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禎 梁 群 李 菲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江西南昌 330000
交叉韌帶又稱十字韌帶,位于膝關節,是穩定膝關節的重要結構。在運動傷或嚴重暴力損傷的作用下,交叉韌帶極易產生斷裂[1]。臨床中常采用膝關節鏡下韌帶修復重建術對交叉韌帶斷裂患者進行治療,但術后制動時間較長。因此,需要開展科學合理的干預措施以避免患肢關節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促進膝關節功能康復[2]。快速康復護理模式重視手術患者的早期功能鍛煉,在減輕圍手術期機體應激反應、降低并發癥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但在情志干預方面有所不足。五音療法是一種基于中醫“情志治病學說”的音樂療法,采用宮、商、角、徵、羽5 種不同音階音色影響患者情志,并作用于五臟,從而能夠改善健康狀況[3]。本研究就中醫五音療法聯合快速康復護理在交叉韌帶斷裂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效果展開探討。
回顧性分析南昌市洪都中醫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66 例交叉韌帶斷裂患者的臨床資料,采用歸類法依據兩組所采用的護理方式差異將其分為對照組(33 例)與觀察組(33 例)。對照組中,左側膝關節交叉韌帶斷裂16 例,右側膝關節交叉韌帶斷裂17 例;男17 例,女16 例;年齡29~67歲,平均(42.37±7.46)歲;病程3~217 個月,平均(137.84±39.60)個月。觀察組中,左側膝關節交叉韌帶斷裂18 例,右側膝關節交叉韌帶斷裂15 例;男19例,女14 例;年齡27~69 歲,平均(42.90±7.05)歲;病程3~219 個月,平均(142.61±41.80)個月。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關節內有撕斷感,隨即產生疼痛及關節不穩,不能完成正在進行的動作,經膝關節磁共振成像檢查,確診為交叉韌帶斷裂[4]。納入標準[5]:①符合韌帶修復重建術指征的患者; ②單側交叉韌帶斷裂患者。排除標準:①納入研究前3 個月內有膝關節手術史者;②韌帶不完全斷裂,擬行保守治療者;③伴患側骨折或嚴重血管神經受損癥狀者; ④偏癱患者。66 例入組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治療護理知情同意書,南昌市洪都中醫院倫理委員會已審核批準本研究。
對照組患者給予快速康復護理,具體如下。①術后當天,待患者麻醉清醒后,給予早期進食以補充體力,鼓勵其多飲水;泵入40 mg 帕瑞昔布鈉,2 次/d,術后第3 天停止給藥;通過飲用熱牛奶、泡腳等非藥物性方式促進患者睡眠質量的改善;對患肢水腫較嚴重者予以紅花、桑枝、伸筋草等藥物熏敷以改善血液循環。若患者恢復狀況良好,即可引導其下床進行站立訓練;注意避免內外旋或內外翻活動,以免壓迫韌帶腓總神經。②術后第1 天,提高患者的床上鍛煉強度,若體力允許則可下床進行簡單的步行活動,指導其學習掌握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的要領,協助患者開展相應訓練,指導患者體會肌肉收縮的感覺,持續繃緊肌肉直至感到疲勞時放松休息。同時,保持合理的飲食及作息規律。③術后第2 天,根據患者的耐受力,鼓勵其下床進行正常活動,包括穿衣、進食、洗漱等日常生活行為的訓練;帕瑞昔布鈉鎮痛效果較差者,可聯合氟比洛芬酯或其他阿片類藥物加強鎮痛效果;提高下肢肢體功能鍛煉強度,指導患者開展直腿抬高練習、壓腿練習、屈膝練習,每個動作訓練每日3 次,每次10~15 min,以患者不產生疲憊感為宜。④術后第3~4 天,提高上述訓練的強度,維持鎮痛。⑤術后第5~6 天,指導患者充分活動,若符合出院標準即可安排出院,出院后定期進行隨訪,了解其恢復狀況,給予康復鍛煉指導。
觀察組患者在上述基礎上于術后當日開始給予中醫五音療法護理,對于焦慮、抑郁患者,播放商調式、角調式樂曲,如《白雪》《莊周夢蝶》等;對于主訴疼痛者,播放徵調式樂曲,如《山居吟》《樵歌》《漁歌》等;對于消化不良者,播放宮調式樂曲,如《高山》《流水》《陽春》等;對失眠、睡眠質量差者,播放羽調式樂曲,如《烏夜啼》《稚朝飛》等。音樂治療2~3 次/d,30 min/d,持續予以護理直至出院當日。
自患者住院當日開始,對其進行隨訪,院內觀察期至出院當日止,出院后隨訪3~6 個月。
干預前、術后當日及出院當日,采用Lysholm 膝關節功能評分表(Lysholm)[6]從跛行、絞鎖、上樓等方面對兩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進行評估,量表總計100分,分值越低代表膝關節功能越差。
