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巍 青木 辛斌
與新冠病毒的“持久戰”在繼續。14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602例,無癥狀感染者1768例。這是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報告的最高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中國目前的疫情離不開一個關鍵背景,就是全球正受第四波疫情影響,特別是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疫情高位流行。德國新聞電視臺15日說,與德國日增20萬確診病例相比,中國的新增病例數低得離譜。不少外媒都有這樣的感嘆,同時它們開始“擔心”中國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15,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用“防控形勢嚴峻復雜”描述當下情形,他同時表示,實踐證明,我國現行的“動態清零”總方針和一系列防控措施應對奧密克戎變異株疫情是行之有效的。有研究稱,下月初,這輪疫情將得到控制。
28個省份被波及
15日下午,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近期,我國多地多點發生本土聚集怪疫情,主要為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快、隱匿性強。會上通報,3月1日至14日,本土疫情累計報告感染者超過1.5萬例,波及28個省份。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已向吉林、廣東、山東、河北、去南、黑龍江等地派出工作組。
“周二,中國各地共有近3000萬人被封鎖,激增的病例數帶來大規模一檢測的回歸,身著防護服的衛生官員重返城市街道,其規模為疫情大流行以來所未見。”法新社稱,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吉林,該省省長周一晚上表示,吉林市力爭一周實現社會面清零。
吉林省14日新增3076例本土確診病例。15日0-12時,長春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730例。15日0-9時,吉林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01例(均為輕型)。截至15日22時,吉林市共劃定高風險地區1個、中風險地區30個。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報道說,中國正在抗擊“史上最高水平的”疫情,本月初以來,確診病例已逾萬。在最近的疫情中,高傳染性的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速度比追蹤接觸者的速度要快。截至周二,河北省的廊坊及中國南部的深圳和東莞也被“封鎖”。
在北京,14日16時至15日16時,新增6例本土確診病例和2例無癥狀感染者。市疾控中心對近期新增的14例感染者標本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結果顯示病毒均屬奧密克戎變異株。
在上海,15日新增4例本土確診病例和101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此外,衛生官員表示,上海沒有采取“封城”“停擺”等措施,現在也不必“封城”,各單位可根據自身特點錯峰上下班,有條件的階段性居家辦公。
為緩解上海疫情防控壓力,中國民航局宣布,3月21日至5月1日期間,調整部分上海入境國際客運航班,涉及5家航空公司、22條航線,共計106班,入境點將由浦東機場調至成都、大連等12個口岸機場。
外媒“擔憂”供應鏈
“新冠肺炎病例激增迫使制造業中心深圳和長春一些工廠關閉。”《華爾街日報》15日稱,深圳和長春實施封閉管理,許多電子和汽車工廠停產,給屢受打擊的全球供應鏈帶來新威脅。富士康等多家制造商表示,按照當地政府政策暫停在深圳的生產。
德國《經濟周刊》以“中國的新冠危機——全球經濟的新危險”為題報道稱,新的疫情浪潮已導致大眾汽車和蘋果供應商富士康停產。大眾汽車的一名女發言人表示,一家大眾工廠、一家奧迪工廠和二家零部件工廠受到影響,但工廠關閉并不自動意味著減少車輛生產。文章稱,蘋果停產可能會導致全球iPhone短缺。
據美國CNBC網站15日報道,邁威爾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墨菲表示,“封城”將對電子行業造成干擾,尤其是在深圳,“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去過那里很多次。這是一座擁有1700萬人口的城市,所以會出現一些混亂”。
實際上,深圳只是實行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而非一些外媒想象中的“封城”。來深和離深的通道均未關.閉,市內出租車、網約車不停運,私家車可出行。在封閉式管理的工業園區內,企業可以正常生產經營。有媒體提到,世界第四繁忙的鹽田港港區各項操作及周邊拖車業務均正常作業。
認為中國經濟將大受影響的聲音也不少。美國彭博社引述澳新銀行經濟學家的估計稱,隨著其他地區病例增多,中國一半的GDP和人口將受最新疫情影響。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于春海對新加坡《聯合早報》表示,這波疫情對經濟的短期影響顯著,不過,一旦通過本輪壓力測試,相信防疫措施會很快放松,入夏之后生產投資提速能對沖目前的停滯。
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坦言,疫情會對部分地區的經濟恢復造成一定影響,但從全國來看,形勢總體穩定。“我們在疫情防控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經濟受到的影響會逐步得到控制。當然,因疫情變化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下階段對經濟的影響還需要觀察。”
中國能夠控制住疫情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出現這種局部聚集性疫情多點同時發生的局面,一是受全球尤其是亞洲疫情高發的影響,二是困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染性強,三是近期多數感染者無癥狀或癥狀輕微造成發現難。因此,我們的防控措施需要更敏感地捕獲疫情,并更快、更準地作出反應。
在不少分析看來,歐美國家放松疫情防控,不僅使其本國的疫'情加劇,同時向世界加速傳播擴散,特別是疫情從歐美陸續輸往東南亞。世界衛生組織14日的數據顯示,全球累計確診病例達456797217例。香港Now新聞臺15日稱,世界衛生組織對香港中通社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尚未穩一定,現在不是放寬防疫規定的時候。
《聯合早報》15日刊文稱,上海和深圳一個是東部直轄市,另一個是被視為“準直轄”的南大門。跟其他國家和地區上萬起單日新增病例數相比,深圳、上海甚至吉林省的情況都不算嚴重。但放置在中國“動態清零”的大背景下,破百破千的新增病例迅速拉響警報。
路透社報道說,,根據位于中國西北的蘭州大學運行的預測系統,在累計約3.5萬例確診病例后,本輪疫情將于4月初得到控制。該大學在最新評估中表示,只要繼續實施嚴格的控制措施,中國就可以控制住疫情。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各地出現輸入性病例的情況難以避免,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就會導致聚集性病例,聚集性病例如果沒有盡早發現就會導致疫情大流行,所以一定要堅持“動態清零”。他認為,此次多地出現聚集性疫情提醒我們,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各種措施還需加強,不是說要擴大防控范圍,而是要加強對高危行業和人群的檢測力度。要相信,我們國家一旦發現哪里出現疫情,就一定能把它撲滅。即使一時找不到源頭,通過核酸檢測手段也能斬斷后續傳播鏈。
與此同時,國家衛生健康委在不斷調整新冠病毒肺炎診療方案。15日公布的最新版方案提到對病例實施分類收治,輕型病例集中隔離管理,將“出院后繼續進行14天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修改為“解除隔離管理或出院后繼續進行7天居家健康監測”等。▲
環球時報2022-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