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美潔 鄭振嬌 林錦霞 馬云卿 曾年嬌 林惠蘭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產科,廣東江門 529100
基層醫院產科護理工作的重點是護理交接班,而交接班工作的主要內容為對本班所負責患者的病情進行總結,是臨床階段性治療與護理工作評價的主要表現[1]。另外,交接班工作的順利進行直接影響到日后臨床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也能夠有效保障護理工作的連續性[2-3]。SBAR 標準溝通模式由現況、背景、評估及建議4 個流程組成[4],當前在國內臨床上已廣泛應用,特別是在交接班過程中的應用,其效果已經獲得肯定[5]。多數情況下,產科產婦病情變化迅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醫護人員交接班頻率[6]。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本院”)產科自分為產科病房、產科兩個區域以來,一直在不斷完善交接班制度,不斷改進交接班模式,但仍存在交接班不清、交接內容遺漏等現象。因此,為了改善交接班質量,提高交接班的準確性以及完整性,本研究將SBAR 標準溝通模式應用于交接班的各個環節中,觀察其應用效果。
選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本院產科80名具有獨立值班資格的護士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40 名和研究組40 名。對照組中,均為女性;年齡24~39 歲,平均(30.10±1.40)歲;工作年限4~20年,平均(11.35±1.65)年;本科25 人,專科15人;主管護師16 人,護師20 人,護士4 人。研究組中,均為女性;年齡24~40 歲,平均(30.50±1.50)歲;工作年限3~21年,平均(11.50±1.50)年;本科24 人,專科16人;主管護師15 人,護師21 人,護士4 人。兩組護士的性別、年齡、工作年限、學歷、職稱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交接班 每天早晨進行常規晨會大交接班,中午、晚上及夜間進行床邊交接班,交班時要對患者病情進行詳細介紹,并檢查其傷口、皮膚情況等,做好隱私保護,商討下一步護理計劃。
1.2.2 研究組接受SBAR 標準溝通模式交接班 ①構建SBAR 標準溝通模式交接班小組。小組成員由科室護士長、責任護士、護士組成,將SBAR 標準溝通模式作為交接班工作指導,組員一起討論并制定SBAR 標準溝通模式具體執行方案。為產婦進行SBAR 標準溝通前,組員全部接受SBAR 標準溝通學習,考核合格后上崗工作。護士長負責SBAR 標準溝通模式的實施管理工作,責任護士與護士負責SBAR 標準溝通模式的具體措施實施。②專項培訓。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必須經過SBAR 標準溝通模式專項培訓),使用專題講座、微信群等多種方式對組員進行系統培訓,培訓時間為20 個學時,同時借助微信采用1 對1 方法指導組員SBAR 標準溝通理論知識、實施細節、指導評價等方面內容,保證組員能夠熟練掌握并應用SBAR 標準溝通模式進行護理交接班。③規范護理交接班SBAR 標準溝通流程。科室主任、臨床醫師、組長共同討論后制定SBAR 標準溝通交接班流程。現狀:產婦姓名、病床號、入院時間、生命體征、體重數值、孕齡時間、初診情況、不適情況。背景:手術切開、惡露、母乳喂養、皮膚、飲食、休息睡眠、運動、兩便、排氣。評估:體征體格狀況、特殊癥狀、潛在并發癥等。建議:已經執行中的措施及作用、相關措施建議。護士要嚴格遵照SBAR 標準溝通表的相關要求進行填寫,完成交接班工作。根據現狀-背景-評估-建議流程,逐條完成床邊交接內容,并逐條檢查核對,確認無誤后簽字交接。④組長負責指導與監督SBAR 標準溝通交接班的具體執行情況。不定期對交接班執行情況進行抽檢,全科室反饋執行情況,對當前工作存在的不足與問題進行分析,持續優化SBAR 標準溝通交接班流程。
1.3.1 比較兩組護士對患者病情知曉率以及護理交接班缺陷率 ①護士在晨會交班時,通過脫稿匯報患者病情,包括患者情況、病情診斷、治療方法、護理重點等,病情知曉率=匯報準確病情人數/該組匯報總人數×100%。②護士在交接班過程中,交班內容不完整、不規范、不按時交班等即視為交接班缺陷,護理交接班缺陷率=交接班缺陷人數/該組交接班總人數×100%[7]。
1.3.2 比較兩組護士自主學習能力 借助護士自主學習能力量表展開評價。該量表由動機信念(14 道題目)、分析任務(6 道題目)、自我監控與調節(10 道題目)、自我評價(4 道題目)4 方面內容組成,使用1 分(全部不符合)到5 分(全部符合)評價,總分34~170分,總評分越高代表自主學習能力越強[8]。
1.3.3 比較兩組護士護理工作質量 借助本院護理部制定的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展開評價。該評價由專科護理狀況(25 分)、疾病情況觀察(25 分)、基礎護理干預(25 分)、疾病健康宣教(25 分)4 個方面組成,滿分100 分,評分越高代表護理工作質量越好。該量表的Crobach′s α 為0.79,量表回收率100%
1.3.4 比較兩組護理交接班質量 借助林燕平等[9]漢化的護理交接班量表展開評價。量表由患者安全狀況(2道題目)、患者參與情況(6 道題目)、患者基礎信息(2 道題目)、交接班效率(2 道題目)、護士責任心(5 道題目)5 個方面組成,評分1~5 分,總評分17~85分,總評分越高代表交接班質量越好。該量表Cronbach′s α 為0.84。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護士的患者病情知曉率高于對照組,護理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護士對患者病情知曉率以及護理交接班缺陷率的比較[n(%)]
