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和
(北京市密云區河南寨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科門診,北京 101500)
高血壓是較為常見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具有患病人數多、患病時間長、病情較頑固等特點。高血壓患者血壓值高于正常范圍,易影響患者心、腦、腎等系統功能,加之病情遷延難愈,且并發癥較多,可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存質量。目前,高血壓的臨床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由于中西醫對高血壓的見解存在差異性,故兩者治療方式不一。西藥常用降壓藥厄貝沙坦進行治療,其可將患者血壓穩定維持在正常范圍,但長期用藥可損害患者的肝、腎、血管功能,從而誘發頭暈、嘔吐等不良反應[1]。中醫認為,高血壓屬于“眩暈”“頭痛”范疇,痰濁血瘀型高血壓是常見的一種分型,患者飲食不節、情志過極、勞累過度,致肝腎陰陽失調,傷及心脾,血脈瘀阻,痰濁內生[2]。健脾活血化瘀湯中的丹參、川牛膝等多味中藥具有健脾祛濕、理氣化痰、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用于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3]?;诖?,本研究旨在探討健脾活血化瘀湯加減聯合厄貝沙坦對痰濁血瘀型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與血液流變學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北京市密云區河南寨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痰濁血瘀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50~75歲,平均(61.37±2.21)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50~75歲,平均(61.24±2.4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4]中的相關西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的相關中醫診斷標準,辨證分型為痰濁血瘀型;表現為舌苔白膩、舌質暗紅、瘀點或瘀斑,舌下脈絡粗長,脈弦滑或沉澀。主癥:眩暈頭痛,頭重如裹,胸悶;次癥:口淡無味,嘔吐痰涎,食少體胖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無過敏史者等。排除標準:腎功能減退者;合并心肌炎、心肌梗死、腦卒中、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等。本研究經北京市密云區河南寨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厄貝沙坦治療,口服厄貝沙坦片(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016,規格:75 mg/片),150 mg/次,1 次 /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健脾活血化瘀湯,方劑組成:丹參20 g,川牛膝、橘紅、茯苓各15 g,黨參、白術、生山楂各12 g,川芎、枳殼、法半夏、炙甘草各9 g,荷葉6 g。辨證加減:伴口干、口苦、目赤、心煩失眠,偏肝火旺者,去黨參、炙甘草,加夏枯草、龍齒各12 g,菊花、龍膽草各9 g,以清肝瀉火、鎮靜安神;伴頭身困重、胸悶、腹脹、納差、乏力,脾虛濕困偏重者,去川牛膝加蒼術、石菖蒲各20 g,厚樸12 g,郁金9 g,以增加行氣寬胸、化濕醒脾、開竅醒腦的作用;伴頭部或胸部刺痛,痛有定處或肢體麻木疼痛,舌質紫暗瘀斑較重者,可加天麻12 g,地龍9 g,全蝎6 g,以增強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伴頭目眩暈、目脹耳鳴、腦部熱痛、面紅、脈弦細數,屬肝腎陰虛,肝陽偏亢者,去茯苓、荷葉、白術,加女貞子、龍骨、煅牡蠣各20 g,白芍、玄參、石決明各12 g,以滋陰潛陽平肝熱;伴胸肋脹痛,情緒低落,屬肝郁較重者,加白芍20 g,柴胡12 g,香附子9 g,以疏肝理氣。以上藥物加水適量浸泡20 min,煎得藥液3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溫服,1 劑/d。15 d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4]中的相關標準進行療效評價,顯效:治療后頭暈、頭痛等癥狀緩解,收縮壓(SBP)降低 >2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DBP)降低>10 mmHg,或血壓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治療后頭暈、頭痛等癥狀改善,SBP降低 10~20 mmHg,DBP降低 5~10 mmHg;無效:治療后頭暈、頭痛等癥狀未緩解,SBP降低<10 mmHg,DBP降低<5 mmHg。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血壓水平。治療前后采用臺式血壓計測量兩組患者DBP、SBP水平。③血液流變學。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靜脈血5 mL,抗凝處理后,采用全自動血液流變分析儀測量兩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BVL)、全血高切黏度(BVH)、血漿黏度(PV)。④不良反應。統計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期間頭暈、嘔吐、惡心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等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血壓水平、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血壓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DBP、SBP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s?, mmHg)

表2 兩組患者血壓水平比較(?±s?, mmHg)
注:與治療前比,*P<0.05。DBP:舒張壓;SBP:收縮壓。1 mmHg=0.133 kPa。
