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蓉,張燕玲
(甘肅省工業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00)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是支持中小企業提升經營管理能力。政府在中小企業政策制定過程中極為重視對服務平臺建設和運營支持。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情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中小企業,2017年7月3日,工信部發布了新修訂的《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認定管理辦法》。甘肅省也將中小企業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就是一個重要手段[1]。
截至2021年10底,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審核通過了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292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在提高服務的同時還組織帶動服務資源,為中小企業開展公益性服務,及時反映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問題及政策建議,在提升現代化水平、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等方面發揮好支撐作用。服務平臺主要是為企業開展服務、提供信息服務、創業服務、培訓服務、技術對接、人才招引、校企共建實驗室、企業研發體系建設等活動,為中小企業健康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目前,累計認定國家級示范平臺657家,認定省級示范平臺3 900多家。2021年,甘肅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達到150家以上,全省綜合性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300家以上。2021年新認定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10家(累計認定108家)、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7家(累計認定35家)。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5家(累計認定16家)、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5家(累計認定8家)。支持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全年累計開展服務活動2 184場次,服務中小企業11.12萬家次。
甘肅省各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現入住各類服務類中小企業1 850余戶,在不斷提高自身服務、創新和發展能力,現已經建成中小企業服務機構181家,其中法律服務和管理咨詢機構50家,人才培訓機構18家,技術支持與專利開發機構30家,信息查詢機構18家,創業輔導機構13家,信息化應用7家,市場開拓8家,節能環保機構2家。從服務機構分布情況看,全省14個市州均建立了服務機構,省、市、縣三級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基本形成。截至目前,甘肅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共簽約機構83個,簡約服務83個,申請企業數117家,累計成交金額172.41萬元,累計領券53.39萬元。為13 739戶企業進行融資服務;穩崗就業33.46萬/人次;減免稅費、降低運營成本9.3億元;發布政策法規2 577條;服務機構累計共372家;7個產業窗口。例如:金昌市現有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21家。酒泉市目前已整合各類服務機構40家,網絡注冊會員企業22家,其中10家省級服務平臺累計開展各類服務活動262次,服務中小企業926家。白銀市累計服務中小企業達到635家次,服務企業滿意度達92%,服務人次4 000余人。慶陽市綜合窗口平臺服務于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公共服務、技術創新、項目咨詢、人才培訓、政務代理、法律援助、會計事務服務等。臨夏州的網絡清真產業和民族用品集聚窗口服務平臺與中國企業聯合會、甘肅省民營企業家協會等17家社會機構及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
示范平臺實體窗口服務建設中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加快建立健全社會化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平臺窗口助力做好“六穩”、落實“六保”任務發揮了積極的支撐和示范帶動作用。例如:中小企業積極參加“甘肅金控杯”甘肅省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蘭生潤醫用級牦牛膠原蛋白項目參加了“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并榮獲創客組三等獎。
甘肅省充分利用國家優惠政策,結合當地實際,有效激發了創新創業活力,為平臺建設打下了基礎。2021年度省級技術創新平臺中蘭州市15家單位的15個技術創新平臺被評定為優秀等級,其中8戶企業的技術中心被評為省級優秀企業技術中心。在省上的大力支持下,在公共服務平臺架構的基礎上又開發增加了以下服務功能:一是涉企政策精準推送;二是涉企政策“不來即享”;三是在線業務辦理;四是政企在線交流;五是服務數據統計分析;六是中小企業平臺升級優化。這些功能為中小企業及時了解掌握政策進一步提供了便利,切實優化了服務環境。2021年,線上受理企業貸款申請5 438筆、發放貸款169.19億元,受理電子保函3 560筆、擔保金額4.4億元。截至2021底,服務系統注冊企業19.65萬戶,同比增加289%,累計發布涉企業政策888條,同比增加69%,企業累計登陸35.8萬次,同比增加302%,政策閱讀32.22萬次,同比增加128.5%。有效提升融資、減稅降費等涉企事項辦理便捷度。平臺充分發揮“隴信通”“信易貸”等平臺作用,組織實施“金融穩企紓困融資專項行動”,“信易貸”平臺已覆蓋全省53.5萬戶企業,4 599戶次企業在平臺發布融資需求562億元;在甘21家省級銀行業金融機構、3家省級擔保公司全部入駐,銀行通過平臺累計授信281.49億元、放款151.73億元。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技術、培訓、融資、創業創新等公共服務活動4 164次,服務中小企業46 358家。舉辦線上助力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網絡專場招聘會、網上百日招聘高校畢業生活動,累計達成就業意向6 093人。大多平臺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中小企業提供減免代理費用服務,積極做好疫情期間中小企業金融、稅收等減免政策宣傳,開展中小企業“企業微課”線上培訓工作,提高相關政策的知曉度、惠及面,大大減低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本。無論是實踐創新,還是管理創新,無論是事業單位或企業的平臺,近幾年都持續完善管理運行機制,進一步優化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大多形成了“互聯網+政府服務+企業服務+社會服務”的“1+3”公共服務平臺,設立“綠色通道”和一站式服務“窗口”,充分利用入駐平臺企業微生活、大眾文化網絡傳媒有限公司和政府金融媒體發布平臺為入駐(孵)實體提供了免費、便利的信息服務平臺。
