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寶卿,趙國紅
(1.北京市密云區中醫醫院放射科;2.北京市密云區中醫醫院內二科,北京 101500)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疾病的簡稱,一般指由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而導致的管腔狹窄與閉塞,血液流通受到阻礙,使下游的心肌無法得到充分的血液灌注,最終導致心肌缺血、缺氧等癥狀,臨床主要表現為心前區疼痛等。冠心病在中醫學屬于“心痛”“胸痹”等范疇,輕則僅呼吸不暢、胸悶,重則胸痛明顯,嚴重時出現心痛徹背和背痛徹心[1]。中醫學認為冠心病是虛實夾雜的本虛標實證,治本采用溫陽益氣、滋陰養血之法;治標則以祛寒、豁痰、活血等法,要辨虛實、明標本進行補虛或瀉實,或標本兼顧,進行辨證分型治療[2]。近年來冠狀動脈CT血管造影(CTA)檢查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冠心病的診斷,其無創性和高度診斷準確性在臨床上得到了肯定;中醫通過辨證施治使治療更具有針對性,將現代醫學技術與中醫證型相結合,可更客觀地為臨床診治提供依據[3]。本研究旨在探討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CTA 表現與中醫辨證分型之間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北京市密云區中醫醫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348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進行冠狀動脈CTA 檢查。其中男性170例,女性178例;年齡41~84歲,平均(74.57±5.23)歲;住院天數7~14 d,平均(10.86±2.15) d。診斷標準:西醫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4]中冠心病的診斷標準;中醫參照《實用中醫心血管病學》[5]中胸痹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西醫與中醫相關診斷標準者;均已進行冠狀動脈CTA檢查者等。排除標準:心肌梗死的溶栓實驗(TIMI)血流分級>2級者;血液系統性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頻發早搏、碘過敏、甲亢者;其他可引起繼發性ST-T改變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1.2.1 檢查方法 采用64層螺旋CT機(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型號:CT660)進行冠狀動脈CTA檢查,以回顧性心電門控序列作為主要掃描模式。設置參數:高機架轉速為0.4 r/s,準直寬度為40 mm×0.625 mm,重建層厚為0.625 mm;管電壓為120 kV,掃描視野(SFOV)設置為cardiac small,電流調制機制主要為自動管電流。掃描前嚴格控制心率<70次/min,若患者心率比正常明顯偏快,則需要在掃描前60 min服用酒石酸美托洛爾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390,規格:50 mg/片),以便使患者心率控制在70次/min內。掃描體位取仰臥位,將支氣管分叉部位至心臟緊鄰膈面下的5 cm部位作為其主要的掃描范圍,開始掃描時告知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劑量為5 mg,掃描前患者需按醫囑保持憋氣20 s,呼吸幅度需維持一致。碘海醇可作為常規對比劑,并采用高壓注射器進行注射,注射路徑為經肘靜脈,留置針注射75 mL(速率為5 mL/s)。同時需要采用20 mL小劑量測試法,測量主動脈根部的CT值,根據固定經驗公式演算出掃描時發生的延遲時間,同樣以5 mL/s速率將75 mL對比劑于肘靜脈持續注入,隨后以相同速率注入40 mL 0.9%的氯化鈉溶液。圖像采集結束后,將處理完成的圖像數據向對應的工作站進行傳送,再應用相應的圖像特殊處理技術,對患者的病變信息進行系統分析。
1.2.2 中醫分型方法 依照《實用中醫心血管病學》[5],并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將348例冠心病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分型、分組:氣滯血瘀型(100例)、心血瘀阻型(72例)、氣陰兩虛型(92例)及痰瘀互結型(84例)。
1.3 觀察指標 ①分析冠狀動脈CTA檢查結果及典型病例臨床癥狀與冠狀動脈CTA檢查表現。②分析性別、有無心肌橋與中醫辨證分型的相關性。③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中醫辨證分型的相關性。狹窄程度=(狹窄段正常血管直徑-?最狹窄處內徑)/狹窄段正常血管直徑×100%,輕度狹窄:狹窄程度 <50%;中度狹窄:狹窄程度≥?50%,但<70%;重度狹窄:狹窄程度≥?70%。④分析冠狀動脈病變支數與中醫辨證分型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冠狀動脈CTA檢查結果與典型病例分析 本研究的348例患者中,心肌橋患者223例;冠狀動脈輕度狹窄129例,中度狹窄115例,重度狹窄104例;冠狀動脈單支病變129例,雙支病變105例,三支及以上114例。患者1,孫XX,女,62歲,胸悶氣短伴脹痛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中醫分型為氣滯血瘀型,CTA表現為左冠前降支中段心肌橋,見圖1-A;患者2,王XX,女,60歲,乏力、盜汗、心悸伴胸悶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血脂升高,中醫分型氣陰兩虛型,CTA表現為左冠前降支近段輕度狹窄,見圖1-B;患者3,袁XX,男,68歲,咳痰咳喘伴胸痛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多年,吸煙多年,中醫分型為痰瘀互結型,CTA表現為左冠前降支中度狹窄,見圖1-C;患者4,吳XX,男,65歲,陣發性胸悶憋氣伴胸痛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多年,中醫分型為痰瘀互結型,CTA表現為左冠前降支重度狹窄,見圖1-D。

