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麗
基層公安機關是我國政府職能部門之一,兼具執法與行政特征,也是我國審計機構重點監督管理的部門。內部審計工作的目的是提升公安機關免疫能力,監督、督促與輔助各部門人員開展反腐倡廉、執法辦事工作,能夠為維護公安機關系統的健康穩定運行提供重要支持。自公安機關內審工作轉型以來,機關內部已經逐漸形成相應服務落實成果,比如:強化了風險管理與腐敗預防、完善了內審體系、提高了執法實效性等。在內審工作服務效能提高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內審工作元素的影響,比如:制度元素、工具元素、人員元素等,有方向地提升內審工作服務效能,持續增強公安機關內審工作水平。
公安機關內部審計工作,原本是指由財務人員構成的,具有相對獨立性質的工作板塊,主要作用是查錯防弊,具備監督職能。自2018年我國審計機構發布了《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文件,提出對“內部審計機構應當結合實際工作需求,配合內部審計人員”、“內部審計人員具備從事審計工作所需要的專業能力”、“除涉密事項之外,可以向社會購買審計服務,對審計結果負責”等一系列要求之后,公安機關內部審計工作職能發生轉變,其更傾向于服務職能,既是對公安機關內部進行監督,也是為公安機關的內部控制、資源使用提供服務。
相較于其他政府單位,公安機關具有一定特殊性,其既是行政機關,也是我國重要執法部門。因此,公安機關的內部審計不同于其他政府部門的內部審計活動,也區別于國家審計工作,其具有鮮明特征,具體如下。
(1)內審重點為涉案財物管理。公安機關是基層執法辦事的重要部門,承擔維護社會治安、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使命與責任。公安機關既享受行政執法權,也享有刑事司法權,經常會發生涉案財物扣押、涉案財產沒收、資產查封、資產凍結、罰款、取保候審保證金收繳與保存等;且基層公安機關涉案較多,相應的會產生較大規模的當事人、涉案人財產保管與收繳,需要對涉案財產進行管理。基于此種情況,公安機關必須要重點開展對涉案財物管理的內部審計,將其作為內審重點,著重檢查機關日常執法中扣押財物、保證金的收取、上繳、退還、沒收、移交等行為,檢查其是否嚴格按照規定執行財物收繳任務,是否能夠保證規范管理涉案財產。通過專項內審工作,及時發現案件中保而不偵、以保代偵、保證金管理混亂、違規收取保證金與罰款的情況。
(2)內審側重于行政經費之處的真實合法性、效益性。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開展基層公安機構內審工作,要構建科學、高效模型,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資金與資源使用效率,提高機關部門工作效率。因此,在公安機關內部開展內審工作,要積極響應號召,重點檢查機關內資金在公費支出方面的合法性、科學性與效益性,分析支出是否存在必要、評估支出是否符合市場價值。通過內審工作,有效提升公安機關內部資金管理水平,控制執法成本,為公安機關開展基礎建設提供服務與支持。
(一)逐步形成內審體系。自2018年以來,基層公安機關持續落實內審機構、內審工作轉型,先后完成多項審計項目,查處違規與管理不規范問題,輔助公安機關管理部門及時發現問題、整改與解決問題;同時提高公安機關內部經費使用效率,在增收節支、發現問題方面充分體現其服務效能。根據目前基層公安機關內審工作轉型與優化情況,發現其已經逐漸形成相對完善內審工作體系,具體內容包括如下。第一,專項審計工作。專項審計就是指公安機關審計機構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審計工作需要,考慮公安機關的業務特點,根據上級要求與工作任務,對機關內各部門的經濟活動開展審計工作,檢查其真實性、合法性與效益性。根據2018年以來的專項審計開展情況,可以歸納專項審計項目為:監督場所財務收支審計調查、轉移支付資金收支審計、涉案財物環節審計、特別業務費專項審計、電子警察專項審計等。這些項目的審計重點是對公安機關的執法環節涉及到的財物、資金,主要目的是發現普遍性問題、資金浪費苗頭與違法違規行為,督促各部門規范參與經濟活動。第二,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這主要是內審機構受到公安機關人事部門、紀檢監督部門的委托,根據法律法規對內部單位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的行為、單位的收支情況、單位的損益情況等進行審計,評估領導在職期間財務收支、收益與負債的合法性、合理性與效益性。現階段已經完成的審計項目包括:區分局、縣級市公安局主要領導的審計、具有財務獨立核算職能部門領導的審計、派出機構領導的審計。第三,財務收支審計。內審機構以財務收支活動為核心,根據公安機關會計資料,分析評估會計憑證、會計報表、財務預算、財務就算的正確性、真實性,分析財務收支活動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對其起到監督、評價的作用。通過開展一系列的財務收支內部審計工作,進一步完善了公安機關內部控制制度,規范了財務收支活動過程,提高財務管理效用。
