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淑真
2021年8月,依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下發的文件精神和會議部署要求,我校在“雙減”工作中積極主動作為,認真籌備課后延時服務“5+2”工作。至今,以“走心式”為特點的課后延時服務在我校初見成效。
一、握緊“方向盤”,樹立責任心
學校最大的財富就是師資力量!體現學校核心競爭力的“芯片”是教師。在“雙減”工作中,教師就是學校的核心力量。如何握緊“雙減”工作的“方向盤”,充分發揮這股核心力量,直接關系到學校“雙減”工作的成效。
1. 增強責任意識。開學前,學校組織教師專題學習有關課后延時服務的工作文件,提高全體教師對“雙減”工作的認識,增強責任意識。通過教師動員大會,讓全體教師在行動上與學校的“雙減”工作目標同頻共振。學校也通過發放教師問卷調查,了解教師興趣愛好與特長,為建立學校少年宮,把社團活動與課后延時服務相結合,準確提供師資力量支撐。同時,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學校匯集教師的工作建議,結合校情,科學制訂課后延時服務工作實施方案。
2. 合理配置資源。在確保“減負提質”及省頒課程開齊上足的前提下,對學校教學人員職能與工時進行合理配置,主要采取中午課后服務與下午延時服務教職人員錯峰安排,保證教師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優質備課和作業批改。同時,借助教研分組合作,加強同年級組同學科間的課件、教學設計等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再加工利用,讓教師在創優課堂教學上既少走彎路,少費時力,又能通過借鑒互惠,提升教學質量。
3. 建立暖心制度。課后延時服務工作實施后,教師的下班時間相比以前延長了。學校考慮到教師的生活難處,及時建立“彈性上下班”制度,上午按護導師、第一節有課的教師、第一節沒課的教師三個時段打卡上班。下午允許需接送孩子的教師在沒課的時候暫時離校,接完孩子再來上班。同時調整例會時間到每周一中午12:00~12:30,這個時間段是學生午休的時間,每個樓層安排了護導師巡視,會議精簡在30分鐘內完成,避免下午延時后再開會的教師很晚才能到家的情況。同時,學校進一步完善激勵性評價機制,盡量創造機會對有責任心、有擔當意識的教師委以重任,參與學校管理,以此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真切地體會到工作的成就感與自豪感,從而將工作壓力轉化為自覺奮進的動力,積極融入溫暖、有責任心的校園集體和師資團隊中。
二、打好“組合拳”,分類精心教
為落實落細“雙減”工作要求,新學年以來,我校著力打好減負提質系列組合拳,積極進行教育賦能的新探索,突出“不減質量、不減責任、不減成長”的主旨,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護航,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1. 為生而研,課堂精益求精。課堂教學質量既是學校的生命線,又是學生學業發展的主導線,更是助力“雙減”政策行穩致遠的減壓線。所以,課堂教學質量關系到“雙減”的成敗。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一直在加強教學研究,從借助本學期到我校交流的名師力量到校本的草根式研究,結合師徒結對幫扶、媒體資源學習和走訪名校取經等方式,多措并舉為增強教學研究打好“組合拳”,達到以教帶研,以研促教的目的,從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對于一堂課,教師不再只是滿足于把課上好,而是更加注重課后自我反思和對學生學習效度的科學檢閱,力爭把不足止于當下,將優點延續到下一次課堂,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模式,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
2. 為生而計,作業優中選優。“雙減”工作的重心之一是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對此,我校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特點,不斷優化作業設計,改進作業布置制度:一是作業不出校門。利用課后延時服務,通過任課教師輪值的方式,指導學生盡量在學校完成作業,教師及時批閱,面批講解,分析錯因,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提升學生作業質量,學生放學后也有更多的時間可自由分配。二是作業減量不減質。通過設置班級作業公示欄,要求教師從作業內容、作業形式和作業完成時間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和布置,對不同學習力的學生作業實行分層布置,同時學科之間統籌協調、合理安排,嚴控作業時長。各教研組按周審閱,及時總結反饋,規范作業布置。三是規范作業布置。學校從作業布置、設計、批改、講評四個方面規范教師行為,堅決防止作業超標、作業超時、家長做作業、家長批改作業等問題的出現。結合作業常規月檢查,以檢查促規范,以規范促提升。同時,通過不定期的學生和家長問卷調查,了解作業的數量和難度、彈性和分層、批改和講評等信息,并及時反饋調查結果,幫助教師開展過程性自我調控,形成教師內部自覺改進與外部督促改進合一的調控方式。
3. 為生而制,課程趣以激趣。學校針對不同學段,課后服務內容和形式也有所側重,在普遍開展體藝活動、課外閱讀、社團活動、作業輔導等項目的基礎上,一、二年級側重動手操作、游戲活動等,三至六年級側重興趣小組、綜合實踐等。本學期,借“雙減”春風,我校創立學校少年宮,讓興趣小組在校園內如百花綻放,為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鋪路搭橋。開展唱歌、繪畫、象棋、圍棋、足球、書法等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在課后服務時段,有更多可自主選擇的感興趣的課程進行學習。有好課程,也要有好師資。前期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對校內教師的特長愛好做到底清數明,精心籌劃,盤活師資,再加上借力校外資源聘請輔導員,充實校內缺乏的社團輔導力量,讓少年宮活動的開展有了堅實的師資力量支撐。同時,選擇可利用的課后延時時間和借力校內外師資的融合之力,學生的素養提升真實可期,也為校本特色的再創建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構建“同心頻”,家校合力創
如何讓“雙減”政策落地生根,讓課后延時服務工作在學校順利開展,離不開學校的努力,更離不開廣大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因此,我校在家校合力上下足功夫:一是做足宣傳工作。學校充分利用公眾號、家長微信群、LED電子屏等媒體宣傳“雙減”政策,指導家長正確的家教方式。二是做好溝通工作。學校召開家長會議宣講“雙減”政策和推送課后延時家長問卷調查,定期舉辦家庭教育專題講座,為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把家長的心與學校師生擰成一股繩,形成家校共育、家校同責的良好氛圍,同心做好課后延時服務工作。三是做好互動監督。學校定期開展學生作業情況、睡眠情況、視力情況和體質健康等專項家長問卷調查。通過家長的反饋,及時調控規范教師的作業布置行為,規范強化學校在“五項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用心為“雙減”工作保駕護航。同時,也通過問卷調查,進一步摸排學校在指導家長家教方面的著力點。
(作者單位:福建省晉江市靈源街道張前小學 ? ?本專輯責任編輯:林彥 ? ?劉貞輝)
3874500589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