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志斌
(西吉縣吉強鎮政府,寧夏西吉 756200)
芹菜是一種半耐寒性植物,對高溫比較敏感,可以短暫耐受低溫,是我國最常見的蔬菜之一,在我國歷史悠久種植廣泛,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居民對蔬菜的需求上漲,我國芹菜的需求量也逐漸提高,芹菜逐漸走向規模化種植,如何提高露地芹菜的產量與品質是當今種植戶關注的焦點。因此,推行先進的露地芹菜栽培技術刻不容緩。
土壤作為作物生長的根本,是作物生長最大的影響因素。當土壤養分不足時,芹菜的生長發育受到影響,芹菜的品質低劣,且產量不高,農戶的利益受損。通常情況下,農戶的專業水平較低,沒有輪種的概念,種芹菜的土地可能很多年都種植芹菜,這導致土壤中芹菜需要的元素被過分吸收,不被芹菜需要的元素,則遺留在土壤中,造成元素的失衡。
元素失衡導致產量下降。很多農戶選擇增加化肥使用量,且不施農業有機肥,長此以往,土壤惡化更為嚴重,土壤板結,耕作層變淺,營養物質流失,嚴重影響芹菜生長。另外,農戶忽視對土壤整地,很多種植戶沒有意識到科學整地的重要性,前茬作物收獲后不及時深耕滅茬,耕作層越來越淺,土壤生產力下降,也嚴重影響芹菜的生產。
光照直接影響作物的光合作用。光與作物生長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光照時長決定了農作物生長的情況,光照度的大小決定著農作物積累有機物質的數量,光照強度決定作物生長的強弱并影響有機物質的積累。
對芹菜而言,其較長的生長周期對光照的需求也較高,只有充足的日光才能滿足芹菜足夠的光合作用時間,足夠長時間的光合作用,能使營養物質得到最大程度的積累。在實際的芹菜種植過程中,不能人為地干預光照的強弱和長短。種植者對芹菜播種時間把握得不夠精準,光照不足的現象較為普遍,不利于芹菜的光合作用,產出的芹菜也體型瘦小,嚴重影響了農戶的經濟效益。
種子自身的品質決定了芹菜的品質。基因技術發達的今天,目前已經開發出了多種優勢的芹菜品種,如抗鹽堿、抗旱耐熱、抗倒伏、抗水淹等品種,更有針對不同病蟲害開發出的有針對性的抗病害品種。
1.4.1 播種時間。如果在播種的時間上沒有合理把握,就會使得光照時間不足,芹菜生長不夠充分,影響農戶的經濟效益。目前的很多種植戶在進行芹菜種植時,缺乏科學的指導,完全憑借個人經驗去播種,沒有根據當時的天氣狀況、種植的土壤環境綜合考慮,不合理的播種時間對產量的影響極大,且導致芹菜在生長期間遭受多重的病蟲害的侵襲。
1.4.2 播種方式。很多農戶為了省時省力,選擇在整地結束后直接將種子撒在地表,然后再覆蓋一層泥土。這種方式雖然較為簡單,但是會出現芹菜扎堆聚集的現象,使得區域營養不均衡,造成田間出苗不整齊、出苗不一致。而且,這種播種方式的種子不能深入耕種層,仍處于表面,一旦遭遇干旱天氣,種子容易枯死,需要進行二次播種,增加了成本。
2.1.1 選擇合適的土地。芹菜的種子生長能力差,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不足。因此,在選取土地時一定要注意土地的情況,既不能干旱板結,也不能低洼積水,要選擇土地較為松軟且濕潤的區域種植,這樣芹菜的種子才能順利發芽。芹菜是一種根系發達的植物,在發芽后,松軟的土地可以讓根系延伸,獲得的營養物質更為豐富,有利于芹菜生長。因此,另一個要求就是營養必須豐富,氮磷鉀元素等必須充足。
2.1.2 做好肥料管理。芹菜的根系發達,在發芽后根系的快速生長會急速消耗土壤中的營養物質,磷肥在土壤中較為穩定,不易擴散,可能會出現元素缺失的現象。所以在播種前,要施加基肥,確保土壤中的營養元素充足,可將磷酸銨和尿素混合使用,再配合土地的翻耕,使化肥快速分解,供給芹菜生長吸收。