術后6、12、24、48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評估時,采用標有“0~10”刻度的直尺或取一條直線作為疼痛程度評估工具,直尺0 表示無任何疼痛,10 表示極度疼痛;直線左端代表無痛(計0 分),另一端代表劇烈疼痛(計10 分)。指導患者依據自身疼痛感覺在直尺上指出相應的數字,分值越高提示疼痛越強烈。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內多時間整體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組間及組內不同時間兩兩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Lysholm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組內不同時間整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兩兩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當日及出院當日的Lysholm 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出院當日的Lysholm 評分均高于術后當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當日及出院當日的Lysholm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Lysholm 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Lysholm 評分的比較(分,±s)
注 Lysholm 膝關節功能評分表
組別 干預前 術后當日 出院當日 F 值 P 值 t 術后當日與P 術后當日t 出院當日P 出院當日t 出院當日P 出院當日干預前比較值與干預前比較值與干預前比較值與干預前比較值與術后當日比較值與術后當日比較值對照組(n=33)觀察組(n=33)t 值P 值14.28±4.27 14.16±4.42 0.09>0.05 20.35±3.81 28.32±6.24 3.31<0.05 33.73±8.64 71.48±12.56 13.38<0.05 4.83 9.24<0.05<0.05 2.33 3.82<0.05<0.05 6.95 18.07<0.05<0.05 5.22 5.83<0.05<0.05
兩組患者組內不同時間整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兩兩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2 h 的VAS 評分高于術后6 h,術后12、24、48 h 的VAS 評分隨著時間延長逐漸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對照組術后24 h 的VAS 評分高于術后6 h,術后48 h 的評分低于術后6 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術后24、48 h 的VAS 評分均低于術后6 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6、12、24、48 h 的VA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VAS 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間點VAS 評分的比較(分,±s)
注 VAS:視覺模擬評分法
組別 對照組(n=33) 觀察組(n=33) t 值 P 值術后6 h術后12 h術后24 h術后48 h F 值P 值6.14 4.49 13.79 4.59<0.05<0.05<0.05<0.05 t 術后12 h 與術后6 h 比較值P 術后12 h 與術后6 h 比較值t 術后24 h 與術后6 h 比較值P 術后24 h 與術后6 h 比較值t 術后48 h 與術后6 h 比較值P 術后48 h 與術后6 h 比較值t 術后24 h 與術后12 h 比較值P 術后24 h 與術后12 h 比較值t 術后48 h 與術后12 h 比較值P 術后48 h 與術后12 h 比較值t 術后48 h 與術后24 h 比較值P 術后48 h 與術后24 h 比較值3.93±0.56 6.24±0.89 4.67±0.61 3.17±0.42 4.26<0.05 6.55<0.05 2.18<0.05 2.28<0.05 2.97<0.05 5.86<0.05 5.74<0.05 3.13±0.54 3.93±0.85 2.76±0.43 2.01±0.41 3.24<0.05 2.36<0.05 1.15<0.05 3.48<0.05 2.33<0.05 7.11<0.05 3.02<0.05
