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倩影 李始群 劉玉梅 黃呈途
廣東省陽江市人民醫院眼科,廣東陽江 529500
糖尿病是當前較為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若患者長期處于血糖較高狀態,會增加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其中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常見臨床表現為視力下降、眼疲勞瘙癢、疼痛等,會降低患者的視物能力和生活質量,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糖尿病患者需重視眼底病變的防治工作,一旦確診,需及時入院接受有效救治,以控制病情發展,避免眼功能受過多損傷[1-2]。在臨床診療中,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較常見的診療方式有常規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但此類診療方式的臨床療效有限。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激光逐漸被應用到糖尿病眼底疾病的臨床治療中。為提升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臨床療效,本研究主要針對激光光凝術在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對比研究,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陽江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50 例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75例)和對照組(75 例)。觀察組中,年齡18~75 歲;病程3~95 個月;雙眼患病29 例,單眼患病46 例;對照組中,年齡18~75 歲;病程3~92 個月;雙眼患病26 例,單眼患病49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性別組成、病灶位置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表1)。納入標準:①參考《眼底病診斷與治療(第2版)》[3],研究對象均符合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診療標準;②患者、家屬均自愿簽字同意,并經由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排除標準:①有手術禁忌證,或對本研究用藥有嚴重變態反應者;②患者在本研究治療前1 個月內接受過同眼底病變相關的治療;③依從性過差者;④基本資料不全者。

表1 兩組年齡、病程、性別組成的比較
對照組行康柏西普(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產品批號:202012b27,規格:10 mg/ml,0.2 ml/支)玻璃體腔注射治療,初始用量為每個月1 次,每次0.5 mg/眼;用藥3 個月后可將用藥時間延長至每3 個月1 次,每次0.5 mg/眼。醫師可根據患者眼底病變情況適當調整用藥時間,但兩次用藥時間需≥1 個月。共治療3 個月。
觀察組行激光光凝術,患者首先需配合醫護人員做好術前檢查、準備工作,以確保激光光凝術可順利完成。術前,醫護人員需向患者、家屬簡單講解治療機制、預期治療效果等,以提升患者依從性。術前30 min,需將復方托吡卡胺(長春迪瑞制藥有限公司,產品批號:210201,5 ml/瓶)點滴在患者患眼處,以擴瞳,待患眼瞳孔擴大至6~8 cm 后,再將鹽酸丙美卡因滴眼液(比利時:S.A.AlconCouvrourN.V.,產品批號:20I17HA,規格15 ml∶75 mg/盒)點滴在患眼處,以進行表面麻醉,待患者進入麻醉狀態后,用激光縫隙燈定位眼底病變位,并將激光光凝儀[尼德克,型號:MC-500(Vixi)]相關參數設定為波長532 nm、功率200~500 mW、曝光時間0.1~0.3 s,然后對準病變處,發射激光束。一般每周1 次,嚴重者可每周2~4 次,每次術后均需用生理鹽水沖洗眼結膜囊,并適當給予止血、抗感染治療,治療2 周。共治療3 個月,后續以入院復查為主,根據患者眼功能恢復情況適當增加激光治療次數。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眼功能恢復情況、診療后不良事件發生率、診療后視力改善情況及治療效果。①眼功能恢復情況:統計治療前后中心凹容積、黃斑區視網膜厚度這兩項指標的檢測值(其中治療后是指療程完成后第1 天),分析不同治療方式對患者眼功能的影響。②診療后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開始治療后至療程完成后1 周內出現眼壓升高、出血、充血、復發等癥狀的患者人數,分析評估不同治療方式對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③診療后視力改善情況:統計開始治療后至療程完成后1 周內,與治療前比較,視力提升、視力不變、視力下降的患者人數,分析評估不同治療方式對患者視力的影響。視力良好率=(視力提升+視力不變)例數/總例數×100%。④治療效果:療程完成后第1 天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效果的評估。其中眼疲勞、干澀等癥狀完全消退,或眼底病變部位被激光瘢痕替代,視力顯著上升,且能恢復至較正常的視力狀態,無病癥復發跡象,無眼壓升高等不良事件發生為有效;眼疲勞、干澀等癥狀有顯著改善,視力有所上升,或維持不變,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未能恢復至較正常的視力狀態,無病癥復發跡象,或有輕微眼壓升高等不良事件發生,對療效無影響為一般;眼疲勞、干澀等癥狀無顯著改善,視力無明顯上升,甚至有視力下降癥狀,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未能恢復至較正常的視力狀態,或有病癥復發跡象,或有嚴重眼壓升高等不良事件發生,對療效有影響為無效。總有效率=(有效+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中心凹容積、黃斑區視網膜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中心凹容積、黃斑區視網膜厚度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中心凹容積、黃斑區視網膜厚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眼功能恢復情況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眼功能恢復情況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中心凹容積(mm)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黃斑區視網膜厚度(μm)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75 75 8.50±0.58 8.48±0.59 0.209 0.835 9.08±0.42 8.66±0.49 5.636 0.001 7.014 2.032 0.001 0.044 278.83±15.93 279.03±16.06 0.077 0.939 313.82±17.87 286.87±16.83 9.508 0.001 12.658 2.919 0.001 0.004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眼壓升高、出血、充血、復發等不良事件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診療后不良事件發生率的比較[n(%)]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視力良好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患者診療后視力改善情況的比較[n(%)]
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5)。

表5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糖尿病所致的眼底病較為常見,且隨著糖尿病患者人數的增多,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病人數也呈顯著上升趨勢[6-7]。
為進一步提升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的臨床療效,本研究擬采用激光光凝術對此類病癥患者進行治療。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中心凹容積、 黃斑區視網膜厚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激光光凝術對患者眼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在激光光凝術中,可通過定向向患者眼部病變處發射激光,利用激光熱凝效應,破壞眼底病變組織,在消除病灶處炎癥反應等病癥的同時形成激光瘢痕,促使其眼部正常組織的恢復[8-9]。在康復方面,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視力良好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的眼壓升高、出血、充血、復發等不良事件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激光光凝術能促進患者視力的恢復,且不會對患者機體造成過多負面影響。這主要是由于激光在破壞病灶的同時,還會破壞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減少視網膜耗氧,對改善眼部血液循環有重要意義,可以促進患者視力的恢復[10-11]。同時激光具有定向性,能精準定位眼底病變位,不會對周圍組織、 血管等造成過多損傷,具有較高安全度[12-13]。在療效方面,觀察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顯示激光光凝術能提升眼底病變患者的臨床療效,對促進患者眼功能的恢復有積極影響[14-15],提示康柏西普玻璃體腔注射治療雖然能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相結合達到抑制VEGF 及內皮細胞增殖、血管新生,控制、改善患者眼部病變的治療目的,但同激光光凝術相比,康柏西普玻璃體腔注射治療的療效有限,且用藥后出血、充血、眼壓升高等不良事件發生率更高,用藥安全度有待提升。因此,與單一的康柏西普玻璃體腔注射治療比較,激光光凝術整體可達到的臨床療效更好。
綜上所述,將激光光凝術應用到增殖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可以幫助患者恢復較好的視物能力,對改善其眼功能作用有重要意義,且安全度較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