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泉
(長春市寬城區奮進鄉綜合服務中心,吉林長春 130000)
農業現代化利用現代科學和現代工業技術與現代經濟管理手段武裝農業,建設發達、富庶的良好農村環境,帶動農民奔向幸福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小農水工程持續發揮重要功能性作用,在提升農業生產發展水平的同時,充分保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妥推進[1]。作為較為常見的水利基礎工程,小農水工程采取蓄水、引水和跨流域調水等解決水資源需求措施,進行水資源時空分布格局的調節,為農業生產發展創造良好的功能性條件。與此同時,借助灌溉、農田排水等措施進行農田水分狀況調節,滿足農作物生長需水,改良土壤狀況,提升農業生產發展水平。從小農水工程施工建設與管理的重要性出發,對小農水工程施工建設與管理的有效性路徑進行探討,旨在保障農業生產有序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農業生產是增產富民、穩定國家經濟大盤的堅強支撐。農業生產的需水要求逐年遞增,依托現有水利工程已經無法滿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2]。小農水工程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性設施,在農業生產中占有關鍵地位,通過小農水工程施工建設與管理發揮水資源調控和配置作用,能夠開源節流、促產增收,確保農業生產發展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大力推動鄉村振興。
小農水工程的建設旨在確保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得到充足的水分供給。與傳統方法相比,小農水工程的施工建設與管理,使用除土渠輸水和地表漫灌以外的高效輸、灌技術,能夠切實加速節水循環系統工作效率,在保證農作物健康生長的同時,統籌規劃,高效利用水資源,規避浪費現象產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通過小農水工程施工建設與管理能夠推進水資源價值最大化,為農業生產持續優化水利工程創造優厚條件。
小農水工程在抵御自然災害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不同地區在氣候上存在顯著差異,在干旱、暴雨和泥石流等惡劣天氣條件下,大部分建設年代久遠的水利工程,由于建設標準低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嚴重威脅地區農業生產穩定發展[3]。通過做好小農水工程的施工建設與管理,可以及時處理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隱患,防止工程“帶病運行”,在提升防汛功能的同時,強化抵御自然災害能力。
在農業生產發展過程中,通過選擇恰當的節水灌溉技術,實施小農水工程施工建設精細化管理,成為農業生產發展貢獻的中堅力量。現階段,節水灌溉技術的創新主要根據不同區域的情況進行應用,已經投入實際生產中的技術包含渠道防滲和管道輸水等。一方面,渠道防滲技術有利于農業生產搶季節節點、節省土地;另一方面,管道輸水技術能夠減少水在明渠輸送中的滲漏和蒸發損耗。
在建設小農水工程前,需要根據地區水文情況和地質條件,全面、有效地勘察施工現場數據,在科學估算水源流量大小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小農水工程的實際規模,根據所勘察的施工現場數據進行圖紙的設計。在工程圖紙設計上,需要甄選具備相應合格資質的施工單位和施工人員,全盤負責工程的設計圖紙。圖紙設計完成后,需要經由專家考察小農水工程實際情況,針對設計圖紙做出修改與完善。在施工設計圖紙會審階段,通過細致審查明確設計圖紙中闡述的設計意圖,規避施工建設階段的違規操作,才能精準把控小農水工程的施工建設質量。在工程施工設計后續階段,圖紙會審符合要求后,可以組織技術交底工作,針對重點位置和隱蔽性工程等關鍵性問題,進行透徹交底,保證施工建設技術重點得到明確[4]。
小農水工程點多面廣,包含田間灌溉排水工程、灌溉面積在667 hm2以下的小型灌區、灌區抗旱水源工程、庫容在10萬~1000萬m3的小型水庫、攔截水流的堤壩、具有防滲作用的蓄水池、干旱缺水地區蓄積地面徑流的旱井、開采地下水的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規劃性工程施工建設形式,能夠為農業生產灌溉、防汛、防洪、排澇、農業征收提供穩定有力的保障。在工程施工建設過程中,需要結合地區發展實際程度,對水資源利用情況進行科學考量,根據需水要求對施工建設基礎設施進行規劃。同時,基于統籌發展思想,建設和改造地區的大中型水庫、灌區和泵站等水利設施,促使其與小農水工程相配合,發揮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功能性作用。
