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云清
大家知道,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是體檢儀也是解碼器,它運用項目反應理論、矩陣抽樣技術、認知診斷技術、回歸分析技術等科學方法來對教育質量進行體檢和解碼。因此,我想從福建省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相關統計數據來分析小初銜接問題,試圖尋找到小初科學銜接的思考點與突破口,從而更好地促進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政策落地。
第一,在學科整體學業表現方面,從2020年福建省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學生學業表現水平Ⅱ級及以上(即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知識和能力的掌握程度)比例看,全省五年級學生語文比例為93.9%,九年級比例為87.8%;五年級學生數學比例為92.8%,九年級比例為81.5%;五年級學生英語比例為88.2%,九年級比例為83.3%。從學生學業表現水平Ⅳ(優秀)比例看,全省五年級學生語文比例為44.4%,九年級比例為34.2%;五年級學生數學比例為42.1%,九年級比例為31.3%;五年級學生英語比例為39.4%,九年級比例為29.6%。
學生整體學業表現結果顯示,合格水平以上比例和優秀水平比例都是小學好于初中,這說明小學學習要求相對較容易;但語文、英語合格水平以上比例,小學比初中多了5個百分點,優秀水平比例則多了10個百分點,而數學不管合格水平以上比例還是優秀比例,小學比初中都多了10個百分點。這反映了語文、英語等學科學業表現合格達標群體大部分小學階段就開始分化了,而數學學業表現合格達標群體則在初中階段大量分化,所有學科優秀群體分化更多的都在初中階段。因此,語文、英語學科小學中高年級的補差、初中的培優,數學學科初中的培優補差相對而言更為重要,是小初銜接的一個思考點。
第二,在學科具體知識、能力表現方面,從學生學科內容掌握情況看,全省五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與欣賞”分數較高(511分),“表達與交流”分數較低(385分);九年級“古詩文閱讀”分數較高(587分),“文學類文本閱讀”分數較低(466分)。五年級學生英語“口語”分數較高(501分),“讀寫”分數較低(441分);九年級“口語運用”分數較高(559分),“書面表達”分數較低(407分)。從學生學科能力形成看,全省五年級學生語文“記憶”(檢索)分數較高(507分),“創作”分數較低(381分);九年級“理解”分數較高(573分),“表達應用”分數較低(308分)。五年級學生數學“理解”分數較高(500分),“運用”分數較低(491分);九年級“了解”分數較高(585分),“運用”分數較低(366分)。五年級學生英語“識記”分數較高(507分),“理解”分數較低(497分);九年級“識記”分數較高(608分),“運用”分數較低(481分)。
由上可知,小學語文閱讀與欣賞表現好,而初中語文只有古詩文閱讀表現好,文學類文本閱讀則表現差,因此,小學可以在高年級增加些文學類文本閱讀,為初中打下更好的基礎。小學語文、英語學科書面表達都差,初中更差,各科批判、鑒賞、創造等高階思維能力都差,因此,學科教師在按各自學段課程標準做好分內事的同時,需要從大、中、初、小、幼五個學段螺旋式上升的角度,要有全程接力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兩個意識,一是向較低一學段拉拉手意識,大手拉小手,二是向較高一學段開開門意識,開啟學科智慧進階之門。避免兩個誤區,一是守株待兔、無所作為,二是拔苗助長、過猶不及。
第三,在學生學習情感態度表現方面,監測從學生對學習內容、活動和課程的喜愛程度等方面測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對自己學好學科的能力的主觀判斷來測查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監測結果顯示,全省五、九年級語文學習興趣高的學生的語文成績比語文學習興趣低的學生分別高出50分和59分,五、九年級語文學習自信心高的學生的語文成績比語文學習自信心低的學生分別高出51分和47分;全省五、九年級數學學習興趣高的學生的數學成績比數學學習興趣低的學生分別高出54分和24分,五、九年級數學學習自信心高的學生的數學成績比數學學習自信心低的學生分別高出41分和100分;全省五、九年級英語學習興趣高的學生的英語成績比英語學習興趣低的學生分別高出81分和102分,五、九年級英語學習自信心高的學生的英語成績比英語學習自信心低的學生分別高出84分和110分。
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科興趣和自信心與學業成績都是顯著正相關的,當然,不同學科和學段它們的重要性有所不同。小學數學興趣重要性超過自信心,初中數學則自信心對成績的影響大大超過興趣;小學語文興趣和自信心一樣重要,初中語文興趣對成績的影響則比自信心更大些;小學英語興趣和自信心一樣重要,初中英語自信心重要性超過興趣。在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中英語的學科興趣和自信心與學業成績最顯著相關。可見,小學階段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正遷移為學習自信心,初中階段如何保住學習興趣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習自信心,這都是小初銜接的重要思考點。
