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實驗中學 李加前
(吳淑媛)
隨著中學體育新課標的發展,體育成了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成了體育教學的重點。興趣是體育教學的重點,很多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手段較為傳統,以讓學生反復模仿的形式進行訓練,導致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很低,其運動積極性受到影響。
“中長跑”是學校體育學科中最為常見,也是最為重要的教學內容,能增強學生的身體素養、改善學生的心肺功能、促進品質提升,具有很高的育人價值。然而“中長跑”自身有著訓練枯燥、生理負荷較大等的特點,再加上部分教師教學手段的單一問題,很容易導致多數學生對“中長跑”產生畏懼情緒,在“中長跑”訓練中既得不到鍛煉成效,也體會不到跑步的樂趣。本文從興趣出發,通過學前調查、游戲教學、情緒調節、課后鞏固等手段,提出有效的“中長跑”教學舉措,以期讓學生生成跑步興趣,養成跑步習慣。
教學計劃的制訂,不僅要基于課標的教學要求,更要滿足學生需求,符合學生能力實情,把學生放在教育教學的首位。很多教師采用的體育教學計劃千篇一律,并沒有考慮學生是否能完成,這種難度相同的教學計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很體現自己的特點,體育學習的作用未能發揮。
由此,教師在教學之初,首要前提就是要充分了解學情,采用問卷、訪談、測試等方法,全面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促進學生運動能力的提升。筆者在“中長跑”教學之初的做法如下。
首先,筆者采用體能測試的方法,任意抽取初二年級一個班級,人數48名(男女均等)進行了“中長跑”測試(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再依照中學生800/1000米跑評分標準為參照,其測試統計結果如表1。

表1 初二年級學生“中長跑”測試統計表
通過表1可以看出,本班學生“中長跑”優秀的人數僅3人,而不及格的有8人之多,更有個別學生未能跑完全程。筆者在測試中觀察學生可以看出,多數學生并沒有科學的呼吸方法及節奏,對自身體力的分配也沒有合理的方案,跑步的動作也不是特別標準,可以看出,學生對“中長跑”無論耐力、心肺、技巧等,都是缺乏的。通過這樣的測試,就能讓教師對學生的“中長跑”情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進而在之后的教學中更有針對性,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其次,在學生跑完后,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對教師“中長跑”教學方式的理解和認知,筆者以“你在‘中長跑’的過程中,有何感想?”為問題,采用訪談的方式對全班學生進行了“中長跑認知”的調查,其訪談結果總結如表2。

表2 初二年學生對中長跑的認知統計表
通過表2可以看出,多數人對“中長跑”的認知兩個字就可以概括“苦、累”,并且在女生中占有絕大多數的比例。部分男學生對“中長跑”的教學方法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覺得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更有部分學生認為“中長跑”是一個并無健身價值的項目。由此看來,當前學生對“中長跑”缺乏正確的認知,再加上“中長跑”教學單一的形式,這非常不利于“中長跑”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在“中長跑”的過程中,并沒有感受到樂趣,這種被動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受到影響,不會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究,也適應不了新課標的要求。
最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知“中長跑”內容,明白自己心中想要的教學方法,筆者采用問卷不記名的方式,以“假如要開設‘中長跑’課程,你希望是什么樣的?”為問題,讓學生自由回答,其問卷統計結果如表3。