(二)兼顧強化風險管理與防腐倡廉。在公安機關內審工作向服務職能轉型之后,公安機關內審機構通過一系列的內審工作,逐漸強化了機關風險管理能力,兼顧推進了公安機關工作隊伍反腐倡廉的建設。一方面,內審機構對公安機關系統開展內部控制測試,開展公安經費使用的專項檢查與監督工作,對公安機關內任職的部門領導進行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審計與評價,加強了對公安機關的督促力度,促使公安機關內部隊伍逐漸重視內部管理與控制,加強自我約束能力,進一步提升公安機關內控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各地區公安機關內審機構紛紛圍繞“從嚴治黨”、“依法行政”、“反腐倡廉”等戰略思想進行系統審計工作,從整體角度出發,重點對資金分配、資金管理與使用、大宗物資采購等經濟活動中的主要人員、關鍵環節進行審計監督,對權力進行強有力的監督與制約。這樣的內審活動進一步推進公安機關領導依法用權、嚴格履職,及時發現與彌補程序漏洞,從根本上消除腐敗滋生環境,有效預防與控制腐敗問題、違規問題的發生。在日常工作中,內審機構加大對違法違紀行為的審計力度,定期抽檢與揭露個人失職、以權謀私等行為,促使公安內部紀律嚴明,形成良好工作氛圍。
(三)提高經費使用效率。公安內審機構主動承擔服務職能,在各項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履行審計、違規審計的過程中,詳細分析各種經費的使用情況,及時發現了資金使用中出現的不合規、不合理問題,處理了大量經費管理不嚴格、經費浪費、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對公安部門參與的基礎建設項目、信息化建設項目進行審計,對招投標文件資料、經濟合同、物資采購清單等進行分析,為公安機關節省了大量費用,在確保項目落實的同時提高公安機關經費使用有效性。
(四)強化執法規范化成效。自2018年以來,公安機關內審機構將“執法活動公正性、規范性”納入審計范圍內,開展一系列內審工作,對公安機關在行政執法活動中的扣押財物、罰款收入、保證金管理等活動進行監督,以便于及時發現殘留的亂收費、亂扣押情況,維護和諧警民關系,輔助公安機關提升在人民群眾中的執法公信力,促使各級公安機關嚴格依法執法、規范執法。審計機構還根據各階段政府提出的各項政策,對公安機關落實政策的情況進行審計,比如:針對警銜津貼落實情況開展專項審計,既能夠分析津貼政策落實效果,也能夠起到督促作用,驅動公安機關及時有效落實警銜津貼政策,推動政府提出的重要政策的落實。
(一)加強制度建設,為進一步落實內審服務效能提供依據。新形勢之下,公安機關內部審計工作職能逐漸從“監督”轉變為“服務與監督”,內部審計工作被賦予更多的價值。要充分發揮內審效用,履行內審工作的服務職能,就要先建設健全完善的內部審計工作制度,保證每一項內審工作環節、工作流程、工作方法均有相應的制度作為依據,從而保證內審服務效能落實的有序性、規范性。在完善內部審計制度過程中,建議從整體上考量內部審計準則體系,將其分解為內審基本準則、內審具體準則、內審實務指南,而內審機構在開展內審工作時,需要以基本準則為前提,以實務指南與具體準則為辦事依據,保證內審工作的實操性與價值性。要高度重視內審制度的完善,根據內審準則體系、國家有關法律規定與2018年發布的內審工作改革文件,根據本公安機關的實際情況、內部組織結構、內部財務支出特點等,針對內設工作流程,分別制定相應工作制度,包括:(1)內審工作基本制度,清晰界定內審工作機構結構、人員職責、工作范圍、內審人員設置要求等。(2)內審工作的各類審計項目實施制度,主要包含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內審制度、重大建設項目審計制度、業務費用審計制度、執法環節財務審計制度、績效審計制度等。(3)公安機關內部審計計劃管理制度、質量控制制度,內審機構與國家審計部門及其他工作部門的協調機制。(4)公安機關內部審計工作評價標準體系。
(二)創新內部審計工具,彰顯新時代工作特色。根據2018年有關文件中提出的“要堅持科技強審,加強審計工作信息化建設”的要求,建議要進一步創新內審工作工具,借助現代化技術提高內審真實性、有效性與實時性,彰顯時代特色的同時提升內審服務效能。在實際過程中,公安機關可以在公安系統建設、智慧警務系統建設的同時發起“內審智慧化工程”,采用大數據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搭建內部審計系統。依托內部審計系統,可以利用軟件實時監測公安機關財務數據變化,實時采集最新的涉案財物數據、公安經費支出與收入;也可以線上采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信息,保證第一時間獲取一手資料,提高內部審計的規范性、標準性。在內審工作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可以重點研發內審專用的軟件APP,靈活運用技術能力,實時監控審計進程,實現審計動態跟蹤、非現場審計、審計監控預警等,構建實時化、數據化、精益化的審計模式。此外,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分別完成審計采樣、數據采集與分析、數據模型構建、證據采集與歸納、問題定性與定量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優勢,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專業性。