小農水工程在施工建設和管理上需要資金保障工程施工進度和施工質量。現階段,建設小農水工程的資金缺口較大,為獲取更多資金支撐,在施工建設過程中需要拓展全新的融資渠道,統籌施工建設與管理資金。大部分資金保障通過政府財政予以解決,由于地方政府財政緊張,并不能持續提供小農水工程建設管理資金,工程需要通過國家相應優惠政策籌集資金填補資金缺口,確保工程施工建設與管理有序進行。同時,可通過多樣化投資機制,大力發展民營性質的小農水工程,提升農民、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性,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利工程提供資金扶持。最后,要積極探索截然不同的小農水工程施工建設與管理資金統籌渠道,多層次籌集資金,促使小農水工程走上良性發展、滾動循環的建設與管理軌道。
為保證小農水工程在施工建設上的質量,促使小農水工程獲得最大限度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與實際施工建設內容相符的施工管理制度,科學確定小農水工程施工建設管理責任,強化對施工建設環節的監督和控制,規避施工質量問題[5]。
其一,要通過清晰嚴格的立項機制規范施工建設方案的編制,在評審過程中,要基于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管理工作創新,促使小農水工程施工建設滿足農業現代化需求。其二,通過績效考核方式對小農水工程施工建設進行機制性管理,認真聽從政府和水利監管部門意見,有效發揮政府和水利監管部門的職能性管理作用,對小農水工程施工建設規劃和管理,進行有效調控指導,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工程施工建設,成為真正利國利民的“惠民工程”。其三,在小農水工程施工建設全部完成后,要重視工程后期的養護工作,提高工程施工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并配置一定數量的技術維護人員,一旦發現工程產生質量問題,及時上報、處理。
從現實角度來看,農田節水灌溉技術能夠以較為經濟的管理維護方式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和要求,不破壞農田土壤結構,同時節省水資源消耗用量。但是,一部分農田節水灌溉技術在實際運營過程中,建設、管理、維護的難度較大,在資金投入上成本較大,工程在后期運行過程中的實際收益較小[6]。
針對農田節水灌溉技術在推廣應用上存在的障礙,研發經濟、適用的農田節水灌溉技術十分必要。在農業現代化建設背景下,小農水工程建設需要將水利工程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聯系起來,在用于棉花、玉米、甘蔗等寬距作物的溝灌、地面覆膜灌、低壓管輸水灌、滴灌、地下滲灌、地上噴灌和折射式微噴上加大節水灌溉技術的研發資金投入,根據地區土壤條件和農田實際種植情況,科學種植,合理澆灌,可同時結合“以松代耕”等方式增加農田水分,同時應用生物、化學制劑和保水技術、地膜覆蓋技術和節水種植技術等減少水資源浪費,便于進行小農水工程建設的管理與維護[7]。
農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性產業,小農水工程的施工建設與管理對農業現代化的助益作用顯著,主要體現在滿足農業生產需水要求,促進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強化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加速先進技術創新進度四方面。通過掌握全面勘察數據,規劃小農水施工建設的基礎設施,拓展全新的融資渠道,統籌小農水施工建設與管理資金,明晰施工管理制度,確定小農水施工建設的管理責任,研發節水灌溉技術,減少小農水建設管理維護的難度等,有序開展農田規劃工作,能夠提升農業規劃的合理性,促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小農水工程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性條件之一。在提高農民收入和生活質量方面,小農水工程已經產生較為實際的保障性作用,是確保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社會穩定的戰略性措施,有效滿足農業生產需求要求,推動農業生產可持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