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班主任崗位是具有較高素質和人格要求的重要專業性崗位。近年來,班主任專業發展越來越得到重視,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完善人格對班主任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班主任的專業發展需要從知識本位、能力本位發展到人格本位,完善人格應成為新時代班主任專業發展的新追求。
[關鍵詞] 班主任專業發展;完善人格;目標追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他要求教師“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做讓學生喜愛的人”。班主任作為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建設的指導者、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引領者,其人格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班主任的專業發展需要從知識本位、能力本位發展到人格本位,完善人格應成為新時代班主任專業發展的新追求。
一、班主任專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班主任崗位是具有較高素質和人格要求的重要專業性崗位。自2006年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和2009年教育部印發《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以來,班主任專業化已逐漸為人們所認同,并成為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的目標要求,取得了一定成效。
1.班主任專業發展越來越得到重視
《意見》中指出:“做班主任和授課一樣都是中小學的主業,班主任隊伍建設與任課教師隊伍建設同等重要。”《規定》中再次強調:“班主任是中小學的重要崗位,從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學教師的重要職責。教師擔任班主任期間應將班主任工作作為主業。”
近年來,班主任的專業發展得到高度重視,班主任的專業培訓得到切實加強,提高班主任專業素養的相關舉措陸續出臺。如一些地方和學校建立了優秀班主任(名班主任)工作室,發揮優秀班主任示范引領作用;一些省、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開展了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比賽,探索新形勢下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新途徑、新方法,全面推進班主任隊伍專業化發展;尤其是2021年,教育部在全國組織開展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動,對于促進班主任專業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引領作用。
2.班主任專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在看到班主任專業發展成效的同時,也必須清楚地看到,由于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健全,班主任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教師不愿做、不會做、不宜做班主任的“三不”現象依然存在;班主任工作職責無邊界、發展無階梯、職業無生涯的“三無”現狀沒有改變。無論做了多少年的班主任身份幾乎沒有改變,使教師擔任班主任缺乏成就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實際工作中,一些班主任老師的班級管理綜合能力不足、專業素養不高的問題還很突出,如對教師基本從業規范的認知不足,對教育教學基本規律的把握不深,對學生個體的尊重和愛護不夠,與家長交流溝通的方式不當,等等。之所以如此,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的專業化程度不夠高,其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道德與時代發展的要求、學生成長的需要還存在較大差距。
在班主任專業發展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識本位、能力本位的傾向。如在班主任的培訓中,對傳授基本知識、培養基本技能比較重視,而在加強師德修養、提高人格素養方面關注不夠。這也正是當前學生家長及社會所廣泛關注和期待解決的問題。雅斯貝爾斯指出:“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誰要把自己單純地局限于學習和認知上,即便他的學習能力非常強,那他的靈魂也是匱乏而不健全的。”解決班主任專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但應堅持人格化取向,將完善人格作為新時代班主任專業發展的重點和關鍵。
二、完善人格對班主任專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人格是以人性稟賦的潛能為基礎,以滿足更好生存的需要為旨歸,通過人的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等各種活動塑造并體現在這些活動中,由觀念、能力、知識、品質等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征構成,表現為一個人的具有一致性和穩定性的總體個性特征和完善精神面貌。伴隨著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班主任專業發展已經不局限于掌握專業知識和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而需要真正具備從事教育的素質,這就是班主任的人格。因此,將完善人格作為新時代班主任專業發展的新追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完善人格是教育立德樹人的本質要求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赫爾巴特認為,不存在“無教學的教育”,也不存在任何“無教育的教學”,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把教學看作知識范圍以內的事,訓育看作品行范圍以內的事,以為學習知識與修養品行是受不同的原理支配的……殊不知學習知識與修養品行是受同一學習心理定律之支配的。我們如果強為分家,必致自相矛盾,必致教知識的不管品行,管品行的不學無術。”教育不等于教學,更不等于知識傳授。教育面向人的精神世界,以提升精神境界為目的。因而,教育在本質上是“人對人的主體間的靈肉交流活動”,是充滿人文性的活動,而不是技術化的操作活動。對于從事建班育人工作的班主任而言,理念比技術重要,人格比知識重要。人格是班主任專業發展走向成熟和完善的標志。陶行知先生曾說:“在教師的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沒有人格的班主任,專業發展是殘缺的、缺少靈魂的。班主任的人格不只是道德層面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更是班主任從事教育事業的生命自覺,以及對教育的摯愛。
2.完善人格是班主任履行職責任務的必然要求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而誰來培養人,是教育的關鍵問題。習近平強調,教師重要,就在于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工作。他在多個場合都強調教師人格的重要性。
人格不僅是一個人特征的表現和精神境界的表征,而且具有一種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班主任從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勞動。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建立在教師人格的基礎上。因為只有從教師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沒有教師對學生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響,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夠影響人格的發展和形成。”人格健全的班主任具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暗示作用。在向師性心理的作用下,學生會不自覺地學習、模仿班主任,從而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人格的教育作用往往是潛在的,但正因為不為人所覺察,所以,它所發揮的作用往往更本質、更深入、更持久。中小學生正處于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班主任應該不斷砥礪自己的人格,使自己成為一個身心和諧、人格健全的人,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讓學生主動把自己當成榜樣和楷模,從而出色地履行班主任的職責,完成建班育人的各項任務。