(三)優化內審工作組織結構,提高內部審計工作效率。在公安機關內部審計工作職能向服務與監督轉變之后,對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要求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要求內部審計機構必須具備科學合理的人員結構,各崗位人員的職能、工作范圍界定清晰,各崗位人員之間的協作高效有序,要求機構組織結構具備協調性、靈活性、嚴謹性。因此,建議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優化內審工作機構的組織結構,促使各內審人員能夠協調配合,促使各環節審計工作環環相扣,提高內審工作效率。建議引入“審計垂直管理模式”,加強基礎公安機關內審機構與上級公安廳的聯系,促使各地級市公安機關的內審機構與公安機關管理層之間的直接領導關系弱化,而讓局內內審機構直接接收上一級公安機關內審機構的領導,或者接受國家審計部門的領導。比如:若公安機關為縣級、區級公安機關,可以采用審計人員派遣模式,就是指由地級市派遣審計人員,其工資待遇、工作經費、人員編制均有地級市公安機關內部審計機構負責。這樣的調整之后,內審機構在公安機關內部根據獨立性,具有很多自主權,能夠更專注、高效地開展內部審計活動。通過內審機構組織結構的優化調整,各級公安機關的內審工作目標達成統一,內審工作愈發科學合理;各級內審機構的工作程序、工作流程與標準逐漸一致,更有利于提升審計工作的統一性與標準性。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能夠最大程度上整合內審資源,提高內審資源使用效益,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服務效能。
(四)適當引入外部力量,輔助強化內審成效。根據《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文件中提出的“除涉密事項之外,可以向社會購買審計服務,對審計結果負責”要求,可以在公安機關內審工作中適當引入外部力量,比如:國家審計部門、社會第三方審計服務機構的功能。公安機關內審機構要充分借助外部力量,積極探索內外協調的審計模式,借助外部力量更有效地完成審計目標,進一步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增強審計監督與服務的覆蓋范圍,從而強化服務效能。一方面,可以申請國家審計部門幫助,落實內外協調的審計工作。國家審計與公安機關內部審計的面向主體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其審計內容、審計目標是大致相同的,且公安內部審計機構受到國家審計部門的指導與監督。因此,建議公安機關內部審計機構,在內審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積極主動接受國家審計部門的監督,在國家審計的指導之下開展審計工作,主動與其溝通交流,提升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另一方面,充分調動社會中第三方審計機構的資源與力量。根據現階段公安機關內審工作基礎設施水平來看,在信息化建設、重大項目審計、政府采購方面,其不能夠完全滿足自身控制、管理、監督與服務需求。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內部審計資源的同時,適當引入第三方機構,聘請其針對公安機關的重大建設項目、大宗物資采購、信息化建設花費等方面協助審計工作。這一過程中,由第三方負責信息采集、數據分析、審計評估,由公安機關內部審計機構負責成果監督、評估結果檢查、出具具有法律效益的證明等,兼顧內部審計的專業性與合法性,提升內部審計結果的說服力,促使內部審計結果進一步成為公安機關加強內部控制、優化財務管理、提升重大項目與重要物資采購管理的重要依據,更深層地發揮內審服務效能。
綜上所述,公安機關內部審計工作對于提高內部工作效率、落實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公安執法規范性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公安機關內部審計工作中,要想充分發揮內審價值,落實各項內審工作機制與要求,就要兼顧內審工作制度、審計工具、審計人員與審計組織結構,全方位優化內部審計工作模式。要根據公安機關內部工作情況,明確現代內部審計工作發展趨勢,逐漸形成制度完善、特色鮮明、效率較高、質量良好的內審工作模式,有序落實各項內審工作任務,以內審促進內部管理、以內審增強公安機關辦事效率與能力,為基層公安機關持續優化發展提供有力驅動。