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繼宇,田 野
(1. 山西工程技術學院體育部,山西 陽泉 045000;2. 北京聯合大學生物化學工程學院,北京 100020)
近幾年,國家在教育、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有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成果,國家的發展是建立在良好教育基礎上的,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把學生素質教育作為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項根本任務,但在傳統教育觀念和當下唯學歷的就業規則的影響下,很多學校、家長把文化教育放在了首位,忽略了青少年最基本的身體素質教育。有研究表明,青少年身體素質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而阻止這種不良趨勢繼續發展,提升青少年身體素質,就要從根基上進行改變。中小學生正處于童年期向青春期發展的一個過渡時期,身體正處于“二次生長高峰期”,在思維上逐步以抽象思維主導直觀思維。短式網球作為適合中小學生的一項體育運動,在中小學體育中開展能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提高。
以短式網球運動在中小學體育中的推廣為研究對象。
通過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圖書館、中國知網等途徑,搜索短式網球、身體素質和可行性等關鍵詞,對相關文獻及資料進行梳理匯總,了解近幾年國家關于提高人民身體素質、發展體育事業的政策及文件,總結了短式網球在現階段國內外的開展現狀,并分析研究影響短式網球開展因素及開展價值,確定了身體素質測試具體方法。
在山西省某市隨機抽取的16所中小學中共隨機發放學生問卷100份、家長問卷100份,針對各校體育教師發放50份教師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238份,其中學生問卷95份、家長問卷93份、教師問卷50份。所有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檢驗均大于0.7。
在山西省某市小學四年級2個班進行為期1年的教學訓練實驗,實驗班級教學內容為短式網球,對照班教學內容為該校傳統體育教學項目,通過對2個班級實驗前、后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的配對t檢驗結果分析,得出哪種方式能更有效提升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
運用SPSS 回歸分析,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短式網球起源于19世紀初的一些歐洲國家。短式網球的出現震動了國外眾多體育運動機構,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研究也隨即開展,短式網球的器材發明,場地建設及運用,規則制定,管理機制,短式網球技術、戰術、體能、心理、選材等都有系統且成熟的條件和研究。
歐美國家的短式網球主要以社會自管形式存在,運用體教合一的模式,依托各種組織、學校進行教育,政府不會政策干預。例如,德國、美國等國家采取俱樂部、協會、學校等機構來承擔相關組織、訓練、競賽及相關研究工作,最大限度讓青少年參與其中,擴大參與基數來提升國家網球整體水平。
短式網球在20世紀70年代傳入我國,受我國網球運動開展、訓練水平、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人們思想觀念固化、基礎設施不完善、網球師資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影響,短式網球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沒有較好地發展起來。近幾年,由于我國女子網球在國際上成績的崛起,網球運動在國內掀起一股學習熱潮,但國內絕大多數中小學生接觸網球運動仍是成人網球的訓練理念,且使用成人的網球裝備、場地、規則等,很大程度上制約和違背了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此外網球師資力量不足,導致我國網球專業化教學程度不高、訓練手段陳舊、方法單一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網球學習成效。雖然我國一些網球機構、團體等組織也進行過短式網球的推廣,但最終效果并不理想。
2016年,國家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不斷深化健康體制改革,推動健康科技創新,國家意在用不同的、有效的、適合的體育鍛煉手段促進人們健康水平,不管是在群眾體育活動方面,還是在學校體育教育方面都要加大創新力度,利用創新型體育活動促進人們的身體、心理的健康。
短式網球作為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適合時代發展的需要,運用其中適合的教學手段、有趣的游戲、靈活的比賽規則、專用的場地及器材,不僅能提高中小學生的網球學習興趣,還能增加中小學生體育活動種類,促進其身心的全面發展,符合國家政策導向。
中小學時期是人類個體生理、心理向青春期邁進的一個重要階段,中小學生在身高和體重的增長上有所加快,在語言、思維、記憶力、想象力、運動精確度等方面的發展水平逐步增強,對外界的新鮮事物極易產生興趣,善于行為、動作模仿,正確利用這個時期的發展規律,將短式網球以游戲的形式在中小學體育活動中推廣,勢必會產生以下價值:(1)促進身體發育。短式網球對中小學生體能、身體發育有較好促進作用;短式網球運動的跑、揮等各種動作對肌肉、韌帶、骨骼的發展以及身體各部分肌肉、神經協調配合和手眼協調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2)促進心理成熟。短式網球集體訓練教學、游戲、競賽等方式可以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能培養中小學生集體主義精神、頑強拼搏的精神,還能增強體育技能和學習其他學科的興趣。(3)促進良好行為的養成。短式網球對中小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有促進作用。在短式網球教學中融入的游戲、競賽、制度等訓練與管理手段能促進中小學生自覺行為、增強團隊間互動協作能力、使中小學生養成有始有終的良好行為。(4)后期影響。短式網球作為網球運動啟蒙性訓練,對中小學生后期形成網球運動興趣、掌握一項鍛煉技能,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有一定的促進作用。(5)促進地區及國家網球運動開展。短式網球在中小學推廣對普及和提高地區和國家網球運動整體水平,提升全民身體素質,促進身心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
為驗證短式網球對中小學生體能的影響,本文研究對山西省某市小學四年級的2個班進行為期1年的教學訓練實驗,實驗班(A組)學習短式網球教學內容,對照班(B組)學習傳統教學內容(跑、跳、操類)。如表1所示,實驗班和對照班級實驗前在50m跑、擲實心球、1min跳繩、立定跳遠、仰臥起坐的測試成績中沒有顯著差異(>0.05)。

