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摘 ?要】在課堂教學改革進程中,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也需要改革創新。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一個美術教師不斷深入思考和探索的課題,美術作為一種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作藝術作品能力的學科,在課堂實踐操作中,有別于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本文欲從美術專業角度和課堂教學實效及學生高考實際需求的角度出發,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驗證,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尋求更科學、更有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優化;課堂教學;提高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版)》要求高中美術課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感知、體驗、思考、探究、創造和評價等具有美術學科特點的學習活動,形成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全面發展”。美術學科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價值觀、品格和能力。美術課堂教學改革是在遵循以上標準要求的前提下進行實踐驗證的,是共同探討的結果。
一、優化美術課堂的重要性
(一)優化美術課堂是課程改革的需要
經過多年的各科課堂教學改革,教師和學生逐漸適應了新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或流程,美術課堂也一樣,是整個高中課堂教學改革的組成部分,也不能拖整個課程改革的后腿,以前以教師為中心的舊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當下的教學需要,新型的導學式、合作學習式等教學模式已經將其完全替代,并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得到完善、成熟。當下的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的各種學習活動、實踐應用,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
(二)優化美術課堂是時代的需求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社會需要的是善思、求進、自律、抗壓、果斷和務實的綜合性人才,而這樣的人才培養必須用先進的、科學的教學流程和教學模式才能實現。因此,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應用先進的美術教學手段,強化學生善思、求進、自律、抗壓、果斷和務實等綜合能力,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三)優化美術課堂是課堂教學的需要
現行高中美術教材是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編寫的,與時代的需要分不開,要想上好美術課,按課程標準要求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就要不斷地改革和更新教學思路、模式和方法,靈活機動地處理課堂教學中可能發生的各種突發情況,時刻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和修改教學思路與方法,要不斷適應和滿足學生各種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四)優化美術課堂是教師的需要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輔相成的。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就培養學生什么,教師就要滿足和適應學生的這種需要。為達到這個目標,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時刻學習各種新知識、新方法,擴大知識面,以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與體系,學習和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以滿足學生需求。
二、美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穿新鞋走老路
從各種形式的“五課”活動、與同行的交流和自己的上課實踐中發現,美術教師上課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流程變化多端、層出不窮,如各種高科技教學手段、多媒體等。教師可深入思考,課后與學生交流,但是都發現課堂“熱鬧”過度,“深度”不足,表面上有學生的各種活動、師生交流展示等面面俱到,看上去,學生參與積極主動,師生配合默契,交流、活動形式多樣,可在行動上淺嘗輒止,留給學生的活動時間遠遠不夠,處處不到位,師生課堂上興奮積極,課后一問,不知所云,要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教師就要重新來過;還有的教師采用新模式上課,可總是放心不下學生,唯恐學生達不到教學要求,教師不停地給學生講解、指導,甚至代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幫學生完成任務,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權。
(二)觀念傳統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社會的需求也跟著時代在不斷更新,美術教學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推陳出新。但由于受現在的考試制度、評價制度相對滯后的制約,因此,唯分數論在教師、家長、學生、學校、社會上的根深蒂固。人們普遍認為,學生考試分數高,就一俊遮百丑,考的分數不好,一切都是空談,誰都不會說你努力、付出了;這樣,教師就在改革與傳統的狹縫中進退兩難,兩全其美的教學方法著實難找。于是,為了分數、成績,不管不顧,不斷強化和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搶占其他教學活動,逼迫學生放棄許多興趣愛好,甚至將學生培養成做題的機器。
(三)出發點偏離
高中美術課一方面要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立德樹人,以美育人;另一方面,要為學生進入大學學習和專業化學習打好基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不能因為不是考試課,就“邊緣化”,甚至用文化課代替;而對那些準備學習美術專業的學生,又過分強調其重要性,把大量的學習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美術專業學習上,淡化了其他文化知識基礎課的學習,結果學生的美術專業知識和繪畫技能上去了,文化課成績卻上不去,達不到要求,學生還是無法上理想的大學。
三、造成弊端的原因分析
(一)制度