組別 例數 DBP SB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98.91±5.98 89.98±5.06*168.45±25.43 134.67±23.43*觀察組 30 98.82±5.67 82.76±5.11*167.64±25.24 121.76±22.65*t值 0.060 5.499 0.124 2.170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血液流變學指標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BVL、BVH、PV)水平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s?, mPa·s)

表3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比較(?±s?, mPa·s)
注:與治療前比,*P<0.05。BVL:全血低切黏度;BVH:全血高切黏度;PV:血漿黏度。
組別 例數 BVL BVH PV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16.21±2.35 12.79±2.48* 6.44±1.54 5.79±0.47* 1.83±0.35 1.51±0.34*觀察組 30 16.25±2.43 9.42±1.36* 6.51±1.35 5.09±0.44* 1.89±0.29 0.96±0.28*t值 0.065 6.526 0.187 5.955 0.723 6.83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33%,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0.00%,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高血壓屬于一種常見的心腦血管系統疾病,以血壓顯著升高為主要臨床特點,患者患病時間較長,是一種較頑固的疾病,不良飲食習慣、負面情緒、長期生活壓力較大等均是誘發高血壓的常見因素。此外,高血壓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颊撸啾扔诜歉哐獕夯颊?,高血壓出現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6]。厄貝沙坦屬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抑制劑,可抑制血管緊張素Ⅰ轉化為血管緊張素Ⅱ,抑制醛固酮釋放和患者血管收縮,進而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并能促使血管內皮緩激肽釋放,使得血管擴張劑一氧化氮合成增加,進一步降低血壓和保護血管內皮,但其不能快速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單一使用療效欠佳[7]。
中醫學認為,痰濁血瘀型是高血壓患者的高發性中醫證型,其主要病因是脾虛生濕,濕聚成痰,痰濕停聚,阻礙氣機,氣血運行受阻,氣滯血瘀,導致脈絡瘀阻,升降失常,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出現頭暈、頭痛等癥狀,故需予以健脾祛濕、理氣化痰、活血化瘀法治療[8]。健脾活血化瘀湯中的黨參具有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的功效;白術可燥濕健脾、利水消腫;荷葉可升發清陽、散瘀止血;生山楂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功效;茯苓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安神功效;炙甘草可補脾益氣、祛痰止咳,調和諸藥,以上六味配伍使用,可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使脾主運化水濕,肺宣發肅降的功能加強,從根本上祛除體內水濕痰濁生成之源;法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痰散結功效;橘紅有理氣寬中、燥濕化痰作用;枳殼有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作用,以上三味配伍有燥濕化痰、行氣寬胸、消痰散結的作用,對體內已經形成的痰濁,有很好的清除作用;丹參有活血化瘀、涼血消痛、除煩安神的功效;川芎能活血祛瘀、祛風止痛,為血中氣藥;川牛膝具有逐瘀通經、通利關節、利水通淋作用,善于引血下行,此三味配伍使用,可活血化瘀、行氣利水、引血下行,對氣滯血瘀導致的頭痛、胸痛等身體多處疼痛有很好的治療作用[9]。全方配伍緊扣痰濁血瘀型高血壓的病機,能夠健脾祛濕、理氣化痰、活血化瘀,使脾主運化的功能得到加強,使濕濁祛、痰飲消、瘀血散、脈絡暢,再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適當加減,聯合厄貝沙坦應用,具有降血壓和維持血壓穩定的作用[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DBP、SBP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采用健脾活血化瘀湯聯合厄貝沙坦治療痰濁血瘀型高血壓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穩定患者血壓,治療效果顯著。
受到外周阻力、心輸出量等因素影響,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會升高,且若患者血壓水平長期處于較高狀態時,易增加患者的血液黏度[11]。血液黏度是患者外周阻力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外周阻力又是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外周阻力增加,患者血壓升高,形成閉環效應[12]。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丹參中的丹參酮能夠抗炎、抗氧化應激,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抑制血小板激活,降低血液黏稠度,發揮改善患者血流速度的作用;川芎中的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凝集、降血脂的作用,同時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和炎性因子,緩解患者血管內皮損傷,進一步改善痰濁血瘀型高血壓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治療期間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健脾活血化瘀湯聯合厄貝沙坦治療痰濁血瘀型高血壓患者可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較高。
綜上,予以健脾活血化瘀湯與厄貝沙坦聯合治療痰濁血瘀型高血壓患者療效確切,可改善患者血壓和血液流變學指標水平,且不良反應少,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