不論是人員的雇傭、產品的開發,還是產品投放與宣傳,抑或是產品銷售都需要投入相應資金,產生相關成本費用。若企業爆發資金安全風險,沒有充足資金維持主營業務的運轉,就可能失去盈利能力,導致資金鏈斷裂,使企業面臨破產倒閉。例如,江龍控股集團,是一家集研發、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大型印染集團企業,其產品銷量良好,在新加坡上市交易,募集資金約5億人民幣。但由于江龍控股集團盲目擴大經營規模,采取激進的籌資策略,忽視資金安全,走所謂的“多元化”道路,很快就出現了資金危機,最終主營業務受到嚴重影響,盈利能力被嚴重削弱,面臨資金鏈斷裂問題。雖然通過借高利貸維持了一段時間,仍無法改變資金鏈斷裂的命運,最終走向了破產重組。企業要做好資金安全管理,合理調節資產結構,在源頭上保證財力供應,使企業有序發展,有盈利能力,才能實現收支平衡,實現穩定發展,保持最佳經營狀況。
資金存量、資金狀況是影響企業決策的重要因素[6]。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需結合自身資金狀況,作出合理決策,才能實現投資目標,順利回收投資收益。資金安全管理不到位,對資金狀況把握不準確,就可能項目投資失敗,面臨嚴重經濟損失。例如,昆明垠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對房地產市場過于樂觀,對自身的資金狀況把握不準確,在位于昆明南市區經典尚城的開發中,共有A1-1和A2-1兩塊地,在A1-1還未完成開發的時候,就已進行A2-1的開發。分散投資造成A1-1地塊開發資金不足,多次面臨停工,住宅1號樓與3號樓只完成了主體結構施工,公寓和住宅2號樓還未動工,項目一拖再拖。此時昆明垠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已無力再完成A1-1地塊開發,又難以獲取到新的融資機會。就算此時完成A1-1地塊的開發,也只有664套住宅,總價值約20億元,而昆明垠創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負債已經高達177.28億元,資產合計只有40億元,遠不足彌補百億元的債務窟窿。企業經營管理中,做好資金潛力分析,加強資金安全管理,合理籌劃資金的使用與投放,科學控制投資規模,才能降低項目投資的風險、投資回收的風險,提高投資的正確性。
國內企業大多自有資金比例低,源自所有者的資金較少,基本都處于負債經營的狀態,需要不斷舉新債償舊債,利用外部資金維持經營[7]。根據財政部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30.5萬戶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64.3%,中央企業資產負債率66.9%,地方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62.7%。雖然大部分國有企業完成了國資委要求的資產負債率65%以下的目標,但仍有一部分國有企業負債率過高,個別企業負債率超過70%,最高可達到78.3%。就一筆流動負債而言,企業要在短期內償還。但在企業長期的經營活動中,流動負債總是被長期占用的,這勢必增增加資金使用成本,甚至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如果企業資金安全管理不當,現金流不足,失去償債能力,就會無力償還到期債務。若臨時舉新債償舊債,就要面臨籌資風險,帶來債務壓力,增加籌資成本。企業重視資金安全管理,控制流動資金與流動負債的大小關系,保障流動資金大于流動負債,避免短債長投,制定科學償債計劃,保持一定的償債能力,便可有效規避部分債務風險、融資風險,降低資金使用的成本。
資金安全管理質量,關乎企業的未來發展與命運。但一些國有企業缺乏資金風險防范意識,資金安全管理存在諸多不足。為對國有企業資金安全管理提出建議,有必要預先了解現存問題。因此,本文通過以下內容分析國有企業資金安全管理中的問題。
應收賬款管理影響企業收入資金安全,一些國有企業長期虧損,主要原因就是應收賬款管理不善。例如,一些醫藥國企,賒銷占銷售收入比重的60%~80%,形成了諸多壞賬、呆賬。這部分國有企業大量采用賒銷交易的方式開發市場,信用風險防范意識淡薄,賒銷前客戶信用調查不充分,資質審查不嚴,客戶檔案信息管理不到位。由于對客戶信息了解不全面、不完整,進行賒銷交易后,無法順利回收賬款。另外,一部分國有企業沒有完善的賬款催收制度,交易中只關注銷售狀況,不會嚴厲催款,導致貨款不能及時回收,影響企業利潤率,降低企業資金鏈穩定性。若企業處于高負債狀態下,就可能無力償還債務。