圖1 典型病例冠狀動脈CTA表現
2.2 性別、心肌橋與中醫辨證分型的相關性 冠心病患者不同中醫辨證分型與性別、有無心肌橋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其中男性患者以痰瘀互結型為主,女性患者以氣陰兩虛型為主,心肌橋患者以氣滯血瘀型為主,見表1。

表1 性別、心肌橋與中醫辨證分型的統計結果比較[例(%)]
2.3 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中醫辨證分型的相關性 冠心病患者不同中醫辨證分型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其中輕度狹窄以氣陰兩虛型為主,中度狹窄以氣滯血瘀型為主,重度狹窄以痰瘀互結型為主,見表2。

表2 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中醫辨證分型的統計結果比較[例(%)]
2.4 冠狀動脈病變支數與中醫辨證分型的相關性 冠心病患者不同中醫辨證分型與CTA 病變支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其中單支病變以氣陰兩虛型為主,雙支病變以氣滯血瘀型為主,三支及以上病變以痰瘀互結型為主,見表3。

表3 冠狀動脈病變支數與中醫辨證分型的統計結果比較[例(%)]
臨床上冠狀動脈CTA對評估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同時也能評估冠狀動脈血管變異情況,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可動態觀察并掌握冠狀動脈搭橋術術后橋血管的通暢程度,在術前指導和術后評估中有雙重意義[6]。現代中醫學認為,將中醫辨證分型與現代西方醫療技術融為一體的診療模式可為治療冠心病提供可靠準確的臨床依據[7]。
本研究結果顯示,348例冠心病患者中,男性患者以痰瘀互結型為主,女性患者以氣陰兩虛型為主;心肌橋患者以氣滯血瘀型為主。男性體質屬陽,女性體質屬陰,男性多吸煙飲酒,易于生痰,且飲酒會刺激血管收縮,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出現血瘀的癥狀,故男性患者以痰瘀互結型為主;女性有經帶胎產,易導致陰虛血虛,進而引起氣虛,故女性患者以氣陰兩虛型為主。心肌橋是由于冠狀動脈被心肌包繞覆蓋造成的,導致氣滯進而形成血瘀,故心肌橋以氣滯血瘀型為主[8]。另外,本研究結果顯示,輕度狹窄以氣陰兩虛型為主,中度狹窄以氣滯血瘀型為主,重度狹窄以痰瘀互結型為主。從胸痹的病機看,該病是由虛致實的過程,氣虛無以行津,凝而成痰,而冠狀動脈的狹窄是由輕到重的過程,兩者相符合,故輕度狹窄以氣陰兩虛型為主,重度狹窄以痰瘀互結型為主[9]。本研究結果顯示,單支病變以氣陰兩虛型為主,雙支病變以氣滯血瘀型為主,三支及以上病變以痰瘀互結型為主。冠狀動脈的作用是為心臟提供營養,且每支動脈所分擔區域不同,因此病癥有所不同,對應的中醫辨證分型也不同,隨著病情的加重,對應的中醫辨證分型也由虛向實轉變,即由氣陰兩虛型轉為痰瘀互結型,故單支病變以氣陰兩虛型為主,三支及以上病變以痰瘀互結型為主[10]。
綜上,性別、有無心肌橋、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及病變支數均與冠心病病患的中醫辨證分型存在一定的關聯性。采用中西醫結合手段診斷可從多方面、多角度出發綜合考量,使冠心病的診斷更加細化、規范化,也更具科學性,是對傳統醫學的一個有益的補充,并擴大了現代醫學的研究范疇,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和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