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昀
(安丘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服務中心,山東安丘 262100)
近幾年,食品安全問題逐漸突出,成為國家以及社會的重點關注對象?,F如今,農產品在新聞媒體上頻頻曝光各種不安全的事件,使得消費者在選購農產品時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問題。相關部門采取了適當的應對措施,通過強化農產品質量的安全監管,保障農產品的品質,保證食品的安全與健康,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順利進行。
目前,安丘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力量不足,加之行業標準和監管存在較大缺位,其質量安全檢測水平亟需進一步加強?,F如今,安丘市大部分鄉鎮檢驗機構存在未建立獨立的設施、無辦公地點、專業人員不足、資金不夠等情況,由于部分工作人員能力素質不高、責任意識不強,導致監管任務十分繁重。農產品的安全檢測標準體系不完善,檢測機構監管責任不明確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農產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涉及許多人的利益,建立質量安全的可追溯系統,形成可供大眾選擇的反向查詢,以保證消費者的利益。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的創立能夠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提高其質量及食品安全監管能力,落實產品主體職責,對加強農產品的消費信心起著很大的作用。
全國農業產業化發展面臨著嚴重的瓶頸,這與專業人員嚴重不足有很大的關系。農村人口相對于具有高素質教養、文化水平高的城鎮人口有巨大的差別,在此情況下,致使農產品監管專業人員的數量較少,并出現了隊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農產品生產技術的迅速發展與勞動工人的知識、技能之間存在著矛盾。
目前,從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的觀點出發,機構改革正在向前推進,以綜合執法力量作為切入點,通過設立有權利的行政執法機構,促進各部門協同工作,統籌協調,聯合工商、食藥監、公安等多個部門,提升農業生產技術、裝備水平,提高農業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徹底清理和檢查各地的農資市場,以保證農產品的安全運行,并對假冒偽劣農資案件,依法將其移交公安機關,杜絕非法生產和銷售。
2.2.1 加大質量控制。為適應廣大群眾對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監督的需要,保障基層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工作的實施,要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精準定位。在工作中,建立一套清晰的職責管理體系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與此同時,按照目標管理體系,逐步建成由市區到鄉鎮、村莊獨立的監測點,設立健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及安全管理工作的平穩進行[1]。
2.2.2 開展法律宣傳。為了弘揚法律,塑造良好的農村行政執法環境,增強農民的法治意識,需要加大農業法律的宣傳力度,特別是在每年的12月4日,在市民文化廣場上設立展位進行宣傳,耐心地向廣大農民講解《農業法》《農藥管理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日常行動時,要加強對農業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采取各種方式,在晚間播放禁止農藥的電視節目,和通信公司一起為平臺上的農民提供安全的農藥使用信息,并通過網絡、電視、手機等新媒介,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政策、法規進行全面的宣傳。
2.2.3 增強安全意識。牢記“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的方針,堅持“嚴監管,保安全,提升質量,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以多渠道、全方位的方式進行農業檢測。各有關部門廣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行業規章的執行情況。要加強農民法律法規的學習,切實履行自己的責任,確保農民合法經營。各級技術推廣機構要加強綠色防治,農藥減量利用,農藥包裝廢棄物的處理方式等方面的宣傳,督促農民合理施用優質、高效、環保施肥技術和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多方位、多角度為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目前,農業高質量人才緊缺,急需加強農業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為農業生產提供高質量的人才。首先,要健全企業的高質量人才選拔機制,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術比賽與創新活動。高層次的人才應當具備先進的科技與知識,能夠適應市場的發展與競爭,具備優良的思維素質,擁有開拓、創新、領導才能。其次,通過構建“產教結合,校企一體”的培養人才的方式,制訂一套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加強對應用型人才的培訓。最后,強化鄉村人才定向培養,不斷完善農林專業人才培訓方案,加強與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科研院所的協作,實現定向培養人才[2]。
3.1.1 質量標準體系。根據農業生產質量標準,建立相關的農業標準化機構,堅持“無標建標、缺標補標”的方針,完善相關工作標準。加強建立標準化農產品養殖棚,專項種植綠色、有機農產品,指導企業積極開展ISO、HACCP、GAP、GMP及其他品質和安全的證明。嚴格遵循工藝規范,在種植、養殖、儲藏方面實行標準化的農業生產經營。在保存、生產、加工、包裝、運輸、物流配送等各方面的綜合服務推廣一體化的農業標準化。
3.1.2 控制管理體系。要把好“牛鼻子”,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實行對其全過程、全封閉監管。第一,實行通知登記制度。制訂農產品管理辦法,進入安丘市的農業生產企業及產品的質量要嚴格執行該管理辦法,并了解注冊系統。目前,有542家農業生產企業對相關產品注冊登記達到3409項。第二,推廣連鎖經營直銷。全市農業企業實行全封閉管理和實名制度,建立可確認、可查詢、可追溯的系統,確保數據能夠進行追蹤。第三,要加強聯合執法,實行“一戶一品種一標準”。從其他部門抽調人手組建聯合執法檢查組,實行分區管理,在全市不間斷地開展工作,進行農資市場整頓,對農資違規行為進行監督。
3.1.3 查詢追溯體系。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將二維碼與互聯網結合,建立信息化監控平臺,使生產、經營企業能夠即時上傳產品的追溯信息,使消費者能夠通過手機查詢,也能提升生產者與經營者的形象。加強以“入網追溯”為載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農產品產地環境、肥料、藥品、檢驗等關鍵信息,強化監管主體責任,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監控平臺,通過對農產品產地生態、施肥、用藥、檢驗等重要信息的收集,實現農產品“數字化”“身份證”的管理,并逐步建立起可追溯源頭、流向、可查詢的追溯體系[3]。
一套完整的物流系統主要有兩項內容:第一,運輸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特別是對于新鮮的產品,要確保運輸的速度和時間,而熱帶水果需要更嚴格的保鮮技術、運輸方式,避免出現未到達指定地點產品先損壞的問題。第二,交通是物流發展的基礎。交通工具有很多,包括公路、鐵路、水路、空中,但最重要的是公路。因此,要實現農產品的規模化種植,應建立相對便捷的交通樞紐,將傳統的物流業與信息化、電子商務相結合,使各種物流信息整合在一起,進行物流交易,建立物流金融服務平臺等等。
要實現農業信息化,應當建立相應的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走高效、安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現代化之路。農業、農村信息化是國家實施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戰略任務,而農產品工業更是被提到了國家戰略層面,為此,未來有關的農業生產企業要加快引進現代科技,如云計算、大數據等,大力推進智能農業的發展。要根據農業發展的需要,對現有的網絡平臺、大數據等技術進行優化,對農業生產中的數據進行全面的整合,對潛在的價值進行分析,并對現有的營銷渠道進行優化,形成相應的輔助管理體系。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是保障廣大群眾權益的關鍵,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關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因各地在監管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存在著相應的問題,因此,要正確定位,明確責任和目標,健全有關管理制度,落實相應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