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妙
目前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存在淺表化問題,主要體現在故事主題意義解讀、故事內容理解、語言思維訓練、語用任務完成等,導致學生對英語故事學習停留于表層信息,無法深入故事主旨和文本內涵,更難以觸及深層情感和思維品質的提升。
宮文勝認為,深度學習是基于高階思維發展的理解性學習,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強調內容整合、促進知識建構、著意遷移運用等特征。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故事教學,能夠解決故事教學淺表化問題,幫助學生全面提升綜合素養。本文以人教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上冊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中Story time板塊教學為例,從研讀教材、提煉問題、建構體系、學習體驗、遷移運用方面,闡述在故事教學中實施深度學習的策略。
一、基于大觀念研讀文本,解讀故事深度意義
從單元整體角度研析教材,明確大觀念,在大觀念統領下解讀故事文本,可幫助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可以遷移到新的情境中用于解決真實問題。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中Story time板塊所在的單元主題語境為人與自然,Part A話題為談論臥室,Part B話題為談論客廳,Part C講述一個罐子的回家之路,三個話題緊緊圍繞主題語境展開。基于對教材內容和主題語境分析,筆者將本單元大觀念確定為Life and environment。在Life and environment大觀念的統領下,前兩個板塊的教學應該深入探索居家環境對生活的影響,故事教學板塊同樣不應停留在故事的表層理解,而要通過對故事的理解意識到環境的重要性,掌握正確垃圾分類的方法,形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生活習慣。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反思、評價進行理性思考,反思人類行為,感受自然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對環境的重視和熱愛,學會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最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大觀念的統領,本課故事教學的意義有了延伸和拓展,從文本跳出來,指導生活,引領方向,使課程教育性得到了有效的凸顯。
二、精心提煉核心問題,促進故事深度理解
將大觀念轉化為核心問題鏈形式,創設探究情境,能促使學生圍繞主題意義展開討論、協商和對話,在提升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同時促進其深度理解和認知能力的發展。本課在單元大觀念統領下,層層推進故事理解,設計核心問題鏈如下。
1. Why is the can sad?
2. Who can help the can,the bear,the monkey,the rabbit,the fish or Zoom?
3. How do the fish and Zoom help the can?
4.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nimals in the story?
5. What does the story tell us?
從設計的問題鏈中,我們可以發現,前三個問題為理解性的核心問題,它們直指故事本身,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把握故事大意和細節。后兩個問題為探究性問題,學生通過問題深入故事角色,對人物行為進行評價,在對正反人物的探究中樹立正面的榜樣,認識到如何保護環境,從中引發對環境保護的思考。在問題鏈的層層深入中,學生學會聯系當下生態現狀,深刻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建立人與自然的良好的共生關系。
三、巧妙依托思維工具,實施故事深度構建
Graphic organizer(圖形化組織),是一種可視化的思維圖表工具,重在引導學生在閱讀或思考過程中,關注重要信息、理順文本邏輯、建構內容意義,從而實現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本課故事如果單純停留在問題鏈的反饋,則語言未免抽象并且不利于學生對比信息深入故事內涵。為了強化人物對比,突出故事情節沖突,教師可借助Graphic organizer中的Plot Map (情節圖)設計板書(如下圖所示)。
在以問題鏈推進的故事教學中,教師巧妙地利用Plot Map 在文本理解時逐步形成以上的故事情節圖。情節圖完整地呈現故事情節,脈絡清晰,有助于學生全面理解并建構故事內容。在Can回家的路上,碰到不同的動物、遭遇不同的對待,動物們不同的態度一目了然,其行為背后隱藏著不同的價值觀。顯性的對比有利于學生進行價值判斷,并深入環境保護的主題。
四、采用多樣學習形式,推進故事深度體驗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將自主、合作、混合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與主題意義探究結合起來,豐富探究體驗,深入感悟故事意義。
1. 自主思考與討論交流。在理解性問題上,教師可采用學生自主思考后進行及時反饋的方法,較好地控制課堂節奏;在探究性問題上,可采用自主與討論結合的方式推進,讓學生在信息獲取的基礎上進行自我的分析,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之后進行兩人或小組內的觀點分享,每個人在聽取別人的觀點后,進行信息再次整合和判斷、形成自己的觀點,最后在全班面前進行表述。這一過程中,學生經歷了獨立思考、收集信息、整合判斷、表達輸出的過程,而這也是思維訓練的過程。
2. 角色扮演與展示交流。人教版教材Story Time板塊的故事有趣味、有情感、有寓意,因此教師可設計角色扮演的環節。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生能夠代入角色,深度感受角色的內心世界,用自己的語言、聲音、表情和動作,深入內化和運用所學語言,感悟故事的寓意。本課學生戴上頭飾,分別飾演Can、bird、bear、rabbit、monkey、fish、Zoom。Can的經歷惟妙惟肖地被學生演繹出來,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皆加深對故事的體驗和感受,深化對故事內涵的理解。
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使學習從淺層的信息獲取走向深度的意義探究和語言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教師應把握單元大觀念深入故事意義,設計核心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故事內涵,體驗感悟故事情節和人物思想,在真實的語境中實現語用遷移,發展思維品質。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蕓景實驗小學 ? ?責任編輯:蘇少偉)
36795019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