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鳳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在新時代發展過程之中,人們越來越重視教育,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國家深厚的文化積淀,以及對于人才的崇尚,還因為人們意識到教育對于人生改變的重要意義。在國家大力發展教育行業的背景下,中等職業學校的規模不斷擴大,招生的人數也呈逐步上升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之下,每一年都會有大量的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進入社會,精英式教育不再是社會的主流,大眾式教育獲得了普及發展,另外旅游行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其在人才需求上有了很大的缺口,旅游行業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工作崗位產生,中等職業學校旅游專業也因此獲得了快速的發展,旅游專業人才培養變得越來越受重視[1]。在中等職業學校旅游專業的教育之中,《中國旅游地理》是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掌握我們國家每一個地區的旅游資源內容,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開拓自己的認知視野,因此《中國旅游地理》教學對于旅游專業學生至關重要[2]。在現階段的中等職業學校《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之中,如何做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改革規劃,顯得尤為重要,對于課程的實際的教學應該更加的貼合社會,及時的更新相關的知識理論,把最新的技術理念加入教學之中,這樣才會使得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更加的符合社會崗位的要求。如何更加有效地進行《中國旅游地理》課的教學,提升相對應課程的教學質量,成為需要重視的內容,對于中等職業學校《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分析,就有著非常積極地意義[3]。
《中國旅游地理》課程的特征主要的有三個方面,首先的來說就是該課程的理論特征非常的明顯;其次的就是這門課程的關于理論知識的詳細解讀,并且還有可能涉及天文、地質、水文等等知識內容的研究;最后的就是該課程具有非常濃重的人文歷史氛圍,相關內容的量較為的繁多,同時在一定的程度上和地區文化有很強的關系。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來說,要想學習好《中國旅游地理》課程,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方法,并且應該廣泛涉獵歷史人文等各方面知識,這樣才有可能快速的融會貫通《中國旅游地理》課程的相關知識。而中等職業學校《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主要的內涵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對于我國不同地區旅游景區知識的全面學習,在這一部分內容中,主要的包括了要熟知我們國家各個地區旅游景點的概況、旅游資源的特征與部分主要的景區的分布信息等等[4]。第二個部分是關于《中國旅游地理》課程知識內容的實際運用,比如需要根據自己的理解,能夠全面、正確的對于旅游景區進行介紹等等。在實際的進行中等職業學校《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過程中,相關的教師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引導方法,來使得學生可以在逐漸深入的學習中,掌握課程知識內容并且可以熟練的進行應用,確保教學的質量[5]。
一般來說,進行中等職業學校《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教學的時候,在最初的階段,教師應該著重的對于學生進行一些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識的教授,從點到面,在學生有了基礎性的對于旅游內容的了解之后,可以逐漸的進行深入的教學,比如可以教授學生旅游地理相關的理論內容、景區內容,教會學生熟知不同景區的特色,使得學生能夠順利地學習對應知識[6]。在進行一些基礎性知識內容的鋪墊教學之后,學生才能夠更加有效地進行對于我國旅游知識的深入學習。中等職業學校《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教學較為注重長期的培養,因此在進行《中國旅游地理》課程的教學中,學生應該對于每一個階段的知識都徹底了解,并且爛熟于心,同時要有持之以恒的學習信心,要明白對于一項知識內容的熟練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積年累月的學習,才能夠徹底把知識掌握到位[7]。而且教師在《中國旅游地理》課教學中占有著重要的位置,進行課程教學的教師除了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以外,還應該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夠熟練地將《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優勢徹底發揮出來,對于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這樣才會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8]。
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中,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內容,包括實際的教學內容、多樣化教學工具的使用等等,另外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更加需要有針對性,這是《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內在要求。比如,可以針對不同的《中國旅游地理》教學學習情境,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如果是在小組分配任務合作完成的情況下,可以對于學生在小組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如果是班級辯論、討論的情境,可以對于學生的某個好的觀點進行評價;可以對于學生的課堂學習方法進行評價等等,這樣就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學習《中國旅游地理》的知識內容[9]。