計劃經濟時代,國有企業背靠國家,長期處于市場優勢地位,無須承擔過多的經營風險,通常不重視資金安全管理問題。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國企全面走向獨立經營,自負盈虧,需要面對市場競爭,承擔經營風險,有必要做好資金安全管理。然而,一些國有企業管理思維轉變慢,仍沿襲過去的經營理念,對資金安全管理缺乏正確認識,沒有建立完整的資金安全管理機制,導致企業內部缺少良好的資金安全管理基礎。例如,部分國企未將資金安全納入內審范圍,資金內審流于形式。由于內審力度小、頻率低,導致各級人員對資金安全不重視,資金分配與使用中頻繁發生違規現象,一些資金不知用到何處。
企業資金安全管理中,需要對應收賬款、預付費用、短期借款、應付票據、存量資金、流量現金等要素進行管理[8]。企業要針對每種資金,制定管理制度,采取針對性管控措施。然而,多數國有企業沒有針對資金性質,制定配套的資金安全管理制度,沒有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措施,資金安全管理缺失現象普遍。例如,一些國有企業支付管理中,權責制度缺失,權責劃分不清晰,導致資金支付活動中,相關不相容崗位在設置上無法相互制約監督,造成資金支付監督力度不足。另如,現金安全管理方面,沒有健全的資金盤點制度,資金盤點不及時,往往在發生問題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被發現,給違規操作提供了條件。
研究發現,一部分國有企業資金安全管理不到位,未遵循“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管理原則,流動資產周轉速度慢。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一些國有企業缺乏市場化經營意識,預算管理未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對自身經營狀況盲目樂觀,投資策略、資金調度、資金結構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問題。例如,忽視市場經濟形勢,投入大量資金購進原材料或大規模對外進行投資,導致企業大量的流動資金被占用,造成資金運營效率低下。這些被占用的資金,難以短時間內產生收益,存貨在資產中占比較高,就會導致流動資金減少,資金資金鏈不穩定。資金被長時間占用,企業有資金需求,就不得不借入流動負債。這種情況不僅會增加企業資金使用的成本,還會增加企業的經營風險,影響企業利潤率。
很多國有企業不能很好地平衡資金安全與流動負債的關系,進行項目投資時,經常要融資或借款,利用外部資金來解決資金問題。高負債可以使企業獲得財務杠桿效應,例如:房地產企業、基建企業都會采用高負債的經營方式,借助外部資金實現擴張發展的目標。但高負債經營,資金安全問題多,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例如,恒大不斷增加有息借款,最終爆發資金鏈斷裂危機。由于國家政策發生變動,“土拍”必須短期內把土地出讓金交上。而當前房地產市場不景氣,限制炒房,房地產企業收益受限,收入減少,恒大已經將大筆資金用于“土拍”,手頭上至少有1.6萬億元的土地難以變現,資金鏈循環出現問題,沒有充足資金進行項目開發,背負2萬億元貸款,一個項目崩盤,就導致資金鏈斷裂,所有項目停工。
國有企業資金安全管理現狀不樂觀,易誘發資金風險,遭受損失。為改善國企資金安全管理現狀,本文通過以下內容對國企資金安全管理提出建議。
收入是企業的“根”,有穩定應收,企業才能健康發展。因此,國有企業必須重視收入資金安全,做好應收賬款管理,及時回收資金,保障資金回流。具體來講,國企應加強客戶資質審查,建立客戶信用評估體系,動態評估信用賬期和信用額度。而且要根據客戶財務狀況的變化,準確評估付款能力,合理確定客戶的信用限額,構建“系統化、差異化、常態化”的應收賬款管理。信用評估等級高的客戶,可放寬賒銷額度,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信用評估等級一般的客戶,要盡可能采用現金交易,避免賒銷,產生壞賬。而且要持續關注客戶的財務狀況,一旦發現風險苗頭,就要及時采取措施,減少企業遭受經濟損失的可能性。另外,為了提高應收賬款回收效率,確保銷售和收款循環順利完成,國有企業要好賬齡分析,采取催收措施,監管回款的全過程。倘若發生嚴重逾期情況,就要積極追討,采取多種收款方式,如資產抵債,股權抵債等。若對方不主動還款,賬款回收難度大,要根據相關法規提起訴訟,拿起法律武器,維護企業權益。賬款回收后,收入結算,應有明確的流程,規范的程序,走統一賬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的管理模式,收入要統一歸入財務賬內核算,禁止隱瞞收入、設賬外賬,杜絕挪用、侵占、轉移收入資金的行為。