第四,從學生人際關系情況來看,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是學生的主要社會關系,對學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問卷調查的結果反映小學和初中都是同伴關系好于親子關系,親子關系又好于師生關系,特別是師生關系初中比小學得分低得多,這是需要我們教師反思的地方。因為知識的獲得是具有情感性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積極的學習體驗的關鍵,與其說是物質環境,不如說是情感氛圍,人的成長就是情感與智能相輔相成、良性互動、縱深融合的結果。所以,我們要讓課堂變成學生學習的樂園和精神的家園,讓學生親歷融洽的師生關系所帶來的良好的學習體驗,并且讓愉悅、遐思、聯想、感悟等美好的學習體驗融入自己的生命成長歷程,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相悅而教學相長,讓學習自然而然地成為師生終身的生活方式,從而讓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第五,從學生完成家庭書面作業時間來看,監測數據顯示,全省五年級周一到周五每天語文書面家庭作業時間在15到30分鐘的學生,語文學業成績最高;數學書面家庭作業時間在15到30分鐘的學生,數學學業成績最高;英語書面家庭作業時間在15分鐘以內的學生,英語學業成績最高。不做作業的五年級學生語文、數學、英語學業成績均最低。全省九年級周一到周五每天語文書面家庭作業時間為30分鐘到1小時的學生,語文學業成績最高;數學書面家庭作業時間為1小時及以上的學生,數學學業成績最高;英語書面家庭作業時間為30分鐘到1小時的學生英語學業成績最高。不做作業的九年級學生語文、數學、英語學業成績均最低。
全省五年級周一到周五每天語文書面家庭作業時間在15到30分鐘的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最高;數學書面家庭作業時間在15分鐘以內的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最高;英語書面家庭作業時間在15分鐘以內的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最高。不做作業的五年級學生語文、數學、英語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均最低。全省九年級周一到周五每天語文書面家庭作業時間為30分鐘到1小時的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最高;數學書面家庭作業時間為30分鐘到1小時的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最高;英語書面家庭作業時間為30分鐘到1小時的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最高。不做作業的九年級學生語文、數學、英語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均最低。
由此可見,學生完成書面家庭作業時間與學業表現、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心之間基本呈倒U型關系,也就是說,書面家庭作業時間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學生的學業表現、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最高,作業時間過短或過長,學生的學業表現、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都相對更低。按相關文件規定,小學中高年級書面家庭作業每天控制在1小時以內,初中每天1.5小時以內。而按監測結果粗略綜合分析,成績最好的小學生群體每天完成書面作業時長大約1小時,成績最好的初中生群體每天完成書面作業時長大約2小時。可見,在“雙減”背景下,如何設計合適難度、合適題量、系統化有價值的家庭作業,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家庭作業,同時適當增加隨堂練習時間,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養成學生做題的良好習慣,如注意力集中,時間觀念強,先復習后做題,先思考后請教,等等,是穩定學生學業表現的關鍵所在。
總之,落實“雙減”政策的一種策略選擇就是小初科學銜接,這需要我們的教育智慧,即從教育層面更多需要自上而下的統籌,從教學層面更多需要自下而上的思考,從能力維度更多需要縱向的迭代更新,從知識維度更多需要橫向的整合與融合,所有的政策措施與策略選擇都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行動研究和實證支撐。
(責任編輯:林彥 ? ?劉貞輝)
300650190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