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龍,劉鳳玲,孔得星,趙鳳英,鄧宏睿,呂麗文
(長嶺縣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吉林長嶺 131500)
馬鈴薯種植方式與其他農作物不同,主要通過塊莖完成留種工作,誘發病害的機率較高。為達到綠色種植的基本要求,對農技人員的專業種植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應展開對馬鈴薯的脫毒處理工作,找到能顯著提升馬鈴薯產量和質量的方法,從根本上提高馬鈴薯的市場需求量。
以往馬鈴薯的種植方式會占用過多的農田,單位面積產出率不高。而且,實際工作流程復雜,任務量大。基于此,在決定展開脫毒馬鈴薯的高產栽培工作后,通過引進現代化種植管理觀念、技術方法及配套的農業機械設備,有效減輕農技人員的工作壓力,提高種植工作的質量及效率。目前,我縣各地區的農業龍頭企業都在積極推廣使用這項技術,并正在轉變農技人員的工作觀念,進行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工作,希望能夠靈活優化種植方案,實現科學化的農業種植工作目標。
與傳統種植方式相比,進行高產栽培需要科學控制馬鈴薯的種植間距,這對于發揮土地資源的使用價值有重要作用。為避免土地資源的質量問題而影響馬鈴薯的長勢,應運用專業知識技能來分析前茬作物對馬鈴薯生長狀態造成的不良影響,判斷該地塊是否適宜種植馬鈴薯,并規范化地落實好整地處理、田間管理工作。這有助于合理使用經濟資源,有效節約農業經濟成本,為后續農業產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農技人員應當主動學習高產栽培技術的操作方法,還要具備為馬鈴薯塊莖脫毒的能力。
脫毒馬鈴薯的種植工作是農業產業經營核心任務,關鍵是要在脫毒后,確保馬鈴薯的塊莖能夠具備良好的生長條件。這就涉及提前選擇種植地的環節,要根據馬鈴薯的生長習性,選擇合適的種植地點,觀察土壤的肥力、疏松和排水條件,判斷是否符合綠色種植、高產栽培工作的要求。一般來說,馬鈴薯的塊莖要埋在地下。基于此,馬鈴薯在生長時,對土壤的潮濕度、溫度、酸堿度及營養成分都有較高的要求,在貧瘠的土地上無法完成高產栽培目標。通常,應當將種植地點設置在排水條件良好、土質疏松條件好、光照充足的地方。這是科學提升馬鈴薯產量和質量的關鍵所在,需要農技人員引起重視。
在選地工作結束后,應進行整地處理操作,這是高產栽培任務開始前的必要準備工作。主要任務是進行土地的深翻操作,檢查土壤深處是否有其他植被的根莖,及時將根莖、雜草去除。應注意對土地的深翻工作要避開雨天進行,可以選在晴朗天氣下集中松土、翻土,目的是利用陽光對土壤進行晾曬,消滅土壤中的細菌微生物;再有序進行土壤回填工作,對土壤質量進行檢查,可以使用實驗室檢驗的方式,判斷土壤是否存在營養不足的問題。結合實際問題為土壤拌和優質的肥料,為馬鈴薯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
另外,如果當地比較容易出現病蟲害問題,還要提前結合馬鈴薯常見的病蟲害種類,選擇合適的藥物,采用現場拌和藥物的方式,科學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機率。在實際工作中,農技人員要注意根據種植地的面積大小,科學控制肥料和藥物的用量。
首先,選種時應仔細地檢查馬鈴薯的塊莖是否存在腐爛、變質、被蟲蛀等情況,嚴禁使用存在質量問題的塊莖進行現場種植工作。一般應優選表面光澤、形狀均勻的塊莖作為種子。同時,農技人員還要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考慮到不同馬鈴薯品種對環境溫濕度的適應能力,做出合理的選擇,可以優選本地的馬鈴薯品種。其次,進行切種工作時,應先對切種的工具進行消毒處理,并科學選擇切種的時間,通常在展開田間種植工作的前2~3 d進行切種。要將馬鈴薯切成重量約為25 g的塊莖,并確保塊莖上留有壯芽,這將直接決定馬鈴薯出芽率及果實的質量。另外,切種時,切口的位置要選在馬鈴薯芽眼周圍,切塊時要以縱切的方式為主。
