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
解瑋瑋,女,山東煙臺人,山東商務職業學院,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生管理。
[ 摘要 ]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尤為突出,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從反應性干預逐漸向預防性干預轉變。輔導員在面對特殊群體學生的突發事件時,需要沉著冷靜并且掌握有效的應對措施。文章從一例自殺傾向學生案例出發,分析輔導員在案例過程中的具體做法,從而進行分析總結,提出高校輔導員要及時發現特殊群體學生,并進行積極干預,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高校輔導員應對此類案例提供了借鑒和參考。
[ 關鍵詞 ]
大學生;心理健康;特殊群體;案例探析
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價值觀念多元化發展,大學生面臨著更多的選擇,在學業、情感、人際、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壓力紛至沓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影響著高校的安全穩定,不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輔導員作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應及時發現問題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問題。
1 案例概述
筆者對孫同學進行心理測評之后,發現孫同學有自殺傾向,于是找其溝通了解。開始孫同學說自己沒什么問題,不愿意進行深入交流,在筆者了解到其對于網游感興趣時,從網游入手,孫同學漸漸吐露心聲。孫同學家庭情況特殊,小學時母親因病去世,父親再婚,后媽對他并不好,通常給他的生活費很少。高中時,父親在工地打工高空墜落,高位截癱,并伴有并發癥,需要靠藥物維持,后媽也因此一走了之,后媽的做法對他的影響特別大。爺爺奶奶八十多歲了,現在在照顧他父親,爺爺奶奶的身體也不好,需要經常吃藥。家里親戚也因為他當時的決定(盡力救治父親)埋怨他。孫同學家庭經濟困難,在溝通過程中發現,孫同學內向、孤獨、多慮、在意別人的看法,并提到當時父親出事的時候,有過自殺的想法。筆者通過溝通交流,穩定了孫同學的狀態,并告訴他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隨時聯系筆者。
有一天,筆者收到孫同學的QQ消息,孫同學說想退學,便立即與他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經過溝通了解到,原來孫同學是因為和舍友處不好關系導致想退學,并與他一起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作息時間不一致,并且孫同學不會和舍友進行有效溝通。隨后,筆者勸其要學會同舍友溝通,同時告訴他在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要學會適應環境,并且在宿舍這個小家庭當中要學會包容、要大度。經過筆者的一番勸說之后,孫同學意識到了因為一點兒小事就退學太不值得,完全是一時沖動的想法,于是打消了退學的念頭。同時,筆者也勸導學生,人的一生不會一帆風順,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會接觸到不同的人,我們無法要求他人的生活習慣、處事方式都和自己一樣,我們要善于溝通,要學會寬容大度,遇到困難要迎難而上,不能逃避,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還有一次,孫同學給筆者發消息說面臨感情困擾,心情很低落,于是筆者立即同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原來是孫同學暗戀的女生有男朋友了,孫同學很傷心難過,做什么事都提不起興趣來,并且孫同學還問該不該跟暗戀的女生表白。筆者聽后結合其性格特點和心理狀態進行分析,告訴他還是不要跟女孩表白,要學會將這份愛藏在心底從而轉化為自己的動力,去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孫同學聽了筆者的勸導,決定進一步提升自己,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之后筆者定期找他談心,鼓勵他,讓他相信一切都會變好的,同時開導他不要有太大的壓力,經濟困難方面學校有助學金,同時自己可以努力學習贏得其他獎學金,緩解家庭經濟狀況;學生就應該做好學生應該做的事,發奮學習,爭取畢業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筆者告訴他在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通過運動或者聽音樂來緩解心情,也可以堅持寫日記,用文字來進行宣泄。與筆者溝通之后,孫同學狀態良好,積極向上,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2 案例分析
經過仔細分析,本案例屬于典型的學生心理問題案例。輔導員要善于發現班里的特殊群體學生,在發現問題時,第一時間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順利解決問題。
