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琪
威廉·福克納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他的著作中不乏很多經典作品。原型理論對作品解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說《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蘊含了那個時代的真實寫照。以該小說為例,本文用原型理論角度分析其中的人物以及事物的具體意象,并分析其中主人公的精神危機和深刻內涵。通過原型理論來解讀作品可以使我們更好地欣賞小說《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
威廉·福克納的長篇小說與短篇小說,絕大多數的故事都發生在約克納帕塔法縣,稱為“約克納帕塔法世系”。他的作品全方位反映了美國南方的階級制度和社會風貌,表達了美國舊南方與現代文明的對抗。他精確反映了內戰后的美國南方,描寫了美國南方的社會現象。其中著名的哥特式小說《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納的著名作品,主人公艾米麗便是美國南方貴族的代表。艾米麗小時候母親就病逝了,在父親的父權制教育之下,在封建觀念和傳統束縛中,她從小便養成了孤獨、高傲的性格。父親去世后,她便剪去長發,待字閨中。直到她遇見了霍默·巴羅并且和他出雙入對,艾米麗才體會到了愛情的滋味。可是最后在霍默要離開她的時候,她用極端的方法留住霍默,而且一直保存著霍默的尸體。從以上種種行徑可以看出,主人公艾米麗是南方舊貴族和舊傳統的化身。
一、原型理論
據榮格考證,“原型”的希臘語是“Archetype”,“Archein”意為初始、根源;“Typos”指式樣、模型、形式、模式,在古希臘哲人的著述中頻繁出現,只是其指涉因人因事不同而不同。近代原型概念出現在19世紀下半葉,一般指作品中自古以來反復出現的比較典型的文學現象(如主題、意象、敘事方式等)。原型的概念首先被英國人類學家弗雷澤(James G.Frazer)所采用,借以解釋多種文化里存在的傳說和宗教典儀,通過對這些儀式的形式進行分析,解讀出其中包含的結構規律。此外,由于原型具有共通性,所以通過研究原型可以貫通不同地域、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建構文學發展的宏觀結構。對原型的重要研究始于弗雷澤,至20世紀50年代由加拿大學者弗萊(Northrop·Frye)發展成熟,弗萊把弗雷澤所說的“原型”在文化和文學中進一步深入闡釋,發展出一套更加系統完整的原型理論。
筆者將采用原型理論來分析福克納小說《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艾米麗的人物原型以及小說中的事物和顏色所代表的意象,同時分析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她所經歷的精神危機。
二、艾米麗故事階段解讀
原型結構可以存在四種基本敘述程式(mythei),分別為傳奇、喜劇、悲劇、反諷或嘲弄,分別對應自然界四季的春、夏、秋、冬;文學樣式在形式和節律上可以有四類:戲劇、史詩、敘事、詩歌。以上的各個模式、程式、層次、樣式,又可以進一步分解出各自對應的一套變化規律。弗萊從每一天的太陽循環中到每一年的季節循環中看到意義的唯一存在模式。每個作品里的“英雄”都存在著從出生到凱旋再到毀滅的階段。他的每一階段分別代表著春、夏、秋、冬四個不同的季節,也代表了人物所處的不同境遇。筆者根據不同的階段結合福克納的小說《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來解釋該小說主人公的原型意象。
(一)第一階段:黎明、春天和生的階段
英雄出生、再生、創造或戰勝黑暗(因為四個階段是一個循環)、冬天和寂寥。
從屬人物:父親和母親。
艾米麗作為主人公,從曾經擁有苗條的身材和白皙皮膚的女人到最后變成了一個身材臃腫、傲慢冷漠的老人。開始時,艾米麗是一個穿著白色裙子、身材苗條、有著飄逸長發的女孩。她是個天真無邪的少女,在父親的傳統觀念中長大。直到她父親去世,她一直沉浸在悲傷中。她變成了單身一人,孤苦伶仃。她剪去長發,并且把父親的畫像貼在墻上,就像是父親從來沒離開過一樣。她一直不愿意承認父親已經去世了,她的精神支柱倒塌了。最后小鎮上的居民幫艾米麗把她的父親埋葬。由此可見,從艾米麗年輕時候到父親去世這一階段的形象正是象征著作品里“英雄出生”的階段。
(二)第二階段:頂點、夏天、婚姻或凱旋階段
代表:喜劇、田園詩和牧歌的原型
從屬人物:隨從和新娘。
當艾米麗遇見霍默時,兩人經常一起出游。兩人如膠似漆的戀情讓村里人一度認為他們要進入婚姻的殿堂。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從屬人物對應的是霍默,艾米麗作為主人公便對應著第二階段。在這階段中,也是艾米麗最快樂的階段,似乎她已經從父親去世的陰影之中脫離出來。
(三)第三階段:墮落、秋天和蕭瑟階段