三、完善人格是班主任專業發展的新境界
完善人格不是否認班主任知識和能力的重要,而是強調對班主任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知識和能力上,應該需要更加重視班主任的人格,把涵養人格放在班主任專業發展的首位。心理學認為,人格是人的綜合規定性,是由觀念、能力、知識、品質等要素構成的。雖然每個人的人格是各不相同的,但觀念正確與否、知識是否豐富、能力是強是弱、品質是否優良,共同規定著一個人的真實人格,這些要素方面的差異決定著人們人格的差異。人格的完善需要個體的學習、實踐和涵養,因此,我們應當從觀念、知識、能力、品質等方面完善班主任的人格,提升班主任的專業化水平。
1.完善觀念人格
觀念是對待事物的看法和理念,這里的觀念主要是指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事業獲得成功的基石。班主任有無正確的理想信念,將直接影響到班主任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和班級工作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生素質的發展方向。理想信念是人們超越現實生活、追求理想生活的深層需要的理性表達,是人們對某種生活理想及其觀念的高度確信和自覺認同,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人生奮斗目標與社會發展愿景上的集中體現。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動的總開關,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在班主任核心素養形成中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班主任要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努力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做出應有的貢獻。
2.完善知識人格
習近平指出:“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班主任作為教師,沒有基本的教育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很難得到學生的認同,更不用說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了。同時,班主任工作面廣量大、繁雜多樣,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沒有淵博的學識,很難做好班主任工作。美國學者霍夫蘭德、阿倫森等人通過一系列實驗證實:“一個對問題享有聲譽的人總比無聲譽的人更能引起更多人態度的轉變。”也就是說,信息傳播者的權威性會影響他所提供的信息產生的指導效果,權威性越強,指導效果越好。所以,班主任要通過自己力量指導學生及其父母改變在親子溝通中的消極狀態,促成雙方積極有效的溝通,就需要建立自身的權威以贏得他們對自己的信任,而這一權威由“教育者的學識、專長等因素產生”。
知識是專業的基礎。教師的基本專業知識包括學科性知識(本體性知識)、教育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兒童發展知識、教育專業知識。班主任除了要具備作為一般科任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專業知識外,在知識儲備上還有特殊的要求。班主任的工作對象既是學生個體,又是班級集體,因此,班主任一方面要具有關于學生個體的教育知識,如教育學、心理學、德育學等相關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也要具有關于班級集體的教育知識,如班級管理學、班級社會學、班級文化學、班級行為學等相關專業知識。班主任還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立德樹人的工作實踐。
3.完善能力人格
能力是順利實現某種活動的心理條件,表現在所從事的各種活動中,并在活動中得到發展。知識只有轉化為能力,才有力量,才能發揮其潛在的作用。一個專業化的班主任在掌握比較全面的專業知識基礎上,還應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如組織與管理班集體的能力、組織開展班級活動的能力、深入了解和研究學生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的能力、與學生家長和班級科任教師進行溝通協調的能力、熟練運用網絡開展班級德育工作的能力以及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等。在經濟全球化、價值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班主任要善于引導學生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在多變中定方向,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價值選擇能力、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4.完善品質人格
品質要素雖然是人格的要素之一,但它不是普通的要素,而是在人格結構中起決定性作用,人格只有在品質完善或德性完善的前提下才談得上完善。換言之,德性是否完善是人格是否完善的首要條件,更是人格完善的核心內容。陶行知先生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在班主任專業素養中,道德品質是關鍵因素,滲透到班主任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成長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因此,班主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言傳和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和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和學術規范相統一,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格完善就是自我實現。人格完善實際上是一種理想狀態。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徹底地達到人格完善。因此,人格完善常被看作人格理想。雖然人只能接近而不能達到人格完善,但把人格完善作為人生理想來追求,能使自己的人生更豐富、更充實、更優質、更道德、更高尚。因而,人格完善的人具有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由人格高尚、人格完善所產生的吸引他人并令他人傾慕、崇敬、贊美的力量。對于班主任來說,人格魅力使自己感到不僅得到了學生的認同和尊重,而且得到了學生的傾慕、崇敬和贊美,感到自己的價值得到了實現,從而在心理上得到極大的滿足,這種滿足感是一種有高度、有深度的持久幸福感。因此,完善人格是新時代班主任專業發展的理想境界和價值追求。
[參考文獻]
[1]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
[2]江暢.德性論[M].人民出版社,2011.
[3]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M].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7.
[4]齊學紅,黃正平.班主任專業基本功(第4版)[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
[5]波·恩·申比廖夫,伊·特·奧哥洛德尼柯夫.教育學[M].陳俠,熊承滌,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55.
[6]瓦·阿·蘇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長的談話[M].趙瑋,等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7]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8]江暢.人格完善與人生幸福[J].通識教育研究,2016(01).
黃正平? ?江蘇省第二師范學院研究員,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江蘇省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班主任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