2.1 輔導員應及早發現特殊群體學生
通過查看心理測評結果,及時發現特殊群體學生。輔導員應把握住新生入學的關鍵時期,通過查看新生檔案、宿舍走訪、面對面談心、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以及心理測評等方式及早發現特殊群體學生,盡可能本著“預防為主”的觀點關注這部分學生的一舉一動。
2.2 輔導員在發現問題時應及時處理
案例中,當孫同學提到要退學以及面臨感情困擾時,筆者立即找其溝通解決問題。單單發現問題并不會對事情的結果有所影響,最主要的是要解決問題。雖然輔導員日常事務比較煩瑣,但是一定要分清楚事情的輕重緩急。及時與問題學生取得聯系,掌握學生的動態,與學生面對面將問題解決掉。
2.3 輔導員應掌握有效的溝通方式
案例中,筆者初次和孫同學溝通時,其不愿說出自己的情況,在了解到其對網游感興趣時,筆者以網游為突破點,逐漸取得孫同學的信任,打開心扉。輔導員要掌握有效的溝通方式,和學生之間要有共同的話題,這就要求輔導員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的新潮流,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好地解決問題。
3 解決方案
針對這種特殊群體學生或者突發心理問題的學生,應采取以下措施來切實解決問題,防止發生事故,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3.1 建立應急預案
由于輔導員不能24小時和學生待在一起,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應急預案尤為重要。應急預案的設立主要是將每個班的班干部、舍長等充分利用起來,由輔導員培養這些班干部,教會他們在遇到突發情況時第一時間應該如何應對問題。例如,對于案例中的孫同學,輔導員應安排班干部、舍長等留意其行為及舉動,有問題及時告知輔導員。
3.2 把握新生開學重要時間節點,全面了解所帶學生
認真開好新生入學后第一次班會,觀察班里的學生,及時發現問題學生,在平時多關注這部分學生,經常與他進行談心談話,建立檔案并詳細記錄,有效了解學生的狀況,防患于未然,并做好后續的跟蹤處理。
3.3 建立“宿舍—班級—輔導員”三級聯動機制
針對問題學生,充分發揮舍長、班干部的作用,對舍長、班干部等加強培訓,建立全方位、多層級的聯動機制,密切注意該生的情況,確保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告知輔導員,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
3.4 采用多種方式與學生進行溝通
隨著社會的進步,當代學生所接觸的新興事物越來越多,輔導員應不斷學習理論知識,不斷學習新事物,發現學生的興趣點,拉近同學生的距離,走進學生的內心,采用多種溝通技巧與方式同學生進行交流,找到一條最適合的道路與學生進行溝通。
3.5 建立家校聯動機制
新生入學時即同家長建立聯系,組建家長微信群、QQ群,或者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成長經歷、家庭情況等,同時將學生在學校的日常表現情況告知家長,定期召開家長會,家校兩個層面共同努力,及時解決問題,杜絕不安全因素的產生。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媒體技術,通過線上直播、文章推送等方式,開設線上家長大講堂,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讓家長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以及遇到心理問題時應當如何處理,充分運用自己學到的心理知識,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更好地解決問題。
3.6 建立心情信箱制度,引導學生及時反映問題,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
將心情信箱告知全體學生,在心情不好或有問題要反映或尋求幫助時可以給心情信箱寫信。同時,安排輔導員輪流值班,做到24小時內發現心情信箱內容,并于48小時內做出回應,給予建議,72小時內進行再次跟蹤回訪。及時了解學生的問題,避免出現事故。
4 經驗啟示
高校輔導員日常工作瑣碎繁雜,面對此類案例,制定一整套完整的預防及處理辦法尤為重要,可以給輔導員提供借鑒,在節省時間的同時可以完美處理此類事件。
4.1 提前預防,全面了解學生
在新生入學之后,應當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身體狀況、成長經歷等,時刻保持發現學生心理異常情況的敏感度,及時掌握可能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和行為,關心特殊群體學生,用愛心溫暖學生的心靈。同時,重視容易引起學生產生負面情緒和心理問題的關鍵節點和事件,例如新生入學、軍訓時期、考試前夕、評獎評優時等,及時關心學生并介入調節。此外,還應當多深入學生宿舍和教室中觀察學生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對于異常的學生及時進行談心談話,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做好摸底排查,充分了解學生。