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國企市場化經營是必然趨勢,未來要承受更大的市場競爭壓力,經營管理環境將隨之變化,國有企業必須重視企業資金安全問題。因此,國有企業要管控資金安全細節,規范銀行賬戶的開立、變更、撤銷,對企業所有賬戶進行集中、統一管理,嚴禁由個人賬戶辦理企業業務。且要定期對賬,檢查來往款項,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與完整。另外,要成立獨立內審機構,通過內審檢查監督資金管理情況,審計資金流轉過程,及時確認資金是否真實存在,收支記錄是否完整,資金是否被控制,余額是否準確。做到“凡審盡審、凡審必嚴、嚴肅問責”,便可防范資金風險,遏制違規行為,保護資金安全。在內審過程中,要將過程審計與結果審計結合,構建一種事前有預測、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反饋的審計模式。簡單的事后審計,預防性不足。做好事前審計,可提前發現問題,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除此之外,為降低內部審計執行阻力,國企還要加強內審宣導。
存量資金管理中,要制定明確的資金使用計劃,采用零基預算法,編制科學的預算方案,明確資金流向,確保資金使用具有科學性、目的性,保障資金按預算計劃正常周轉,避免資金價值偏移或減損情況的發生。而流量資金安全管理中,則要關注現金流量的變化,科學投放資金,避免發生現金流損耗的情況。為對各項資金進行有效管控,確保資金安全,國有企業應構建配套管理制度,采取針對性資金控制措施。例如,制定配套的權責分離制度,將財權、事權、審批權進行分離,避免資金管理中出現一人獨大的情況,從而確保資金流轉的規范性、合規性。以采購支付為例,采購過程中采購申請、采購執行、采購驗收不能交由同一人,要求每個環節都有申請部門、采購部門、財務部門、監督部門的參與,從而避免暗箱操作的發生。另如,建立現金盤點制度。現金管理是最容易發生風險的環節,不能及時回收、收入現金,就會誘發風險。因此,在現金安全管理方面,要建立嚴謹的管理制度,明確管理標準,嚴格控制庫存現金額度,現金開支范圍之外的業務,必須走財務系統,統一轉賬結算。且現金要存放在專用保管柜中,并編寫現金盤點表,做到賬實相符。
國有企業資金運營效率,主要原因是流動資產周轉速度慢,資金使用效益不理想。國有企業應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國企改革所帶來的影響,樹立市場化經營意識,根據企業發展戰略,結合市場環境情況,正確配置資金,提高投資科學性。在進行項目投資前,國有企業要做好事前調研工作,深入分析投資風險,根據自身經營狀況,估算投資周期、投資成本,找出風險源,提前制定風險應對方案,科學進行資金統籌與安排,預防風險的發生。以股權投資為例,為確保股權投資收益,國企要主動消除雙方信息差,了解市場環境,對目標公司收入情況進行調查,提前估算投資收益,制定具體投資報告。若投資風險小,收益率高,可適當增加投資;風險大,收益不確定性大,則要謹慎投資。在完成投資后,要進行跟蹤管控,派遣專人到被投資公司參與財務管理與生產經營,檢查現金流與經營成果是否存在異常。若難以獲得預期投資收益,國有企業要及時制定退股方案,規避退出風險。
借款資金占比過大,企業就需要承受更大的債務壓力,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可能。因此,國有企業要減少借款資金在資產中的占比,并拓寬融資渠道,合理優化負債結構。在融資渠道方面,除了銀行貸款外,還應加強對信托融資、融資租賃的應用,充分利用投融資工具,通過多種融資方式來分散資金風險。以融資租賃為例,以融物為載體進行融資,可盤活存量資產,使存量資產成為企業發展資金,還能減少資金使用,提高企業盈利空間。另外,國有企業借貸融資過程中,必須合理控制借貸數額,考慮到自身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若市場環境良好,自身盈利水平穩定,可根據資金剛性需求,適當提高借貸數額,利用財務杠桿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若盈利狀況不佳,償債能力弱,則要減少借貸。而且為了確保債務如期償還,還要制定償債計劃,合理安排資金使用周期,避免債務逾期,要盡可能利用長期資金滿足短期資金需求,從而緩解企業債務壓力,為償債爭取更多時間。
做好資金安全管理,可提升企業經營決策正確性,確保企業主營業務的順利運行,使企業保持良好償債能力。但一些國企忽視資金安全管理,資金安全管理存在著問題,易誘發資金安全風險。企業資金安全出現問題,就會陷入經營困境,無法維持正常經營。導致國有企業面臨資金安全風險的原因有:應收賬款管理不善、缺少完整資金安全管理機制、缺乏針對性資金控制措施、資金運營效率低、借款資金占比過大。因此,國有企業應轉變思想,重視資金安全管理問題。為確保收入資金安全,應加強應收賬款管理,為確保賬款的順利回收。另外,為確保支出資金安全,要構建完整資金安全管理機制,采取針對性資金控制措施。此外,為確保流量資金安全,國有企業要提高資金運營效率,優化企業負債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