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浩(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2012年11月由東盟發起,2020年11月簽署,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其涵蓋了東盟10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15個成員國,成員國人口總和近23億,GDP 約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超5萬億美元,均占全球總量30%左右,是全球最大的區域貿易協議。本文研究對象馬來西亞是東盟成員國之一,也是RCEP成員國之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農產品的問題是重大的民生問題。目前,國際針對農產品的界定及分類方式有很多,本文采取《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HS-2007)的分類,農產品包括編碼的:第一大類、第二大類、第三大類、第四大類及第九大類①。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利用恒定市場份額模型分析中國對馬來西亞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力。
馬來西亞在2010-2020年期間,從世界各地和中國農產品進口額②的變化情況如圖1所示。馬來西亞從世界各地進口農產品額在2010年為135.93億美元,隨后十年均在170億美元上下浮動,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馬來西亞農產品的進口總額是相對穩定的。另一方面,馬來西亞從中國進口農產品總額,在2010-2012年期間,馬來西亞對中國農產品進口維持在22億美元左右;在2012年之后開始出現大幅上漲,這與RCEP提出的時間吻合,在2013-2018年期間,馬來西亞對中國的進口額維持在27億美元左右;在2019-2020年,馬來西亞對中國農產品進口有一次出現大幅度上漲,這與RCEP即將簽約的時間吻合。從時間線上梳理,我們可以認為,RCEP的提出及簽訂能夠有效刺激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結合圖2,直觀說明了中國在馬來西亞農產品市場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圖1 馬來西亞對世界各地和中國農產品進口額

圖2 中國占馬來西亞農產品進口的份額
恒定市場份額模型(簡稱CMS模型)是國內外學者用于研究貿易變動及產業競爭力情況的主要模型之一,最先由學者Tyszynski提出,后續由許多學者在此基礎上改良,其研究問題的本質是:一國對目標市場出口的變動,到底是目標市場的進口增加引起的,還是本國產品更具競爭力引起的。本文應用Jepma的拓展CMS模型的第一層次分解,來測算中國對馬來西亞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力,模型如下:

其中q代表目標市場對本國農產品進口額;Sij代表一國產品i在目標市場j全部i產品進口中的份額;Qij是目標市場j對產品i的進口額;代表兩時期的變化;上標0代表起始時期(表1)。

表1 恒定市場份額模型模型指標的解釋
從CMS模型第一層次分解結果可以看出,如表2所示,2011年,中國對馬來西亞農產品出口的增長主要是由于結構效應主導的,即馬來西亞進口農產品規模的增大或者進口結構的變化進而造成中國對其農產品出口的變化;在2012年之后,中國對馬來西亞農產品出口的增長是競爭力效應占主導,即出口的增加是由于中國農產品在馬來西亞市場競爭力變大帶來的,即RCEP的提出增加了成員國之間的產品競爭力。

表2 中國對馬來西亞農產品出口增長CMS第一層次分解結果(單位:億美元)
中國農產品出口馬來西亞,結構效應貢獻值正負各半,意味著中國農產品出口與馬來西亞農產品需求結構匹配程度不夠高,因此才會表現出不穩定的情況。競爭力效應在拉動中國農產品出口增加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特別是在2013年和2019年,競爭力效應的貢獻值分別為6.3億美元和5.49億美元,顯著地促進了中國農產品出口增長。
本文通過分析馬來西亞2010-2020年期間從世界和中國進口農產品的總額的變化,得出中國農產品在馬來西亞的市場占比越來越大,并結合RCEP提出和簽約時間,本文認為RCEP能夠有效激發成員國之間的貿易潛力。
再通過恒定市場份額模型第一層次分解,得出中國對馬來西亞農產品出口的增長在2011年即RCEP提出前,農產品貿易額變動由結構效應主導,在2012年后即RCEP提出后,農產品貿易額變動主要由競爭力效應主導,本文認為RCEP的提出能夠增加成員國之間的產品競爭力。
(1)中國要想進一步提高在馬來西亞農產品出口的競爭力,要充分利用好RCEP生效后的貿易創造和轉移效應,充分挖掘RCEP成員國之間的農產品市場潛力,解決好兩國的民生問題。
(2)中國要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農產品進出口結構。從本文的分解結果可以看出,雖然在2012年之后中國對馬來西亞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效應起主導作用,但個別年份仍然有不穩定的表現,因此及時調整農產品貿易結構,有利于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讓貿易更加穩定。
(3)RCEP已于2022年1月1日生效,成員國之間要增強貿易互信,增強農業支持政策的針對性和延續性,努力在農產品貿易上挖掘新的潛力,充分利用好各國自身的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更好地服務于RCEP成員國,構建成員國之間的命運共同體。
注釋
①第一大類“活動物、動物產品”;第二大類“植物產品”;第三大類“動、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產品;精致的食用油、脂;動、植物蠟”;第四大類“食品;飲料、酒及醋;煙草、煙草及煙草代用品的制品”;第九大類“木及木制品;木炭;軟木及軟木制品;稻草、秸稈、針茅或其他編結材料制品;籃筐及柳條編織品”。
②數據來源于聯合國貿易數據庫UN comtrade Data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