代表:墮落和犧牲、英雄的孤獨等,悲劇和挽歌的原型。
從屬人物:叛徒。
在第三階段中我們可以看到艾米麗的墮落,她從一個美麗的少女變成了一個高傲、冷漠、孤僻的婦人。村里人最后一次見霍默是在他進入艾米麗家前,自那以后他便再也沒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而在此之前,大家也看到了艾米麗上街買毒藥,自那以后,她也再沒出過門。她因愛生恨最終用砒霜將霍默毒死,最后孤獨終老。從這里我們可以分析艾米麗之所這樣做是因為在父親的影響和教育之下,導致她不允許別人侮辱她的尊嚴。所以,她寧可永遠讓霍默安靜地留在自己的身邊,也不允許他拋棄自己。
(四)第四階段:黑暗、冬天階段
代表:洪水、混亂回歸、英雄失敗。
從屬人物:女巫。
最終,艾米麗由曾經身材苗條的天真少女變成了冷酷、高傲的老婦人直至死亡。這便是艾米麗最后的階段,最終混亂回歸。而她的結局也代表了美國南方奴隸制的瓦解,在北方工業發展的沖擊下,她作為最后的南方封建貴族化身也煙消云散了。
三、事物以及顏色原型解讀
(一)事物意象
首先,在《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我們可以看到小說并沒有重點敘述玫瑰花,但是我們可以看出該故事賦予了玫瑰花更加深刻的內涵。玫瑰本身的香氣撲鼻代表著愛情的意象,然而它也充滿著尖刺。玫瑰象征愛情,代表了艾米麗對霍默的愛。她不在意周圍人和村里人的看法,毅然決然地選擇和霍默在一起。她愛霍默,每天和霍默出雙入對。她愛過他。然而玫瑰本身也是帶刺的,由于霍默并沒有和她結婚的打算,霍默的變心,使她因愛生恨,選擇用特殊的方式讓霍默永遠地留在自己身邊。
其次,是父親的畫像。艾米麗自小便在父親的壓迫下成長,她需要時刻維護自己淑女的形象,父親是她通往自由的屏障。頭發象征著父親對艾米麗的制約,所以,在父親死后,她把自己的頭發剪短,這也意味著她對父親控制的脫離。她想掙脫父親對她的束縛。然而,父親的畫像依然在那里擺放。這也意味著,在現實的條件下,艾米麗實際上并沒有真正脫離父親對她的操控,她也一直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下。所以,艾米麗在霍默變心離開的時候毒害他,是為了維護南方貴族的形象,她用自己極端的方式傷害了霍默。
(二)顏色意象
玫瑰是紅色的,而紅色象征著血液、犧牲,代表強烈的情感。這也表明了艾米麗對霍默的感情純潔而不可褻瀆。所以,在最后霍默變心時,她選擇用極端的方式把霍默永遠地留在自己的身邊。這也象征著她舊貴族女性的最后尊嚴不允許別人來傷害。
文中“褪色的玫瑰色窗簾、玫瑰色的燈罩”象征著艾米麗愛情的終結。當她知道霍默要走時,她的美夢崩塌,以至于她用極端的方式讓心愛的人永遠地躺在了自己的身邊。褪色的玫瑰色窗簾和燈罩也意味著她最后的結局。她作為美國舊南方貴族的代表,她的結局最終也暗示了美國奴隸制度的崩塌。
文中在細節中處處透露著艾米麗房間的陰暗和與世隔絕的封閉。在原型理論下,黑色代表著混亂、神秘、未知。我們從艾米麗的外貌中可以看出,她從一個穿著白色裙裝的天真少女到身材臃腫、黑色外衣、灰色頭發的老婦人的轉變。從白顏色到黑顏色的變化可以看出艾米麗從原來天真爛漫的少女變成了一個孤獨、冷漠的老婦人。小說中關于艾米麗的描述是“她穿著黑色外衣,幾乎很少出門”,這種突如其來的神秘感讓村里人紛紛對艾米麗進行猜測。黑色還作為無意識與憂郁的意象,在小說的后半部分我們可以看到艾米麗的憂郁和寂寞,她把自己完全與外界隔離開,自己囚禁在自己瘋狂的私人世界中。艾米麗身上的這種黑色也預示了她整個身心的極度扭曲,最終落個孤獨、寂寞和憂郁的結局。
另外,文中寫道:“關于男人的銀白的盥洗用具已經褪了色,白銀已經毫無光澤。”白色在原型理論中意味著具有高度感染力、純潔無瑕并且是天真永恒的代表。在對艾米麗的房間的描述中,那褪了色的白銀色用具便是對艾米麗的表述,它的褪色便是代表艾米麗不再是曾經那個天真純潔的少女了。由于失敗的愛情,她與自己愛人的尸身同床共枕長達多年。艾米麗一直活在父親的陰影之下,在當時社會背景的約束下,她的心理變得極具扭曲。那時清教徒倡導節欲、理智,所以她從小便被剝奪了追求愛和釋放天性的權利。她沒有自由,她需要時刻維護南方貴族的形象。
從福克納的經典小說《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本文通過運用經典的原型理論來分析艾米麗的人物形象,以及小說中鮮明的事物和顏色所代表的意象,展示了艾米麗的精神危機和從她身上看到的舊南方貴族的身影,每個意象都預示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和故事的走向。從艾米麗身上,我們看見了一個一直在父親影響下生活的淑女形象。艾米麗一直都是美國舊南方時代的代表,她每時每刻都要維護舊貴族的尊嚴和守護著父親給她灌輸的老舊思想。最后,艾米麗在失去愛情的同時把自己變成了冷漠、孤獨的婦人。主人公艾米麗形象的變化以及小說情節的復雜矛盾都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645005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