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閃 戴曉琴 時會省 滿 丹 常文蝶
(河南測繪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1464)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指出:“要完善教育教學相關標準,按照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持續更新并推進專業目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頂崗實習標準、實訓條件建設標準等[1]。”同年7月,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報告發布,報告中指出:隨著我國的測繪地理信息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其產業結構也不斷優化,使得產業融合發展趨勢更加顯著,創新應用能力急需增強,從而使得人才缺口比較大。這種發展背景和需求,為高職測繪地理信息類專業的建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為了順應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的快速發展,培養符合行業發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適應國家職業教學改革方案與理念的要求,迫切需要對測繪地理信息行業重點專業學科進行課程改革。在國家測繪地理信息行業中,遙感技術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包括農業應用、林業、氣象、生物多樣化、資源環境監測與保護、應急災害監測等。而遙感圖像處理作為高職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學生的核心課程,對學生未來的專業能力和就業狀況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對于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急需改革。
遙感圖像處理融合了測繪學、物理學、數理統計、地理學及計算機技術等多個學科相交叉,在遙感導論的課程基礎上,以遙感應用為導向,學習并掌握遙感圖像信息提取及處理的原理和方法[2]。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能夠掌握遙感圖像處理技術的原理,更要掌握遙感圖像處理的方法和流程,理解并掌握其在實際項目生產中的應用,整個知識體系抽象、復雜、綜合性強,對于職業院校學生來說,其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牢固,對于遙感圖像處理中深層次的物理學知識、影像匹配算法等知識難以理解掌握,要想完全吃透這門課,難度較大,對學生的挑戰也較大,因此部分學生會產生抵觸心理,導致學習興趣偏低[3],等到頂崗實習或者就業之后再重新學起,往往后悔不已。
首先,在教材方面,目前,市面上已存在較多遙感圖像處理相關教材,各類教材知識豐富,內容和重點各具特色,但大多數教材的重點授課對象是本科生及研究生,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教材較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大部分授課內容需要自己制定和更改。此外,遙感技術發展迅速,但是教材的發展滯后于技術的發展,此外,又受到出版周期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許多內容與行業企業的新技術不匹配,使用時不得不舍棄一些內容。其次,遙感圖像處理涵蓋的理論知識點較多,且學期課時有限,采用傳統的“滿堂灌”方式,學生學習興趣將大大降低,因此要以“能力本位”為出發點,精簡教學內容,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
在遙感圖像處理的授課過程中,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即便是實驗課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此外,大部分“教材+PPT+機房實習”的教學模式較單一,與實際生產單位脫節,并且大多是教師“一言堂”,與學生互動較少,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提高,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而也得不到提高。考核方式簡單地采用“40%平時成績+60%考試成績”的方式,難以全面評估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需要豐富教學手段和評價方法,以全面、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新時代課程改革不僅體現在高職學生的培養上,要緊跟國家職業教學相關政策,滿足新時代“德、智、體、美、勞”人才全面發展的需要;還體現在新時代遙感技術的應用和發展上,這給職業教育新帶來了新的需求和標準。針對遙感圖像處理課程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時代發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以下改革方法和途徑:
高等職業教育的初心是立德樹人,而課堂思政就是堅持立德樹人、強化思想引領的一種教學方法。作為職業院校的工科類學生,在注重專業能力的培養的過程中,更要重視思政元素的作用,這對于基礎薄弱,對遙感圖像處理課程認知較為迷茫的學生來說,意義重大。在課程開始之前,可以選取遙感領域內知名的科學家及與專業應用相關的國家政策進行講解,加強思政教育的影響。在授課過程中,不斷挖掘遙感圖像處理知識點相關的思政元素,進行“滴灌式”啟發和教學[4],對學生開展全方位的愛黨愛國教育,樹立愛崗敬業、服務社會、完善自我、促進成長的職業態度。用思想引導行動,用激情促進學習,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擺脫“學科本位”思考,以“能力為本位”進行思考,精簡教學內容。在企業調研的基礎上,編寫項目式教材、活頁式教材,選取經典案例,采用項目引領的方式展開教學,完成項目的同時,掌握課程知識點。此外,在教材的基礎上,擴展網絡資源,包括論文、慕課、在線課堂、熱門公眾號等,提出問題和要求,引導學生自行檢索和學習,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獨立能力以及新時代的信息檢索能力,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的價值感和認同感。實踐課中帶學生走進企業,學習產品制作規范和要求,實習成果按照單位要求進行評價,發現問題和差距的同時,也端正了學生的學習與就業態度。
按照“教、學、做合一”的教學原則,可采用“任務驅動法”“翻轉課堂”“小組討論法”“案例教學法”“自主查詢法”等多種方法開展教學。教學評價以崗位需求為考核內容,包括綜合素質和行業崗位需求能力,主要為過程考核(70%)+技能測試(30%),為了體現“教、學、做”一體化的原則,取消傳統單一的閉卷考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限定時間內口試、限時抽題、現場測試技能、項目分析等環節。此外,過程性考核中除了課堂綜合表現和項目及任務考核之外,還增加小組答辯等環節,重點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家職業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了增強國家進步的民族精神,以及能夠實現個人價值與發展的職業歸屬感和幸福感,新形勢下,職業教育更要強調面向社會、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服務宗旨,培養德才兼備的技能性社會人才,實施高職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是便是為了使教師和學生緊跟時代的發展,同時,鑒于行業的迅猛發展和對新技術人才的需求,對于高職類遙感專業學生課程改革顯得更為重要,遙感圖像處理作為高職院校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核心技能課程,是培養學生職業崗位關鍵能力的必修課程,因此迫切需要進行改革。高職院校應立足于人才培養和行業發展的需求上,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因材施教,并在改革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創新,實現立德樹人與人才培養的教育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