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咸俊麗 張雷(長春工業大學)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也發酵得越來越激烈,如何在數字化時代的大背景下生存下來,這也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在互聯網全面普及的背景下,數字化時代已經發展成社會發展至關重要的組成成分,它貫穿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數字化的發展形成了大量的數據和信息。大數據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改變了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為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企業管理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計劃、指導、協調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動,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企業管理大體包含戰略管理、營銷管理、成本管理、質量管理、財務管理、資本運營、人力資源等。
企業管理的發展大體經歷了3個時期:
(1)18世紀末——19世紀末的經驗管理時期
這一時期是傳統的經驗管理時期,企業規模相對較小,企業管理依靠人才,其特點是一切憑個人經驗辦事。在這個時期,管理者認為人性是惡的,對員工采用經濟人假設。管理者采用激勵方式,對員工進行外部控制,主要控制員工的行為。
(2)20世紀20年代——40年代的科學管理時期
在科學管理這一時期,管理者總結管理經驗,使之系統化、發展化,從而逐漸形成了一套科學的管理理論體系。這一時期較上一時期先進,企業規模比較大,企業的管理靠規章制度來實現。這一時期,對人性還是以經濟人為假設,采取激勵制度與懲罰體制相結合的管理模式。
(3)20世紀50年代后的文化管理時期
文化管理時期,企業的邊界是模糊的,管理者通過以人為本的管理來實現企業的目標,從定性分析發展為定量分析,在各項管理工作中廣泛采用計算機進行控制。這一時期管理的前提是社會人假設,即管理者愿意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接受挑戰。
需要強調的是,在第三階段的文化管理時期,經驗管理、科學管理還是存在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經驗還是必要的,科學管理是文化管理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由于數字化發展時期,管理者更加注重個人價值的實現,因此企業管理應該以人為本。
際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軍需品生產支持公司,是中國軍工用品床上用品的核心生產供應商。際華集團成立于2009年6月26日,2010年8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20年,際華集團總資產達到300.23億元,實現149.54億元的營業總收入,主營業務增長率為27.5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170.76億元。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的暴發,國民經濟發展形勢日益嚴峻,而際華集團以多品種、大批量、流水化生產的傳統生產特點,企業已經無法應對生存壓力,必須立足于公司現狀及時調整策略打贏疫情攻堅戰,數字化轉型成了各大企業在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新目標。早在2018年,有遠見的際華3502已經開始了數字化轉型的實踐。
1.PDM系統
為了解決之前傳統生產特點的困境,提高勞動效率,際華3502在研發設計環節引進使用了PDM系統(智能化產品數據管理系統)。PDM系統是一項專門用來管理所有與產品信息和過程相關的技術,該系統協同設計研發各個部門,它提供一致的可視化數據共享,解決了產品信息雜亂的問題。PDM系統使數據資料信息在部門間的傳遞時效提高了50%,服裝產品研發的時間提高了30%,部門間的溝通協調時間以及計劃和管理的相關時間減少了90%。
2.雙模化實踐
雙模式對服裝行業的生產流程和流程管理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和升級,既提高了勞動效率,規范了企業的經營流程,又提高了產品質量,規避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具體來說,實行雙模化大大降低了缺陷產品的返修率,顯著縮短了生產流程。由于各模塊之間合理有效的配合,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產品的不良率,詳見表1。

表1 際華3502雙模化降低不良率情況表
3.“225”預算體系的實踐
自2011年開始,為了更快地跟隨市場與行業環境發展的腳步,提升企業的管控能力與成本管理控制水平,際華集團就開始實施模擬法人制與研產供運銷用快速聯動機制。在此基礎上,公司又逐步深化推出了生產經營的指標、責任、跟蹤、評價、考核“五個體系”。從2012年起,公司進一步根據管理流程、價值創造及主要產品生產的工序流程,從上到下各級逐步實施建立了利潤中心與成本中心,至此,際華集團的“225”預算體系基本完善。
第一個“2”指“兩制”,第二個“2”指“兩個中心”,“5”指“五個體系”,具體如圖1。

圖1 “225”預算體系
深化“兩制”的運行,可以激發員工的責任感,將企業創新的壓力轉化為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兩個中心”的建立,即利潤中心與成本中心,全面實現了利潤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實施“五個體系”——責任體系、跟蹤體系、評價體系、考核體系、指標體系,五個體系緊密聯系,相互依托。際華以大數據和智能算法為依托,開發了智能預算分析模型——“225”預算體系,它使預算主體的權、責、利三者相互協調配合,部門崗位與作業的價值增值最大化得到了充分實現。“225”預算體系的有效實施,使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序開展,各部門也基本實現了權、責、利三者的有機結合。