雖然《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主要是以學習知識為主,但是要更有效地進行《中國旅游地理》教學就需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生動、充滿趣味性的內容講授,使得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進行《中國旅游地理》知識的拓展[10]。比如,教師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心理情緒表現,在學生有厭煩學習情況出現時,及時進行鼓勵、贊許或者是表揚,來肯定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就會促進學生的《中國旅游地理》學習心理積極發展;教師也可以關注一些學生愛好,從其喜愛的事物出發,運用到《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中,同時注重不同教育教學方法的銜接使用[11]。
《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有效實現,是需要通過在教學中一系列的潛移默化的教育活動來進行的。但是當前存在一部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對于《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意義認識不足,在進行《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有一定的敷衍的思想,對于相關的《中國旅游地理》教學活動有懈怠的情緒,這就使得《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進行有了阻礙,影響到中等職業學校學生《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有效學習目標的實現[12]。而且的因為學校對于《中國旅游地理》教學教師的評估還是以成績為主,這就使得部分教師會放棄花費一定時間進行靈活性的《中國旅游地理》教學,反而更多的是在《中國旅游地理》教學方面進行知識的補充教授,這會使得《中國旅游地理》教學教師逐漸的不再對于學生進行課程教學中的靈活教育方法運用,最終《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內容會變得更為理論枯燥[13]。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對于《中國旅游地理》教學意義認識的不足,嚴重限制了《中國旅游地理》教學開拓發展內容的踐行[14]。
從中等職業學校《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目標完成的情況來看,在實際教學之中存在著結構性的偏差[15]。《中國旅游地理》教學可以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逐步養成一個適應社會發展和自身提高的旅游專業技術能力,《中國旅游地理》教學是從知識、能力兩個部分來入手的,是一種有著職業態度、價值觀念的教育內容,可以讓學生終身受益[16]。但是在實際的《中國旅游地理》教學中,占據主要位置的教育觀念是,以《中國旅游地理》課程知識教學為主的一種功利化的教育思想,那么在進行《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結構設計時,就會出現以《中國旅游地理》知識掌握為主的教學管理方式,致使學生旅游專業技術培育理念很難實踐,《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期望目標就無法完成[17]。
對于《中國旅游地理》課程來說,其教材的內容也許偏向于理論化,雖然會有歷史人文的事例進行舉證,但是在高效教學方面的效果欠佳,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對于《中國旅游地理》課程教材進行深刻解讀,同時注重相關學習氛圍的構建,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個有效的情境設置,在特定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夠更加容易受到引導,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也會在潛移默化下受到《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影響[18]。比如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和課程內容有關的圖片展示、小視頻播放等等,設置出一個特定的情境,教師輔助以一定的引導,這樣學生才能更加認同課程內容,那么學生就能夠在不知不覺之中,強化對于課程知識內容的學習[19]。
《中國旅游地理》課程的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有著更為密切地互動交流,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這是《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基礎,也是和學生進行溝通的前提[20]。教師在《中國旅游地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有著積極地情緒表現,這樣才能夠調動學生的心理情緒,同時聯系實際,結合有趣的旅游事例進行輔助講解,比如可以為學生講述一些和課程內容有關的拓展性旅游知識等等,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結合實際再聽課堂教學的知識,就會更加容易理解,強化其學習自信心[21]。
應該有專業的《中國旅游地理》教學教師團隊的建設,選拔一批專業素養高的《中國旅游地理》教師,補充進入教學的團隊,培養教師的高效教學經驗[22]。為了保證中等職業學校《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科學化,要改變《中國旅游地理》教師的教學理念,可以對于《中國旅游地理》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使其接觸最新的旅游專業教學思維。也可以使得中等職業學校《中國旅游地理》教學教師進行配對教學,經驗豐富的《中國旅游地理》教師帶動經驗缺乏的教師,共同完成《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目標[23]。
總的來說,對于中等職業學校《中國旅游地理》教學的研究,有助于中等職業學校旅游專業的教育教學發展,相關內容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