4.2 進行科學研判,提高幫扶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應注意學習和積累心理學相關專業知識,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在面對問題學生和心理危機事件時能夠更為有效、更為專業地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指導和幫扶。與此同時,應持續跟進并向學校心理中心反饋問題學生的情況,尋求科學的幫助和指導建議,做到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變化的早發現、早預警、早干預,通過科學研判幫助學生及時放下心理負擔。
4.3 灌輸心理健康知識,開展關愛生命教育
在日常工作中,應當利用班會等時間向學生灌輸全面、系統的心理健康知識,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心理狀況,鼓勵學生正視、重視自身心理問題,讓學生積極尋求幫助,解決心理問題。同時,向全體學生開展生命教育,通過講解典型案例,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不易、珍貴、頑強與溫暖,從個人價值、家庭責任、社會價值等方面引導學生要珍愛生命、敢于擔當,努力實現生命的價值。另外,高校輔導員應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提升專業理論水平,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積極樂觀、勇于作為、不斷攀登的人生態度,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
4.4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需要一支穩定性強、專業化程度高的師資隊伍。目前,學校心理中心教師數量較少,學生心理咨詢的需求又比較多,有的學生通過預約后,可能要等待兩個星期甚至更久,在這段時間內學生的心理狀態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甚至出現危險。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經常性地開展談心談話也是發現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途徑,應定期組織輔導員隊伍開展心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培訓,不斷提升工作水平和業務能力。在學生群體中,應充分發揮心理委員、學生干部、學生黨員、舍長的作用,及時發現異常。同時應對學生日常生活接觸較多的宿管、后勤、保衛人員開展心理培訓,提高他們識別并發現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
4.5 充分發揮任課教師的力量
加強任課教師與輔導員之間的溝通。首先,任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與學生面對面接觸,容易觀察到學生的精神狀態,長時間發呆、沮喪、煩躁、曠課等狀態都有可能是學生產生了情緒上的問題。其次,有些學生會在提交的作業中表現出悲觀厭世、思維混亂、極端激進等狀態,這也可能是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信號。最后,任課教師知識淵博,在課堂上可以充分展現人格魅力,他們的言語對學生有較強的影響力,學生對自己喜愛的教師會比較信任,有意愿向教師傾訴自己的苦惱。但在目前的實際工作中,跨院系間的輔導員與任課教師并不熟悉,因此溝通較少,可以在每學期初,通過教務等相關部門組織,讓輔導員與任課教師會面交流,并在后續的工作中加強聯系和溝通,可能會更有效地發現學生的異常,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4.6 要及時總結,不斷積累經驗
當今時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越來越多的新興事物在不斷沖擊學生的同時,也在不斷沖擊著輔導員。輔導員要加強學習,深入學習相關理論知識,在學習新事物、接觸新事物的時候要不斷進行總結,汲取新知識,并應用到實踐當中,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處理學生問題,切實做好學生工作,踐行以生為本理念,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應當盡時發現特殊群體學生,經常關心特殊群體學生,努力及早發現特殊群體學生存在的問題,通過關心、溝通及交流的方式,將問題由大化小、由小化無,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同時,輔導員要掌握處理學生問題的有效方式方法,加強理論學習,切實處理好與學生相關的問題,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
參考文獻
[1]朱軒皓.“零基礎”學生干部的培養——高校輔導員工作案例研究[J]. 才智,2020(20):163-164.
[2]陳冠全,蘭勇龍.大學生學業壓力、心理彈性及焦慮的關系研究[J]. 現代交際,2020(8):125-126.
[3]王秀紅,韓斗.現階段地方高校大學生心理壓力來源及應對策略[J]. 長治學院學報,2020,37(1):65-68.
[4]鐘羅梅. 多方聯動,以生為本,做好突發事件應對工作——輔導員工作案例分析[J]. 才智,2020(3):128-129.
322450033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