數字化時代下,企業管理創新實現了人員管理的創新。公司數字化轉型實踐,解決了人工成本占比較大的缺陷。上述案例中,在2020年半年度財務報告中顯示,際華3502與2019年相比,成本費用占收入的比重下降了5.3%,從而利潤總額增長了442.3%。與此同時,通過數字化智能生產設備的大量引進,降低了生產操作和培訓的難度,人工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從而將節省出的人工合理分配在其他的崗位上,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與人事管理效率,企業的行業競爭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企業實現了從傳統企業到現代企業的創新,實現了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在企業傳統制管理模式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通常由領導層獨自決定,話語權掌握在上層領導的手中,企業員工沒有話語權與參與感,使得員工缺乏積極性。創新后的現代制企業模式下,各個部門、各個崗位都有獨立且清晰的權利、利益與責任,使公司管理集中而不集權、分散而不分權,解決了傳統制企業模式下工人偷懶、搭便車的問題。傳統制企業模式下,大批量、流水化的生產,遵循供產銷的盈利模式。在數字化時代的背景下,傳統的比較落后的盈利模式已被取代。上例際華3502 PDM系統的實行、雙模化的實踐、“225”預算體系的應用,這些管理會計工具的出現,有利于際華集團開展精細化管理和協同經營,提高企業整體經營效率。
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的中流砥柱,企業管理的創新勢必會實現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際華3502利用新技術,實現了財務的智能化轉型。際華3502在智能預算等方面的應用,實現了良好的財務管理創新效果。財務管理精細化的提升,與強有力的數據分析系統密不可分,企業借助數字化時代帶來的信息平臺,通過數據信息的呈現,對數據的異常進行分析,預測出可能出現的隱患,可以有效把握市場規律,實現財務管理的有效升級,提升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與財務管理能力,使企業財務管理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處于優勢地位。
人是萬物之根本。擁有一支高能力、高要求的人才隊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提高企業的管理創新能力,就要不斷完善人員管理機制,高度重視管理人員的培養,通過開展系統專業的培訓,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企業中的所有人員包括企業管理人員應該意識到數據信息對于企業創新管理的重要性,提升數據信息應用意識,認識數據信息的應用價值,學習數據信息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用數據信息進行企業創新管理。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體制下還需要重視網絡化人才的培養,要求企業管理工作人員掌握信息技術,定期對管理人員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從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完善的管理模式是企業管理的基礎,企業必須要結合當下的市場經濟體制,綜合考慮企業本身的運營情況,制定科學的、完善的企業管理模式,對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在數字化時代下,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具有創新思想,根據企業自身發展充分合理利用最新的數據信息技術,從而完善企業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的創新上,首先要打破原來的管理模式,并要時刻牢記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才是最好的,切忌盲目跟風,應用先進的管理模式來加強企業的經濟管理,確保企業的經濟效益能夠穩定持續性增長。
數字化信息技術能力對于企業管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現有的數字化時代下,一個企業若是擁有較高的數字化信息技術能力,那就有了企業管理強有力的支撐。雖然數字化時代信息越來越多,但人們處理數據信息的能力并沒有跟上數據增長的速度,使得企業呈現的數據出現信息不完善、數據較混亂、分類不明確的現象,給企業信息整合與處理增加了不小的難度,財務數據信息的利用率也因此下降。為此,企業要建立專業的信息化建設團隊,配合企業合理運行的財務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信息化技術和智能化技術,增強對數據的分析、處理、應用能力。企業只有不斷提高數字化信息技術能力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才能滿足企業對數據信息的需求,從而更好地為企業管理服務。
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發展越來越成熟,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就必須走管理創新和發展之路。市場經濟的成熟,使得企業面臨的環境也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的經濟管理與性質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這種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企業若想強大發展自身,就要找到創新的路徑,建立創新體系,實施管理創新,從而使企業順應時代的潮流,適應時代的發展變化,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走健康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