2.1.3 做好土地管理。為了有利于芹菜的生長,可以考慮種植前茬作物。例如,西瓜大豆等,在秋季收獲后,將前茬作物的秸稈打碎后對土壤進行深翻,為土壤提供有機質,而后將地面整理平整,等到春季來臨時進行播種。
2.2.1 選取優良品種。種子自身的品質決定了芹菜的品質,也影響著芹菜的產量。因此,我們要選擇早熟、粗纖維少、抗病性高的品種,并考慮芹菜的生長時間,選擇生長時間較短的品種,更有利于提高種植戶收益。
2.2.2 種子處理。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篩選,品相較弱的直接剔除。在播種前進行曬種,一般需要晾曬7天,之后用藥物進行種子浸種,以提高種子的抗病性。
2.3.1 精準栽培。建議起壟播種,行距15 cm,間距10 cm,這樣有利于芹菜的自由生長,不受空間限制,且營養較為均衡。
2.3.2 適時播種。芹菜懼熱,因此播種時間在4月中旬最為合適,此時田間溫度較低,土壤較為松軟濕潤,有利于種子的發芽。因為芹菜的種子較弱小,不宜進行深耕,處于地下2~3 cm即可。播種量100 g/667m2,過多容易營養缺失導致生長緩慢;過少不利于增產,影響收入。
2.4.1 出苗管理。芹菜的種子體型很小,所以剛生長的幼苗瘦弱,抗性較差。出苗一周后及時補充肥料,追加尿肥和磷酸銨,一個月后在幼苗生出2~3片葉時,去掉病葉。此時,株間距5 cm最為合適。
2.4.2 定苗管理。當出現4~5片葉時進行定苗,此時,芹菜根系已經相當發達,已經深入土壤10 cm深度。對幼小的苗和有病害的苗,進行清除,留下強壯的幼苗,并二次追加肥料,確保壯苗穩定生長發育,密度22000株/667m2為宜,株間距保持在5 cm。幼苗生長出6片葉時,定苗結束。
2.4.3 蹲苗。蹲苗的目的是促進芹菜根系的再次生長。蹲苗后,側根和不定根的數量會顯著增加,需要汲取更多的營養,此期要進行追肥,可提高芹菜的品質和產量。蹲苗的時間在間苗結束后進行,因苗的生長狀況不同、土壤肥力差距,蹲苗的時間也有所不同。通常,蹲苗時間為兩周左右。
農業防治是一種常規的防治手段,是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和栽培技術來保障芹菜的健康生長發育。例如,合理的播種,給芹菜留有足夠的生長發育空間,就可以控制紋枯病和銹病之類的病害的發生;通過合理的輪作,可以減少根病的發生。而生物防治手段不會產生污染,并且可以有效地對蟲害進行防治,適合在芹菜種植中進行推廣。
物理防治手段通常是利用病蟲害具有的生理特征,根據其生理特性,采取相應的技術對病蟲害進行防治。例如,通常在田邊放置殺蟲燈,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達到殺害蟲的目的;也可以在田埂上種植向日葵,蟲類對鮮艷的顏色比較敏感,可誘殺害蟲;人工清除雜草,也可以控制寄生蟲的入侵,減少了寄生蟲的寄生環境;直接搭建防蟲網也是一種有效的防蟲措施。
化學防治的方法是目前采用最為常見的方法,通常就是采用化學農藥對害蟲進行防治,在使用化學農藥時,要嚴格控制化學農藥的用量,優先選擇低毒、低殘留、高效的化學農藥,并且合理安排時間,化學農藥的最佳使用時間是在蟲害的爆發期之前,這樣可以有效地殺滅害蟲,并且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隨著人民健康意識的提高,蔬菜的消費量也將得到極大的提高,芹菜作為我國蔬菜消費的主力種類,具備很大的市場潛力。因此,提高芹菜種植技術,改善芹菜種植現狀,提高芹菜的品質和產量,是我國芹菜種植領域需要面臨的問題,我們要不斷探索更新的、卓有成效的芹菜種植技術,為我國蔬菜種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