各地積極爭取創業創新人才培養項目,成立了基層專家科研工作站,聘請專業導師,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方式提供個性化和專業化指導和培訓服務,培訓各類人才,形成了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2014—2021年,我省共審核認定“專精特新”企業271戶。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提供技術創新、創新成果轉化和上市輔導、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知識產權應用及工業設計等服務。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認定制造業創新中心8家,其中蘭州市占據7家,累計創建省級智能工廠14戶、市級智能工廠41戶,占全省的35%。
各個企業平臺積極適應中小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的需求,以“誠信是企業之根,質量是企業之本,服務是企業之脈”為宗旨,普遍秉承“資源共享、平臺開放”的經營理念,按照“用心管理、用心服務、注重細節”的要求,堅持“客戶盈利至上”的原則,出臺和完善了一系列服務項目規范程序,建立健全客戶檔案信息,全部實現標準化、數字化,逐步實現了服務和可持續發展。
新型企業適應企業多元化發展的要求,圍繞加強企業建設,實施精細化管理,提高員工專業技能和素質,各平臺注意加強團隊建設,優化內部人事框架,激發員工創新活力,90后甚至00后大學生逐步成為骨干,一些平臺(公司)率先實行了“服務平臺+合伙人”管理制度,形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新型企業文化。辦公智能化、平臺化、全程數字化、電子化。
甘肅省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建設目前仍存在服務體系模式尚不明確、中介服務功能單一等一系列矛盾和問題制約中小企業的發展。
總體上市級和事業單位型平臺由于政策支持和地域關系,其發展基本正常或較好,而縣級和企業型平臺綜合實力弱,科技研發投入相對較少,發展較為一般。市級和縣級“雙創示范”工作和中小企業服務平臺建設成績相對發展較弱。
隨著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提供專業化高端指導相對較少,大多平臺依托企業或孵化園生存,部門間協同交換信息不夠,許多平臺業務量逐步減少,影響到入駐平臺服務機構的工作積極性。
一些平臺建設還存在等靠要思想,辦事服務效率低,項目審批難、落地難、推進慢,辦事指南不夠清晰。平臺運營尤其是企業型平臺服務意識和經費不足,影響了平臺的創新發展。
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強化創業創新培訓,依托基層科研工作站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項目,加大對創新創業人才的培訓力度。可以聯合人社局、工信局、商務局等部門和企業廣泛開展各類專項培訓,提升中小企業管理人員的素質,為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智庫支撐,促進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實用性的產學研教育體制還不能充分滿足小微企業的現實需要,小微企業的人才培育和人才職稱評定還沒有納入正常軌道。建立健全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培養和激勵機制,政府部門制定激勵政策,培養和扶持重大科技問題、應用技術問題進行學科交叉研究的創新團隊。
公共服務平臺服務項目內容涵蓋的部門較多,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統籌協調的作用,加強溝通協作,定期分析服務平臺建設情況及存在問題,共同推動服務平臺共享共管機制的建設和發展。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購買服務、獎勵等方面,支持推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和共享共管機制建設[2]。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明確目標和任務,整合現有資源,加強對各類服務平臺的規劃指導,按輕重緩急、分類分批的原則進行建設,避免交叉重復建設。
政府應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的引導激勵作用,在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中設立專項,幫助企業與金融機構對接,在放貸、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等方面爭取盡快辦理。政府在中小企業發展資金中設立專項,對經認定的信譽好、服務優、效果顯著的示范服務平臺在建設投資、購置關鍵儀器設備、軟件等予以財政補貼支持。繼續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支持各類創業主體,對于聚焦主業、苦練內功的中小和民營企業,應提供更有效的政策支持。
加大平臺網絡品牌宣傳力度,依托各地主要新聞媒體開展中小企業政策宣傳解讀,把信息質量的提高與用戶需求結合起來,以政府職能部門網站的信息中心為基礎,以數字、時代網絡等專業服務網站為技術支撐,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可以建立信息網絡服務為主的中小企業服務平臺,提供技術服務。
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出臺資金獎勵、優先融資等優惠政策,積極鼓勵和引導全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建立“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庫,全省入庫培育企業606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累計達到271戶,新增55戶、同比增加25%。推薦工信部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達到41戶,新增12戶、同比增加41.4%。爭取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5 958萬;其中,獎補我省12戶國家級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14家中小企業服務示范平臺3 458萬元,支持天水、金昌經濟技術開發區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1 500萬元。建立“規下轉規上”企業培育庫,入庫企業378戶,動態調整、精準服務入庫企業。
中小企業服務機構是政府與中小企業、社會服務資源聯系的樞紐[3]。甘肅省公共服務平臺在暢通信息渠道、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助力數字化轉型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發揮示范作用,帶動全社會的服務資源,更加好地去構筑中小企業的發展環境,幫助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