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教師考核制度,用制度約束教師的教學行為。規范教師教學程序本無可厚非,可具體落實到每個教師身上,就有失公平性。因為美術課對大部分學生來說并不需要,這些學生對美術的學習得過且過,所以就不存在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而美術教師并不重視美術教學效果,美術課堂教學質量是好是壞都一樣,何必吃力不討好,這就形成了教師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敷衍了事的尷尬局面;教師對學習美術專業的學生,單獨“另起爐灶”,這些學生取得了好成績,成績、名譽、考核都上去了,并不在乎教師平時如何教學。因此,教師的教學敬業態度取決于學校的制度,這也是美術課堂教學改革不前之因。
(二)成績
美術雖然是高中必修課,是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大學的專業課奠定基礎,可計劃考美術專業的學生畢竟有限,美術知識掌握的多少、好壞不影響自己高考成績和升學,因此,學生學習美術只憑興趣愛好學習,教師教學也一樣,是依靠對學生的責任,靠自己對教學的執著,對美術專業的認知與憧憬,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即使有,操作起來也非常困難。
(三)觀念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觀念取決于對此事物的態度。現行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雖然很具體,美術教材編輯得全面、周到,對學生非常實用。但學生、教師、家長、學校的唯分數論觀念根深蒂固,因此,對美術學習的態度、花費的時間、精力等也都是有限的。
四、優化課堂教學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觀念
美術是一種審美藝術,其知識不只是美術專業能應用,非美術學生也一樣需要從美術學習中不斷培育和提升自己的健康審美觀念,用美術知識去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用美術知識與技能去解決其他學科上的相關問題;通過學習,學生進一步認識中華五千年流傳和積淀的藝術成果,汲取精華,傳承文明,充滿自信;在美術知識的學習與技能訓練中釋放自己,獲得快樂,激發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獲得靈感,突破自己,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有個性的一片天地。因此,美術教師要擯棄以往的教學觀念,不斷優化課堂教學,要用豐富的知識、熟練的繪畫技能、流利的語言、靈活的思維、科學先進的教學設備與教學方法感召學生,深挖美術與其他各學科的聯系,通過美術方法去解決其他各學科的具體問題,提高美術的實際應用效應,使學生通過美術課堂獲得更多技能,提高他們美術核心素養。
(二)創新教學方法
1.分層教學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美術基礎、學生作品評比等方式,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如專業組、興趣組、欣賞組、繪畫組等幾個層次的學習小組,在課堂上根據不同層次對學生分配各自不同的學習任務,并提出不同的要求,力爭學生人人參與,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事可干,都有不同的收獲,有效避免了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無事可干的局面,也逐漸提高了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對美術的認識觀念。
2.把課堂移到教室外
由于美術課堂教學的特殊性,在教室里上課學生已習以為常,但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這樣,教師就可到操場或校外上課,就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結合實踐課堂和操作課堂,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變成學生的具體實踐與應用,讓學生親自體驗或感觸美,學以至用,學習效果自然會提高。
3.以活動代替上課
根據學校和班級課程安排,在年級、班級、學校里舉行繪畫展、書法展、手工制作展、墻報比賽等各種形式多樣的活動和比賽,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以激發學生對美術的熱情和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教師在學校的各年級學生中組織美術社團,通過社團活動,加強學生對美術的認識。
4.把鄉土文化融入課堂教學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鄉土文化,組織到鄉村社區,搜集整理當地有影響的鄉土文化和農耕文化,把這些文化與美術課堂教學內容有機融合,用鄉土文化和農耕文化代替部分教材內容,使學生既感興趣又感到親切;既認識和感受了鄉土文化的藝術魅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質;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自覺地應用美術和創造美。
5.與其他學科的聯系
美術不是孤立的,它與其他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如與語文的寫作、與數學視圖、與英語讀寫等都有聯系,教師應通過深挖美術與其他學科的具體聯系,用美術方法去解決其他學科的具體問題,以提高美術知識的應用率,通過其他學科認識和理解美術的相關知識與理論體系,相互加深理解,共同提高。
(三)創新教學模式
以往“傳遞-接受”“示范-模仿”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美術課也與其他學科一樣,應打破以往常規教學,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創設各種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組織各種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會或感悟美術知識與魅力,提高學生審美、應用美、創造美的能力。
五、優化中需注意
(一)注意教學的實效性
不管采用何種教學模式,進行怎樣的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效率始終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線,一定要重視,一堂有實效的課才是好課,是生命課。
(二)注意與教材結合
為了追求課堂教學模式的完美,使學生感興趣,課堂教學中放棄教材內容,這不可取,教師要以教材為準繩,要為教材服務。
總之,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而教學效率才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標準,只有重視課堂效率的教學模式才能長期被教師和學生所認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26.
[2]楊鋒.淺談音樂對創造活動的影響[J].當代教育論壇,2005(4):126-127.
[3]張春鶴.淺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教學相長[J].新課程(中學),2016(8):114.
328050033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