膝關節鏡下韌帶修復重建術是治療交叉韌帶斷裂的主要方法,同時合理的護理及康復指導對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水平、 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Lysholm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快速康復護理聯合中醫五音療法有助于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的康復。膝關節損傷常合并血管、神經、肌肉組織損傷,受損關節腔灌洗液會經局部組織間隙進入血液循環,繼而增加關節周圍血管通透性,表現為局部水腫。想要迅速恢復膝關節正常活動功能,需減輕關節腔內液體對血管通透性的影響。快速康復護理強調對手術患者的早期進食、肢體鍛煉、有效鎮痛等多個方面進行干預,能夠利用飲食調護、功能訓練等方式促進膝關節靜脈血液回流,利用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直腿抬高等關節功能恢復訓練增加肌群張力,使患者在重力作用影響下加速關節腔內組織回流,改善膝關節神經、血管、肌肉組織功能[6-7]。在主動性訓練的基礎上配合紅花、桑枝等中藥熏敷,能夠發揮桑枝改善關節結締組織微循環障礙、紅花增加關節靜脈血流量的作用,顯著提升患者抗應激能力,促進膝關節各類組織功能的恢復。此外,快速康復護理能夠將護理工作的主動權交至患者手中。在病情允許條件下,指導患者參與到自身護理工作中,并在其中發揮主動性、創造性,使護理服務更完善、更理想;同時使患者基于自身膝關節恢復情況開展循序漸進的活動訓練,肌群或神經組織發生額外損傷的可能性較低,有利于消炎、消腫,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防止粘連,從而達到加快術后康復的目的[8-10]。中醫理論認為,韌帶損傷會累及機體各處經絡,影響整體氣血運行;而整體微循環障礙會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產生不利影響,導致內分泌、神經等系統功能出現紊亂癥狀。若人體長期處于神經功能紊亂狀態則易誘發應激反應,導致人體多處血脈、臟器功能受到影響,加大恢復難度[11-12]。中醫五音療法是傳統醫學中陰陽五行、天地人合一理論與音樂的結合,五音音色相異,與五臟相對應,宮聲入脾、商音入肺、角聲入肝、徵聲入心、羽聲入腎[13]。針對病癥發生的臟腑、經絡結合陰陽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克關系,選擇相應的音樂對患者進行干預,可通過機體聽覺傳感通道對瘀滯氣血起到疏通作用,促使音樂所產生的生物能與機體細胞形成和諧的共振,從而對人體中樞神經、內分泌等系統起到調控作用,進而起到顯著的調節情志、改善血液循環等作用[14-15]。因此,聯合快速康復護理與中醫五音療法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的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提示聯合快速康復護理與中醫五音療法能夠顯著減輕患者的疼痛。術后實施快速康復護理,指導患者開展早期肢體功能鍛煉,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利于緩解疼痛,防止患肢因長期制動所致的膝關節功能障礙,最大限度地恢復關節功能。中醫五音療法借助不同的音色能夠促使人體組織細胞發生節律性振動,起到類似于細胞按摩的功效,進而發揮鎮靜、鎮痛作用[16-17]。中醫五音療法所影響的五處臟器分別對應不同的情緒反應,其中脾與思慮相關,肺傷易誘發憂慮情緒,肝損傷會在一定程度上激惹怒氣,過度喜悅會對心功能產生影響,腎與恐懼相關。根據患者個體癥狀差異,播放不同類型的樂曲進行干預,能夠利用莊重、歡快的曲調與機體陰陽形成和諧相通的局面,從而起到怡神定志的作用。主訴疼痛者深受不適感影響而出現負面情緒,此時為其播放徽調式樂曲,能夠為其營造輕松、愉悅的調養氛圍,促使其內收氣機,從而健和各臟器功能,提高機體受納能力,緩解不適感[18];先強后弱的商調式樂曲能夠利用連綿不斷的、渾厚的金石類樂器聲促進人體吸納氧氣,達到寧心靜腦、疏解煩悶的效果;羽調式樂曲的聲波通過作用于大腦腦干,不僅能夠刺激腦電波產生“α 波”,有利于大腦保持安靜、放松的狀態,還能夠對腺垂體產生刺激作用,提高P-內腓肽的表達,通過調節腦部杏仁核活躍度促使人們出現愉悅的快感,從而滋潤整體氣機,改善患者身心健康[19-20]。
綜上所述,在快速康復護理的基礎上聯合中醫五音療法對交叉韌帶斷裂患者進行干預能夠顯著減輕手術疼痛,有利于促進膝關節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