表3 初二年學生預期的中長跑教學統計表
通過表3可以看出,“游戲”“年輕人的喜好”是當前中學生所預期的“中長跑”教學手段,這也是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訓練“中長跑”的關鍵所在。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融入一些學生喜歡的訓練方式,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結合“中長跑”“科學”訓練方式,注入當前青少年所喜歡的元素,以“游戲”的方式開展,再以“情緒疏導”為輔,幫助那些中途因為“苦、累”而欲放棄的學生。具體教學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中長跑”教學設計思路圖
興趣是“中長跑”教學活動開展的出發點,游戲是有效的載體,其本質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教授學生正確的“中長跑”方法,教師要充分分析學生的學情和體育運動興趣,教學設計要基于學生的體育能力而設計,增加一些新穎性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具有能動性。因此,任何游戲內容的創編,除了要具備趣味性原則外,更要具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要讓“游戲”服務于教學內容,與“中長跑”教學要求相結合,“玩”為學生服務的“顯性”教育方法,“學”才是為學生服務的“隱性”教育目標,學生在學中玩和玩中學,他們將會將“中長跑”當作自己喜歡的事情,進而主動地探究和學習。只有這樣,“中長跑”教學才能實現教育目標,滿足學生預期,成為學校的特色課程。筆者在“中長跑”教學中,常采用以下游戲方式,對學生呼吸方法、節奏控制、體能分配進行訓練,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中長跑”屬于無氧與有氧相結合的跑步項目,距離越長,能量需求越大,機體也就需要更多的氧氣,因此,學生為了保證自身機體對氧氣的需求,不僅要具備一定頻率、深度的呼吸,還要與自身步伐相配合,因此,學生在奔跑中的呼吸節奏至關重要。若學生沒有良好的呼吸方法,很容易出現生理極點,胸悶、惡心、無法呼吸等情況接踵而至,進而讓學生產生放棄的念頭。因此,教師所編創的游戲,要具備“融”的屬性,讓學生將呼吸、擺臂、步伐相融合,以此掌握科學的跑步呼吸技巧。在指導學生進行呼吸節奏訓練中,教師要讓學生首先知道“中長跑”與有氧呼吸的關系,只有在平時加強訓練,形成一定的耐久跑素質,才能有效地在“中長跑”運動中掌握主動權。
筆者所創編的“天氣預報”游戲,就是讓學生將擺臂、抬腿、呼吸相結合,熟悉“融”的過程,掌握“融”的規律,進而形成符合自身的呼吸技巧。具體操作方法與游戲規則,“東風、春風”代表學生要“深吸氣”;“南風、夏風”代表學生要“原地抬腿”;“西風、秋風”代表學生要“深吐息”;“北風、冬風”代表學生要“原地提踵”調整節奏。筆者以詩歌的方式示意“天氣”口令,比如,筆者說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口令,學生做深呼吸動作,筆者說出“夏風多暖暖”,學生做原地高抬腿,并積極擺臂的動作,筆者說出“簾卷西風”,學生做深吐息的動作,當多數學生跟不上筆者的節奏時,筆者會以“北風卷地白草折”口令讓學生“原地提踵”調整節奏。通過這樣的游戲策略,學生的“中長跑”訓練不再單調乏味,他們能快速地掌握呼吸動作和節奏,在跑步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呼吸技巧,知道什么時候進行深呼吸,什么時候進行淺呼吸,從而提高“中長跑”的質量。
“中長跑”屬于耐力跑訓練,除了“跑”的技巧外,還要注意自身的體能分配問題。當然,學生自身能力存在著差異,體能的分配也就有著顯著的不同。科學的體能分配,能顯著提高學生“中長跑”的成績。很多學生雖然在剛開始跑步的時候能量很大,也能沖在前面,但是到后面因為體能下降,逐漸地被別人趕超,這說明他們的體能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所創編的游戲,要具有“變速”的屬性,讓學生在游戲中形成符合自身的體能分配方法。
筆者所創編的“交通指示”游戲,就是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改變以往“中長跑”的步幅、步頻等,達到改變速度的目的,以此讓學生能改變跑步的技術、合理分配體能、提高自己的速度與耐力。具體操作方法與游戲規則為,筆者將學生組織好隊伍,示意“紅綠燈”的標志,綠色代表“加速沖刺跑”,黃色代表“勻速跟隨跑”,紅色代表“短暫的休息”。此游戲的“興趣點”在于學生不僅需要按照筆者的“紅綠燈”指示切換跑步的頻率,不能出現錯誤的動作,還要合理運用“紅綠燈”指示,保證體能,獲得勝利。因為,做出錯誤動作及最落后的幾名學生在游戲結束后都需要接受懲罰,而懲罰的方式由游戲勝利者所指定。這樣,每個學生都想成為“指定”懲罰規則的人,極大激發了學生的求勝心理,使學生積極參與游戲,科學分配體能。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指導,對每個學生的體能情況進行記錄,在平時的訓練中將他們分為高、中、低三個小組,每個小組安排不同的體能訓練內容,這樣訓練的針對性將會提高很多,學生的興趣也會被調動起來,實現“中長跑”教學的要求。
情緒,是一種整合性的心理活動,是學生認知、體驗、動機等多個因素相融合的表達。在“中長跑”體育運動項目中,它反映了學生是否能適應“中長跑”體育運動項目、教師教學方法等多種的主觀感受,進而由自身的行為、表情、生理等多種途徑表達出來。它有著多重屬性,如學生的好奇、興奮、焦慮、煩躁等,都是學生在課堂中對“中長跑”教學活動的情緒表達,好奇、興奮、愉悅等,是學生積極的情緒表達,能促進自主地參與“中長跑”教學活動。而焦慮、煩躁等,是學生消極的情緒表達,即便“中長跑”教學活動再有趣,學生也是被動參與,消極對待,因此,教師需在“中長跑”教學活動中關注學生的“消極”興趣,并給予激勵性語言,讓學生的情緒由“消極”變“積極”,提升學生自身參與“中長跑”教學活動的內動力,當學生在“中長跑”中遇到一些問題時,教師不要直接批評教育,而是通過賞識性教育來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熱情,具體情緒調節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

圖2 情緒調節教學模式
體育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是少的,課后訓練鞏固能提高運動的效率。對“中長跑”體育運動項目而言,不僅在“學”,以游戲的方式傳授學生科學的跑步方法,更在“練”,在相對有限的體育課時內,教師就要將“中長跑”訓練活動拓展延伸至課外,讓學生堅持每天鍛煉,形成終身性的跑步習慣,滿足新課標的要求。比如,筆者結合信息技術,借用當前部分手機軟件都攜帶的“運動”程序,讓學生每天都展示自己的運動步數及運動里程,讓他們在相互的“攀比”中,激發自身跑步鍛煉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當然,筆者每天、每周也會在班級群內發布學生的運動榜單,贊揚每日、每周的冠軍,并給予一定的獎勵,比如,體育課免訓練特權、10分鐘自由活動特權等,以“獎勵”的方式再次激發學生每日、每周跑步鍛煉的積極性。與此同時,筆者也會定期在班級群內為學生推送有關“中長跑”鍛煉相關軟文,諸如“中長跑”可以降低心理健康問題的學術研究;部分著名運動員在訓練中堅持的勵志故事等。這樣,“中長跑”運動項目教學,就從課內“趣味性”的游戲開始,逐漸演變成課外“終身性”的運動習慣,實現中學體育課程“健康第一,終身運動”的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中長跑”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體能鍛煉方式,教師要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從“興趣”出發,以“游戲”開展,再結合學生“情緒”的調節,以及必要的課后鞏固手段,讓學生在愉悅的奔跑中,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