春季播種時,為提高馬鈴薯塊莖的出芽率,可以先集中對選好的塊莖采取催芽處理措施,這是提高馬鈴薯出芽率的有效方法。同時,工作人員應選擇合適田間的播種方案。現階段,大多數農技人員都會選用開溝作畦的方式進行播種工作。
要控制好畦面及壟溝的寬度、高度,保證土壤表面平坦,具體播種操作方法是:將馬鈴薯塊莖放在畦面上,保證芽眼朝上,輕輕將塊莖壓入土層中,及時覆土,主要應控制好種植間距。這項播種工作也可以使用機械化設備來完成,能提高播種效率。但要由專業人才負責檢查塊莖的擺放角度,避免出現芽眼朝下的情況。另外,應根據不同的田間環境選擇合適的播種深度。比如,如果土壤環境較為濕潤,有一定黏性,可以將播種深度控制在6~8 cm。
高產栽培時,要重點找到合理提升馬鈴薯產量和質量的方法。決定馬鈴薯產出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光照、水肥條件等多個方面。要求農技人員端正工作態度,規范化地展開田間種植管理工作。以施肥工作為例,田間施肥時機、肥料種類的選擇、施肥量的管控工作,都是農技人員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針對目前我縣正在大力推廣的綠色環保理念,在落實施肥工作任務時,應優選無公害的肥料。通常基肥可以選擇農家復合肥,這種肥料中的各種營養比較充足,在后續追肥時,應根據農作物的長勢專項施加氮肥、磷肥或鉀肥,保證馬鈴薯的茁壯生長,真正實現高產栽培的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施肥任務一般會與田間澆水工作同步展開。而且,施肥時不得直接將肥料施加在馬鈴薯的根莖上,避免肥力較大引發燒苗的現象,給農業產業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對脫毒馬鈴薯進行田間栽種管理,需要考慮到雜草、病蟲害問題是否會對馬鈴薯健康生長狀態造成不良影響。結合種植工作開始之前規劃的具體方案,規范有序地落實現場的除草、病蟲害防治任務。
首先,在除草時,常規化學除草藥劑的見效快,但無法滿足綠色馬鈴薯的栽培要求。因此,如果種植規模較小,可以考慮進行物理除草,以人工拔草的方式挖出雜草的根莖。其次,針對蟲害問題,應結合害蟲的天敵展開生物防治工作,也可以采購市面上的生物制劑進行殺蟲處理。同時,許多害蟲都有趨光性特征,農技人員可以使用燈光誘殺的方式,有效消滅害蟲。最后,當遇到病害問題時,如果病害問題較為嚴重,應考慮將病弱植株直接拔除,避免造成種植地大規模爆發病害的情況。如果病害較輕,可以選擇修剪病枝病葉的方式,以達到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
在促進脫毒馬鈴薯的健康生長時,要區分好一年兩熟和一年一熟馬鈴薯的差異,確定植株的開花期。等到開花時,及時采取摘花措施,因為馬鈴薯開花后會消耗大量的養分、水分,難以供應花朵的生長,這將直接影響馬鈴薯果實的長勢,不符合高產栽培工作的基本要求。需要農技人員在田間管理工作中,隨時觀察馬鈴薯的開花情況,第一時間完成摘花任務,以保證地下塊薯的膨大和品質。
對脫毒馬鈴薯進行栽培管理工作,研究如何提高馬鈴薯產量時,應先根據馬鈴薯的生長習性,挑選合適的種植地,做好整地處理工作,還要及時進行塊莖的篩選及切種操作。在田間起壟溝、疏通灌排水渠道后,農技人員要端正工作態度,控制好馬鈴薯塊莖的播種深度、間距,順利完成澆水、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以及摘花處理工作,以此保障馬鈴薯果實的質量能達標,最終帶動農業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