研究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護士自主學習能力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護士自主學習能力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動機信念評分分析任務評分自我監控與調節評分自我評價評分 總分對照組研究組t 值P 值40 40 42.56±6.30 53.35±8.53 6.435<0.001 13.20±2.90 22.60±3.37 13.372<0.001 39.85±4.20 41.31±7.53 1.071 0.002 8.40±1.80 13.15±2.46 9.855<0.001 104.01±15.20 130.41±21.89 6.265<0.001
研究組護理工作質量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護士護理工作質量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護士護理工作質量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專科護理狀況評分疾病情況觀察評分基礎護理干預評分疾病健康宣教評分 總分對照組研究組t 值P 值40 40 21.20±2.75 23.27±3.80 2.971 0.007 30.20±0.75 33.27±0.80 17.706<0.001 21.05±2.50 22.60±2.65 0.955 0.043 19.50±1.05 19.90±0.67 2.031 0.046 91.95±7.05 100.04±7.92 4.825<0.001
兩組的護理交接班效率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交接班效果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表4 兩組護士護理交接班效果的比較(分,±s)

表4 兩組護士護理交接班效果的比較(分,±s)
組別 例數 患者安全狀況評分 患者參與情況評分 患者基礎信息評分 交接班效率評分 護士責任心評分 總分對照組研究組t 值P 值40 40 7.20±0.99 9.32±1.31 8.166<0.001 21.20±6.75 23.27±7.77 1.272 0.027 8.54±1.30 9.78±1.44 4.042<0.001 8.55±2.45 9.46±3.22 1.422 0.159 18.20±0.86 19.26±0.80 5.708<0.001 63.69±12.35 71.09±14.54 2.453 0.016
SBAR 標準溝通模式近年來在國內醫療領域臨床上已經得到廣泛地應用[10]。每位患者均有其特殊性,所以制定符合本院產科特點的SBAR 標準溝通模式已經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11]。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開放與實施,促使基層醫院產科護士的工作量激增,因而對產科護理交接班等工作進行深度優化,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2]。
相關研究顯示[13-14],護士自主學習能力與評判性思維能力之間是互相影響的關系,護士如果自主學習能力強,其評判性思維能力也會受到良性促進,評判性思維能力強,則能不斷進行思考、不斷創新與發現,可以快速做出相應的臨床判斷。目前,常規護理交接班工作中,護士只是簡單陳述問題,評判性思維能力較差,導致交接班信息不全面,對患者病情掌握不熟悉,影響交接班效率等。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士病情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交接班缺陷率低于對照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產科護理交接班行SBAR 標準溝通模式,在提高護士病情知曉率與自主學習能力,降低護理交接班缺陷率方面的效果較為理想。實施SBAR 標準溝通模式可以使產科護士的基礎護理技術、疾病觀察評判能力、專科護理能力等均得到有效增強;護士發現問題后能先去查閱相關資料,為患者進行講解,同時通過不斷探索提高產婦舒適感,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與自信心;及時發現并處理護理交接班工作中的問題,提高決策能力,促使評判性思維的養成,最大限度地將交接班缺陷率降低[15]。
基層醫院產科實施常規護理交接班模式時,護士只是對表面信息進行陳述,條理性欠缺,無法將患者病情全面、系統、準確地向下一班護士交接。而實施SBAR 標準溝通模式后,護士能夠直觀全面地將護理交接班工作的中的相關問題、 產婦病情等進行陳述,將患者病情重點、護理交接班工作重點突出,有效改變常規護理交接班工作的不利因素[16]。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護理工作質量、護理交接班效果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SBAR 標準化溝通模式在提高護理工作質量與護理交接班效果方面作用較為理想。但兩組的護理交接班效率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SBAR 標準化溝通模式對護理交接班的效率存在一定的影響,其原因可能在于護士在交接班過程中重視患者基礎信息、疾病信息以及安全狀況等的交接班,這有利于護士克服交接班的隨意性,提高護理工作質量以及護理交接班效果。SBAR 標準溝通模式中,成立SBAR 小組,重點強化小組成員的SBAR 標準溝通意識,在臨床護理交接班工作中實施SBAR 標準溝通模式,小組成員可以主動進行巡視與評估,對產婦現狀做出系統分析,避免遺漏病情危重的產婦,針對產婦當前情況提出可能會發生的或者不會發生的問題,查找潛在問題與發現疾病變化,同時總結已經執行的措施,使護理交接班工作流程更加有條不紊,簡明扼要。制定產科護理交接班SBAR 標準溝通模式能夠使交接班護理工作內容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預防發生交接班內容遺漏情況,使護士能夠更加全面細致了解產婦病情,更好完成相關護理、護理交接班工作[17]。
綜上所述,產科護理交接班實施SBAR 標準溝通模式干預,可有效提高護士自主學習能力,病情知曉率、交接班效果以及護理工作質量,降低護理交接班缺陷率,該模式在基層醫院產科臨床上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