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凱 劉曉霞
(臨淄區生態環境技術服務中心,山東 淄博 255400)
當前階段,正是我國環境污染事故的高發期,對于環境污染的應急監測的頻率也呈現上升趨勢。特別是突發性的大氣環境污染事故,對于造成這些事故的排放模式、排放途徑等都是難以確定的,而且它在短時間內就能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事故。這樣的事故具有治理難度大、范圍廣、影響周期長等特征。同時,由于這類大氣環境污染的情況出現得突然,所以在采取跟蹤和控制的行動時比較困難。應急監測,可以在事故出現時及時地響應,幫助工作人員在短時間內認清現場形勢,并且作為環境監測預警系統中的主要構成,大氣環境的應急監測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體環境的監測水平,所以應急監測在對大氣環境的監測中是十分必要的。
應急監測,首先可以相對及時地辨別這種大氣環境污染的種類、影響范圍,且能夠為治理環境提供可靠的信息來幫助措施有效執行。其次,可以防止由于這種污染事故被夸大而引起經濟損失,幫助維護社會的安定。有效地應用應急監測,可以及時準確地獲取并發布相應的信息[1]。人們能夠及時地獲取這些信息,避免了出現緊張氣氛的狀況。
對于我國當下的環境監測工作,有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地區都將環境監測工作納入日常工作,甚至很多地區還沒有給予這項工作一定的重視。在工作開展方面,部分地區由于經費有限,實行力度不夠大,都使得在工作中所要用到的設備沒有充足的資金去采購,繼而影響環境監測工作的質量。在應對那些突發性的環境事故時,其主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對污染物進行采樣,然后分析這些采集來的樣本,從而得出排放污染物的種類。
但是,由于資金方面的限制,部分設備無法得到采購。例如,便攜式設備可以讓污染物在第一時間得到處理。但便攜式設備的缺少,就會導致污染物在送到實驗室時,沒有辦法在第一時間得到處理,影響人們快速地做出判斷。其實應急監測跟日常的環境監測工作之間的區別之一就在于設備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儀器都隨時有用,甚至有的儀器在幾年內都用不到,這時就需要相關人員在平時做好養護,以保證在需要用到這些設備時,它們能夠正常工作[2]。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消耗物品,如傳感器,是需要及時補充的,避免在使用過程中由于消耗品的缺少而影響監測工作。
其實對于突發性的環境應急監測的工作人員來說,壓力是非常大的。在工作人員工作的時候,需要滿足各種要求,不僅是對相關人員專業素養的要求,身體素質的要求也需要滿足。不過根據當前的情形能夠發現,很多應急監測的相關工作人員沒有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工作部門沒有落實對人員的培訓。
在培訓中,常常對培訓的開展不夠上心,且部分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的人員是非專業的,這常常導致培訓效果不好。另外,很多環境監測人員的責任心不夠強,在工作中觀察得不夠細致,常在大氣環境污染的事故發生后,才進行總結。這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作的效率。
我國對于大氣環境的保護還是非常重視的,所以做環境監測工作的有關部門所要承擔的責任與任務都比較繁重。最近,隨著環境污染程度越來越深,不僅環境監測工作的范圍越來越大,其重點監測的內容也有所調整。但是,我國環境監測部門的人員數量是一定的,隨著工作量的增加,慢慢導致工作人員不能對所有的內容進行一一應對,甚至很多基層的站點出現了沒有人專職做應急監測工作的狀況。
要想解決這種情況,只能聘用一些兼職人員,但是這部分人不一定有專業的能力,導致工作質量不高。所以,在當前的工作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專業人才的缺口比較大。
對當前情況的研究發現,我國基層環境監測站普遍存在人員少的現象,很多人員在編不在崗,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來講就是對監測工作本身的不重視。雖然應急監測出現的時間并不是固定的,有一年,也有十幾年,但是這不是說對大氣環境污染的應急監測不重要。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其出現的時間是隨機的、不確定的,才要更加注重加強做好預防方面的工作,有效避免由于環境污染事故造成的損失。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從機構入手,人員方面,予以配備一定的專業人員,以確保在環境突發情況出現時能夠做出及時有效的應對。在設備方面,在有充足經費的條件下,采購所需的設備與消耗品[3]。日常工作中,對于有使用期限的物品及時進行更換,以避免在工作中影響監測的結果。監察部門等方面可以適當加大對這一項目建設的資金投入,以幫助人員完善設備配置,以保證應急監測工作的有效進行。
這一工作的難度和強度都比較大,主要原因在于它對監測的工作人員有著較高的要求,專業素養、身體素養都需要達到較高的標準。同時,對于監測人員的綜合素養也要加強,這樣一來才能保證應急監測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達到這幾個要求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更要在這一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提高監測人員的綜合素養,要從相關部門入手,定期對相關人員開展培訓工作,創建高質量的應急監測隊伍。在培訓工作中進行嚴格管理,對于負責進行培訓的人員質量嚴格把控,讓專業知識豐富的人員來對監測人員進行培訓。同時,進一步控制質量,優化實驗室的建設,提高監測分析的質量,加強環境監測人員的工作責任意識與防范意識,在工作中更加細心,對于事前防范給予足夠的重視。這樣一來,在突發情況出現時,監測人員才能夠準確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的影響,保證人們的安全。
首先,針對環境污染的專項監測經費方面需要達到保障。根據預算的要求,將各項的費用支出情況納入監測的相關的考核中。其次,應急監測標準需要建立和完善。在制定標準時,要對各個環境監測的機構的情況進行了解。在這個基礎上,把配備儀器的標準確定下來。最好是能夠根據當地地區的情況來調整標準[4]。最后,在制定標準時,要考慮到實際情況,保證檢測工作能夠與當地地區的特征相匹配。
大氣環境污染的程度日益加深,突發性的大氣環境污染更會給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和危害。大氣應急監測工作應當最大限度地滿足政府對突發性的大氣環境污染事故出現時做出正確決策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盡管大氣環境的污染應急監測起步比較晚,但相關人員一定會在不懈努力下逐漸建設一個完整的應急監測體系,更好地為創建美麗家園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