表1 實驗前測數據A班和B班數據對比 N =30
實驗表明,后測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各項測試成績的平均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通過檢驗,說明短式網球教學相對于傳統體育活動教學對中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實驗數據看出,實驗班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班,說明短式網球在青少年體能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協調性方面的促進作用明顯優于傳統體育教學活動。(表2)

表2 實驗后測數據A班和B班對比 N =30
短式網球在場地和器材上區別于成人網球運動,其所使用的場地、器材的重量、大小、材質、氣壓均低于成人網球場地和器材;水泥、瀝青、草地、平整的土地、塑膠等均可作為場地,且還可以與其他項目的運動場地混合使用,占地面積是普通網球場的三分之一。有國外研究者認為短式網球在場地、器材等方面契合了人類身體自然發展的規律,是符合未成年年齡段網球訓練的最佳手段,也是人們初步接觸網球運動的最佳途徑。
通過對山西省某市隨機抽樣調查,分別抽取了其中16所中小學作為調查對象,分別對學校開展的體育課內容及活動種類調查統計,大致可以分為操類、球類、跑步類、游戲類、其他類。在調查中發現,體育教學內容開展學校最多的是球類活動達到了16所,其次是操類占比14所,游戲類占比12所,跑步類7所,剩余項目4所(圖1),其中在球類活動中只是開設一些籃球、足球、排球等一些基本球類課程(圖2),沒有任何關于網球或短式網球的課程內容,說明現行中小學體育類內容僅局限于傳統的三大球項目,其他類內容也僅局限于健身、娛樂,不能滿足中小學生多樣性、競爭性需求。

圖1 體育活動內容調查分布圖

圖2 球類項目雷達分布圖
針對中小學現行體育活動內容,對教師和家長進行滿意度調查,從教師角度來看(圖3),基本滿意約占22%,不滿意占總滿意程度約60%;從家長角度來看(圖4),基本滿意為32%,不滿意占總滿意程度的57%。在對滿意程度的成因分析中得出,教師和家長對現行的體育內容不滿意,主要集中在教學內容陳舊、無新創意、不適合中小學生這一年齡段身體和心理發展規律,難以滿足家長及中小學生的需求。

圖3 教師滿意程度調查

圖4 家長滿意度調查
對16所學校運動場地的實際走訪統計,發現符合短式網球場地材質、大小的學校約占56%,不符合的學校約占44%,主要原因是學校沒有開展網球相關活動,沒有設立網球活動場地或場地面積、材質不符合。但是,在調查中發現,約87%的學校可以無償提供短式網球相關場地、裝備;約81.9%的家長認為能承受在短式網球裝備的投入。從上述調查中發現,大部分教師、家長、學校渴望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的改變,對網球教學的器材、場地投入也持積極支持的態度。
3.1.1 從短式網球的價值看,對中小學生身體、心理、社會行為的發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3.1.2 國家近幾年來對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水平重視程度逐步加深,短式網球作為適合中小學年齡段的體育活動,從根基上可以解決我國學生身體素質不斷下降的狀況。
3.1.3 現階段中小學體育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內容不豐富;部分學校缺少短式網球教學場地等設施;短式網球認知水平不高,師資力量薄弱;大部分家庭或學校對短式網球器材、場地的經濟投入持可以承受的態度。
3.1.4 對比實驗說明短式網球教學比傳統體育教學優勢明顯,可以成為培養中小學生對網球運動的興趣、提高其身體各項素質。
3.2.1 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手段,結合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特征不斷改進訓練手段和方法,使中小學生身體體能全面發展。
3.2.2 抓住中小學生年齡段心理特點、充分調動中小學生對短式網球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將網球技術用適合的方式表現出來。
3.2.3 從個體出發,針對個體體能差異來制定不同的教學和訓練方法,從而做到因材施教,發揮短式網球對中小學生體能的最大促進作用。
3.2.4 各學校應盡快修建符合短式網球的運動場地,以促進短式網球運動在中小學體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